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与“天下第一名山”泰山山城一体,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因泰山而闻名遐迩,被赋予了“国泰民安”的寓意。古时,特别是自唐朝以来,帝王封禅泰山,都要在此驻跸,祭祀泰山神。宋开宝五年,宋太祖下诏建岱岳镇,“以就岳庙”,形成今日泰安城的雏形,作为城郭脉络的各条街道也随之产生。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很多老街道已经消逝,留下来的洗尽铅华,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在古泰安城南有一条街道,是市区南北走向主要干道之一。它北起财源大街与通天街相连,经灵山大街、南湖大街、泮河大街,与五马街、洼子街、博城路相接,向南一直延伸到津浦铁路线,全长达6公里。北段原为条石路面,1967年-1970年拓宽后铺筑沥青,南段于1982年-1989年间经两次拓宽后铺筑沥青路面。因古时此街正对城郭南门-泰安门,因此又称为泰安街。1982年更改为现名,它就是南关大街。
旧时的南关大街,北起泰安门(现通天坊所在区域),南至菜市口(现南关农贸市场所在区域),比现在要小得多。《民国重修泰安县志》曾记载“南关旧为京省驿路…冠盖往来,废著繁集…”,可以想象到当时它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繁荣场面。北段的洼子街是当时和南关街(泰安街)齐名的城南两条主要街道,曾是古泰城有名的“名吃街”,大太监安德海就在此街吃酒时被抓,最终丢了性命。
走进南关大街,在街北首矗立一巨大石坊,它就是著名的通天坊,处于遥参亭到泰山南天门登山线路的中轴线上,也是通天街与南关大街的分界点。向北穿过通天坊就是泰安真正的老街聚集区,中有通天街,东有英武街、财神庙街、施家胡同等,西有老县衙、府前街、运舟街等。最主要的是这儿有老泰安最正宗的特色美食所在地-老县衙·泰安风味老街,一条充满浓郁泰安风情的美食街。
在通天坊处沿南关大街南行,过五马街、洼子街,但见道路不是很宽阔,但来往车辆和行人井然有序,两侧的店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经营范围也是各不相同,其中不乏众多的美食,如老石磨豆腐脑、湘菜馆、麻辣串等,让人不由得驻足品尝。过南关农贸市场就是与灵山大街交汇路口。每当早晚上下班时间,这儿也是最繁忙的路段之一,熙熙攘攘,热闹异常。
沿路口南行约600米,在大街东侧有一个小型庙宇,也是一处景点,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就是始建于宋代的火神庙。庙内主祀火德真君,配祀玉皇大帝、斗母、慈航道人、泰山老奶奶、文昌帝君等道教神仙。作为曾与碧霞祠齐名的道教祠庙,历经战火,从鼎盛时期的数十亩面积缩减至现在的一亩多,可谓是命运多舛。作为允许的宗教场所,这儿时常青烟缭绕,香火旺盛,时时有香客、信众前来祈福。
继续南行约500米处,是与南湖大街、博城路交界处,受历史因素影响,此处路段较为狭窄,这成为市区最拥堵的路段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泰城城建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从该路口向南一直到泮河大街,两侧区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小区从无到有,一改过去脏乱差的局面,变得干净、整洁,充满生机和活力,可谓是焕然一新,成为泰城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喜欢这篇文章,就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加个关注点个赞,转发出去留个言!期待分享你的建议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