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胆属于棘皮动物门、海胆纲,是以浅海区为主的无脊椎动物之一,栖息于滨海带沙质海底或者岩质海底,世界上有225属、900余种,我们国内已知有100余种。
海胆作为海星与海参的"近亲",是地球上存在了数亿年之久的古老生物,单是化石就有几千种之多,科学家们在青藏高原发现了约古生代与中生代形成的海胆化石。
然而,海胆生性胆小,却无法像大白鲨和鲸鱼等海洋动物一样,通过迅速游泳避开天敌,反而一天只挪动数十厘米的距离,和一些树懒几乎拼个你死我活,于是演化出了“懒”。
你说什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海獭的生存状况。海獭是海洋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之一。海獭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深海之中,是因为它们有两种本领:一是隐身。海胆一方面主要生活于海底,而且有避光、昼伏夜出等特点,所以它能把自己隐藏于漆黑的海底,以避开海獭及其他天敌的追捕;另一方面它干脆是"一懒了之",在食物充足的海底很少走动,等到食物送上门后,才为嘴巴而挪动双腿,稍一挪动十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就能找到食物。
但是因为海胆看起来就像是刺猬,所以它的整个身体几乎都裹上了黑色带辐射状芒刺的海胆,只需要撬开带刺青的软壳、挖出橘子瓣似的橙色海胆卵、去内脏就可以吃了。
其实这里说的海胆卵是指海胆生殖腺,即掳获饕客海胆肥大的精囊及卵巢,因其含有丰富的维他命,脂肪酸,卵磷脂及锌质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而深受许多人喜爱。
雄性海胆的精囊比其他种类的海胆精囊要大一些,所以在日本的寿司店里经常会有卖海胆刺身或海胆蒸蛋的生意。
海胆蒸蛋原本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菜肴,鸡蛋加入等量温水打散后,蒸6~7个熟,再铺上备好的海胆黄后用大火蒸5分钟即可,此时海胆黄变得硬邦邦的,色泽较浅,蒸熟后无需加入其他调料,凭借海胆黄特有的鲜咸风味以及鸡蛋原有的鲜香便可直接吃到,且老少皆宜。
然而,就是这类比较常见的菜肴,三亚某景区竟又发生“宰客”事件。
近日,在海南三亚某景区,一名游客(4个人1个小孩)点了蒜蓉澳洲龙虾和海胆蒸蛋(6个海蟹)共6道菜,共计800多块,平均每人吃到一斤澳洲龙虾,其中有6道菜的价格为2655.60元;
当该名游客走上前去进行理论的时候,不但发现了海胆壳已经被人使用了,而且被人威胁"别闹了,否则就走不动了",知道压不住"地头蛇"的该名游客终于选择了报警,把他的经历发到了网络上,最后被警方押回了饭店。
而在接到投诉之后,有关方面迅速进行了调查,尽管很快发布了有关《通报》,但"汁多肉少"这句话令网友大失所望,并称"海胆可'汁多肉少',但诚心待客不可少"。
海胆真的能“汁多肉少”吗?
海胆是最长寿的海洋生物,通常要长2~3年方能到达性成熟阶段,即只有到达性成熟阶段或繁殖期海胆才能具有肥大的生殖腺,未成年海胆个体较小,无食用价值,赶海者将其捡拾后放生。
一般来说,海胆品种繁殖期因海胆品种而异,以东南沿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分布的紫海胆来说,繁殖期在每年4月到次年1月,特别是4月到6月繁殖期最多,即春末夏初海胆精囊或者卵巢比较最饱满,所以这时节三亚海胆"汁多肉少"的概率并不是很高,就像每年秋季流行吃螃蟹,这段时间母蟹几乎都是黄澄澄的,公蟹性腺发育最好,试问"黄澄澄""肥白""膏白膏白""白膏白"更不用说了。
所以,在这个季节里,三亚应该尽量地减少宰客的次数,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让更多的消费者愿意前来游玩。 但是,在目前情况下,三亚的旅游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国际、国内客源市场的开拓力度;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活海胆怎么鉴别与购买?
海胆因其鲜嫩香肥,口感细软而广受欢迎,且与其他海鲜不同的是很难判断其是否新鲜,我们可从两个简单动作进行判断:
1.可用筷子之类的东西轻轻地碰一下海胆肚子中央的嘴,活海胆受了刺激马上就卷了起来,象刺团似的,如无动静则是死海胆。
2.海胆上布满辐射状芒刺对于海胆来说是很重要的,海胆朝四面八方运动,御敌和挖沙都少不了海胆,所以我们可以从海胆上的刺来判断海胆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运动程度越高表示鲜活程度越高。 3、海胆喜欢吃贝类,尤其是牡蛎,因为它们的味道特别鲜美。4、海南有很多海鲜都是海鲜货,比如鲍鱼、海参等等。5、每年11月到次年1月份。 这时节三亚海胆是汁多还是肉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