在十大元帅里,彭德怀是在1928年平江起义开始投身革命的,当时其余九大元帅已经在前一年纷纷掀起了武装反抗的风潮,因此彭德怀是参加革命最晚的元帅。不过,为何彭德怀最终在元帅里高居第二呢?
起点太高
虽然彭德怀参加革命的时间的确比其余元帅晚了一年,但他的起点却比其余人高出了一截,甚至可以和“红军之父”朱德相提并论。
在参加革命前,彭德怀考入湖南讲武堂,毕业后在湘军里担任军官,一路从排长升到了团长。1927年,彭德怀见证了蒋介石背叛大革命的屠杀,以及南昌起义等一系列共产党人的斗争,最终他的内心对中国革命再度燃起了信心,决定投身于中国共产党的阵营。
1928年4月,彭德怀带领部下发起平江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在湖南转战数月后,彭德怀决定响应井冈山的旗帜,与毛泽东、朱德的红军第4军会合。
彭德怀此次带领红5军上井冈山的意义是极其巨大的,他至少给井冈山红军补充了3000人以上的兵力,还带来了大批枪支弹药的补给。而且在半年后,红4军转战江西一带,大幅开拓了苏区根据地,彭德怀则带领红5军留守井冈山,成为了最稳固的大后方,承担了重要的战略任务。
中央苏区建立起来后,朱德担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彭德怀担任副总司令,这就为彭德怀奠定了我军二号人物的开局基础。因此从开局来看,彭德怀的起点比其余元帅高了不少。
亲力亲为
在成为副总司令后,彭德怀并没有走深居后方指挥的路线,而是经常亲力亲为,直接参与到一线指挥工作里。
在红军开辟苏区时期,彭德怀兼任红3兵团总指挥,亲自在一线和反动国军作战。1930年,彭德怀率部取得平江战役胜利,一度攻入长沙,令蒋介石大为震惊,直呼红军战斗力的进步“远超预想”。
后来红军进入“反围剿”斗争时期,彭德怀虽然担任苏区中央军委副主席,但依然亲身带领红3兵团在前线作战,屡次挫败国军的攻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彭德怀有丰富的一线实战经验,因此这养成了他雷厉风行的作风,只要为了胜利,他敢于出言不逊。毛泽东、刘伯承、李德等领导干部都领教过彭德怀的“铁嘴功夫”。
在红军改组为八路军后,彭德怀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但他亲力亲为的习惯仍然没有改变。在百团大战期间,彭德怀亲自在前线视察,当时一位记者拍摄下了他冒着战火手持望远镜观察敌情的照片,成为了彭德怀的经典形象。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成为西北野战军司令,带领部队转战西北,与胡宗南的30万精锐周旋。由于彭德怀出身贫苦,干过许多体力活,因此他的身体反倒是元帅里最硬朗的,即使在西北的贫苦地区也能硬挺下来。
回顾彭德怀建国前的军旅生涯,他基本都秉承亲临前线的作风,因此他在军中的威望很高。把全军第二号的座位留给彭德怀,不会有任何人有意见。
抗美援朝
如果说在刚刚建国时,担任四野司令的林彪由于战功过于显赫,还有可能竞争元帅第二的位置,那么抗美援朝战争就是真正一锤定音由彭德怀担任元帅第二的原因。
在决定出兵朝鲜前,毛主席心目中最适合担任志愿军司令的人选是林彪。如果林彪真的带兵入朝,那么他很有可能成为元帅次席的人选。不过,由于林彪本人身体状况不佳,再加上他自己也对入朝保持不赞同的意见,因此志愿军司令的职位没有让林彪担任,而是最终给到了擅长打硬仗的彭德怀。
事实证明,彭德怀的确是我军不可多得的优秀将帅。在志愿军入朝之初期,无论装备还是物资,都处于供应短缺的情况。
而彭德怀当机立断,把一野时期运动战的经验拿了出来,取得了优秀的战果。抗美援朝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中,彭德怀的运动战给了志得意满的美军沉重一击,把战线直接从鸭绿江打回了三八线,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场的局势。
而在后续的战事中,彭德怀的表现也相当优秀,屡次挫败美军试图打破均势的攻势,让志愿军牢牢地守住了三八线。彭德怀守住的这条三八线影响极其深远,让东北亚的局势一直稳定到了今天,如今已经延续了七十余年。
从朝鲜回国后,身为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自然无可置疑地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第二号人物。“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此时彭德怀的威望达到了最高峰。因此在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彭德怀成了无可置疑的元帅第二人,这是综合他多年功绩给出的最佳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