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西湖畔的栖霞岭上,有一个小山洞名叫香山洞,这里是杭州市文物保护点,却很少有人到此一游,也鲜少有人知道香山洞背后那段传奇的抗日将领故事。
香山洞之所以能够成为文物保护点,只与一副书法题刻有关,上面写着“尽此一报”,这是一位抗日将领表达自己为国尽忠最后的决心,写下这几个苍劲有力大字的人名叫续范亭。
续范亭
续范亭是山西崞县人,他出生于清廷末期,少年时代对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就十分痛恨,16岁时,续范亭在太原陆军小学堂上学,和他同期的有傅作义等人。17岁,他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续范亭辍学参加了族兄续桐溪筹办的忻代宁公团,参加起事,担任镇远队队长,率部攻占大同。
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袁世凯在之后窃取胜利果实,又开始倒行逆施准备称帝,此时的续范亭来到陕西,与革命志士一同向陕西的一位名儒郭希仁先生学习。听闻袁世凯此番行为,续范亭怒不可遏,参加护国军讨伐袁世凯。袁世凯在历史的浩荡洪流下,迅速倒台。续范亭到保定军官教育团学习,后又加入反对北洋军阀斗争之中。
1927年,续范亭受冯玉祥聘请,担任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学习的是黄埔军校的创办方式,在学校时,续范亭接触到我党人员,对新的革命思想产生了兴趣。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制造白色恐怖,屠杀我党人员,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续范亭在劝阻蒋介石无果的情况下,十分失望,来到北平闲居。
九一八事变后,续范亭已经意识到国难当头,民族危机严重。他重新出山呼吁抗战,但蒋介石政府的态度让续范亭很失望,他应好友邓宝珊的邀请,来到兰州担任新编第一军参谋长,开始将日军当成假想敌,训练士兵做备战工作。
续范亭对杨虎城和邓宝珊多次劝说,对蒋介石不要存有幻想,这些话却让特务得知,密报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因此在1935年初,免去了续范亭的新编第一军参谋长职位,改任命他为第一军的总参议,为的是让续范亭没有指挥军队的能力。
中山陵前为国剖腹自戕
到了1935年秋天,杨虎城派续范亭来南京,希望能劝蒋介石一致抗日。到了12月的中旬,他来到南京,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他想借此机会来宣传抗日,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却被各种理由搪塞,连蒋介石面都没见到。
此时的南京仍然是歌舞升平,一片“祥和”的景象,国民党的会议上仍旧是“攘外必先安内”,对抗日丝毫未提及。参加会议的代表和委员们都是追官逐利,为了官职一起吃饭喝酒,互相吹捧。
与此同时北平的“一二九”运动爆发,北平学生们进行了示威活动,希望能团结抗日,保卫祖国,但行动却被当局残酷镇压。
续范亭仍奔走寻找国民党要员,陈述抗日主张,他找到汪精卫,对汪精卫谈当前局势,民族面临的危机,汪精卫却说事实被夸大,没有这样的事。续范亭拿出一张写有日本政府成立傀儡政府的报纸,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汪精卫却说报纸上的东西“莫名其妙”。
面对这样的景象,续范亭彻底对国民党政府失望了,同来的西北军将领刘定安等人提议,找朋友一起到中山陵前哭陵。
续范亭思前想后,仍无法阻止国家垂危,忧虑的他,最终选择了以血来激发国人的抗日精神。
到了12月的26日,续范亭独自出门,叫了一辆车来到了中山陵园,独自进入园中。停车场上的司机仍在等候,苦等良久,到了下午四时,仍不见续范亭出来。司机只得返回城中询问续范亭所住酒店,续范亭是否归来。
同来的西北军将领刘定安等人听到此消息,知晓大事不好,连忙与司机一同来到了中山陵园,到了孙中山先生陵前,续范亭躺在血泊之中,腹部有一个大的伤口,还有一柄沾染血迹的短剑。他们连忙将续范亭送到医院抢救,在他的大衣中发现了绝笔诗。
其中一句“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
续范亭在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用杀身成仁的方式,只为挽救祖国的命运。
此事被国民党当局知晓后,蒋介石十分恼怒,要求各报纸都不许报道,并派人监视续范亭的一举一动。但仍有正义之士,将此事披露。事件一出,引起轩然大波,各界都在声讨蒋介石,要求他抗日救亡。
在医院治疗的续范亭将军
续范亭经过医院抢救,得以生还,但此时他的身体十分虚弱,在三个月过后,续范亭来到了杭州养伤。虽然是养伤,但续范亭仍然惦念于国家危亡,他开始思索于自身所能做到的事情,他在此经历了很多思想变化,最初他来到杭州游遍名山古迹,结识了一位印光法师,两人畅谈。印光法师劝他学佛,续范亭此时也心向往之。续范亭在此时也阅读了很多的进步书籍,尝试于学习马克思主义。他在学佛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徘徊,充满困惑。最终续范亭知道自己不能,国仇家恨就在眼前,他认识到学佛改变不了国家危亡。
到了1936年10月,蒋介石在杭州见了杨虎城等西北军将领,杨虎城等人也来看望了续范亭劝说他到西安来帮助自己,续范亭经过杨虎城等人的劝说,决心抗日报国,临行前,他在香山洞中写下那四个大字,表达自己愿为国尽忠的决心。
到了西安后不久,杨虎城就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续范亭对杨虎城的举措表示支持,为杨虎城出谋划策。
在面对中共代表时,续范亭起初不理解为何要释放蒋介石,周总理与好友南汉宸帮助他解释了疑惑,让续范亭意识到抗日才是当前最重要的目标,而和平解决能够团结一些抗日力量,避免内战。
续范亭经过此次谈话,对我党更加钦佩,他看到了组织为了国家利益,不计前嫌的精神。
他感慨称:“要是早认识了共产党,我也不会到中山陵去自杀了。”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与西北军处境都很困难,此时的阎锡山虽然高喊守土抗战,但无人知晓他态度究竟如何,续范亭受组织委托,来到山西看阎锡山究竟态度如何。
此后,杨虎城将军被蒋介石扣押,续范亭就留在了太原工作。1939年,阎锡山制造了晋西事变,蓄意制造摩擦,命令手下晋绥军攻击我军,续范亭得知此消息后,到我军120师358旅部告知,当时旅长彭少辉并不在,政委罗贵波接待了他,情况告知后,罗贵波很焦急,因为此时旅部只有一个团的兵力,续范亭得知后,将暂一师拉来,支援358旅。
罗贵波
暂一师在来的路上就碰上了晋绥军,晋绥军领头的是续范亭的侄子续靖夫,续靖夫看到自己的叔叔,不敢开打,只能是停止前进,马上撤退。续范亭为我军保卫晋西北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1940年的冬季,续范亭由于积劳成疾,连年征战,身体虚弱,最终病倒了。组织安排他来到延安疗养。
痛斥阎锡山
续范亭由于早年的那一次剖腹自戕,让他伤到了根本。1941的5月,医生检查他的身体,左肺部大部分溃烂,他还有严重的肠胃病。为了他能够安心休养,组织安排他到枣园休养。
第二年,朱德总司令还亲自来看他,让他到总部所在的南泥湾休养,经过三年休养,续范亭身体有所好转,到1944年夏季,续范亭能骑马了。
续范亭虽然休养,但在病床上他并未停止战斗,反而是用自己犀利的笔抨击时事。
得知阎锡山暗中与日军勾结,他愤怒写下《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痛斥阎锡山出卖国家,出卖人民的罪行。
续范亭在延安养病之际,毛主席也来看望过他,在交谈中续范亭与毛主席建立深厚友谊,两人经常畅谈。
病情恶化 不幸离世
1946年,蒋介石进攻延安之际,续范亭跟随部队来到山西临县居住,继续养病。到了1947年,续范亭的病情不断恶化,最终在临县因病逝世,享年54岁。
在弥留之际,续范亭留下遗书,请求加入我党。续范亭病逝的第二天,中央批准了续范亭的要求,追认续范亭为我党人员。
续范亭的葬礼上,民众自发地为他来送别,毛主席亲自派人送来花圈和挽联,悼念续范亭。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组织决定,续范亭的遗体从临县迁到了太原市南郊双塔寺烈士陵园。
续范亭的一生,为了祖国不断奉献,国家危难之际,他选择杀身成仁,甘心用自己的躯体,来挽救国家危亡,我们应当铭记这位爱国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