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微量元素检测”,大家都不陌生。
电视、路边药店和母婴商店都有免费的微量营养素检测节目。
“儿童挑食是缺锌,白色是缺铁,生长缓慢,睡眠不足是缺钙……”
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 家长们在检查的时候总是很放心。
近日,国家卫健委明确指出:儿童体检这种检查,千万不要再做了!
推特截图
很多家长都在问:为什么要封号? 孩子得了缺锌,缺铜,缺钙等疾病怎么办?"微量元素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那么,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是怎样分类的呢?它们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对那些做过微量元素检测的人有什么危害?
今天,本文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微量元素的检测。
微量元素检测是什么?
根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人体必须有足够的维生素A,B及C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如果缺少这些营养素会导致疾病发生。因此,人们对饮食中所含钙、磷等元素提出了较高要求。 微量元素是指浓度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铁、铜、锌、硒、铬、碘酒、钴、钼被认为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锰、硅、镍、硼、钒被认为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氟、铅、镉、汞、砒霜、铝、锡、锂被认为是低剂量的潜在毒性。
虽然人体中的大部分微量元素都很小,但它们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比如碘,碘是维持人体正常甲状腺功能所必需的,但是碘的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甲状腺肿大。 如果摄入过量,就可能导致碘缺乏病;如果摄入量不足则可发生地方性克汀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注意合理膳食,以减少因缺碘引发的疾病。 例如,适当的氟化物可以预防龋齿,过量的氟化物很容易导致氟斑牙和氟骨症。
微量元素检测是通过血液、毛发和尿液来检测体内低水平的元素,其中包括铁、硅、锌、铜和碘。
严格来说,钙不是微量元素,而是一种宏量元素,但是由于钙的摄入量相对较高,所以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微量元素”,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微量元素检测,智商税?
微量元素检测似乎是非常科学的,但事实上,市场上并没有绝对可靠的微量元素检测方法。
微量元素检测为什么要被禁止?
目前,人体中微量元素的检测没有准确、统一的标准,微量元素在正常值范围内的含量也不高;
(2)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分布不均匀,通过末梢血、毛发、静脉血提取的结果偏低。 例如,人体99%的钙储存在骨骼和牙齿中,只有1%左右的钙储存在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处于游离状态或混合状态,血液检测发现的血钙水平不能反映骨骼的钙含量。 除非严重缺钙,否则可以从骨骼中释放钙,使血液中的钙相对稳定。 3)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个体间对元素吸收与代谢也有差异。4.目前关于骨形成过程及其相关基因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尚未完全阐明其作用机理。5。 因此,缺钙通常检查的是骨骼骨密度而不是血液;
(3)检测结果不稳定,影响因素很多,饮食、环境污染甚至饮水都可能影响测定结果;
(4)微量元素缺乏也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仅靠检测指标是不可靠的。
所以,不要盲目的相信微量元素检测。
做过微量元素检测,对身体有害吗?
一般来说,即使对微量元素进行了检测,危害性也是比较小的。
除非手术不规范,例如在采集采手指抽血时,手指附近有伤口或甲沟炎感染,或者儿童,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血液较少,并需要长时间抽血检查。
但是如果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被误解或过度解释,盲目补充微量元素,可能会导致孩子体内微量元素的过量,反而会对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如果补钙,除了可能诱发肾脏结石外,很多钙剂还可能影响消化功能、抑制食欲,影响长高。
盲目补铁除了会引起胃肠出血和穿孔外,还会引起肝硬化等严重的疾病。
盲目补锌会干扰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还会损害免疫功能,造成免疫力低下,甚至引起发热,恶心,呕吐,嗜睡等中毒的症状。
盲目补硒可导致中毒症状,如脱发和指甲脱落、皮肤损伤和神经系统异常、四肢麻木、抽搐,在严重情况下甚至死亡。
怎样补充微量元素呢?
如果平时给孩子喂食,合理添加辅食,不要挑食偏食、身高体重等在正常范围内,是不容易出现微量元素缺乏。
此外,微量元素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除了药品和保健品外,饮食和饮水都是摄取微量元素的常见方式。
绝大多数食物都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好的来源有:
钙:奶类和奶制品食物、豆类和豆制品、虾皮、海带类等海产品。
铁质:动物肝脏、动物血、红肉类、海产品,甚至是铁食品。
锌:贝壳类,如牡蛎、花蛤、红肉类、动物内脏和花生油等。
硒:海产品、肉类、动物内脏(特别是动物肾脏)。
碘:海带,紫菜,干贝,海参,海蜇等。
不同年龄儿童及青少年的身体检查须知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体检也有不同的内容需要注意。
满月至1岁之间的婴幼儿和蹒跚学步的儿童:生长发育(包括长度、体重、头围等等)。
1岁以上的儿童:除了注重生长发育指标外,还应注重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
近几年,我国儿童青少年龋齿、近视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口腔、眼科保健不容忽视。
口腔检查:建议学龄前儿童每3个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学龄儿童青少年每6个月检查一次。
视力: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每6个月做一次检查,已经眼镜的儿童和青少年最好每12个月做一次散瞳验光检查。
此外,8-14岁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激素水平会逐渐变化,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性征发育是否正常,是否提前或推迟青春期,可以进行骨龄和性激素检测,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心理健康咨询。
综上所述,虽然儿童的生长发育会遵循一般规律,但受遗传、环境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如果孩子的生长曲线在正常范围内,家长不要过度紧张,更不要偏重于各种体检项目,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定期去正规机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