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道教文化中的“气”是什么?如何来的?让你彻底了解气的真正意义。

护念观心
护念观心
2021-04-14 07:59:57

我们华夏的文化,离不开“道”字。而说起道,则绕不过“气”字。

“气,在天周游六虚,在地化生万物”。一切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但是气又是怎么来的?

在道家的理论中,天地万物的形成,是“虚空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万物”。所以在修行中才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地逆返先天的过程。又叫“顺则成人,逆则成仙”。

在佛教的理论中,宇宙是“一念无明生万法”而产生的。如何来解释呢?就是在宇宙形成之前,没有物质,没有能量,没有空间,没有意识,没有时间。连“无”这个概念都没有。但是因为没有时间,所以这个状态持续了多长时间呢?这叫“永恒的一瞬间”。

那这个“永恒的一瞬间”过后,怎么产生了世界呢?因为“连无的状态也无”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状态。所以就产生了“有”。“有一个连无也无的状态”。既然产生了有,也就有了相对的“无”。这也是阴阳对立,也是“无极生太极”的一个瞬间过程。所以说“混沌”也好,“无极”也罢,这些状态,因为没有时间,所以是在一瞬间就结束了。就产生了有。那么,为什么有“有”呢?是什么感受到了“有”?就生产了一个宇宙意识来认知“有”。这就是“一念无明生万法”。也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过程。如果第一个意识产生了,这个意识只认识“有和无”,其它一概不知。但因为是个意识体,就会思考,一思考,就有了“谁在思考?谁在感知有无”这个概念,就产生了“我”。有了“我”的幻像概念,自然就有了“我之外”的概念。因为在思考,所以自然就会产生各种形态或者是形像。然后思考越多了,就有了形形色色的形像,就生产了万物。这也是“三生万物”的道理。慢慢就演变成了宇宙。(这段叙述比较繁琐,我的语文水平也不高。主要是为了说明世界是由意识生产的)。

所以说“气”是“神化气”化出来的。世间的一切,都是意识幻化出来的假相。这个宇宙意识体,在佛学中叫“阿赖耶”。又叫第八识。我们所有人的阿赖耶,都是这个。是一体的。可以说我们都是宇宙意识的分意识。

既然整个宇宙都是一个意识体的幻象。在幻像中,会有虚空,万物。就像你闭眼幻想一个世界一样,幻想出虚空,用不了多少精神,如果幻想出一个物体,就要用力地去想,耗费精神力,越复杂,越费精神。所以每一件物体上,都承载着比虚空要多很多的“意识力”。意识力越强,这个物体就越复杂。而生命更是意识力的凝聚体,具有比万物更强大的灵性。宇宙赋予人的意识力,强大到了会思考的程度。可以说宇宙创造一个会思考的意识体,要比创造万物更难。用的力量更大。就好比你在脑子里幻想出一块石头,只要用点精神就可以。但你要是幻想出一个会思考的人,难如登天。

这个意识力,如果游离在虚空,不形成万物的时候,就是“气”。是形宇宙万物的根本力量。可以说“气”是游离在空中的能量。而物质,是能量强大到一定程度的凝聚体。而能量最大的,是可以思考的意识体。

在物理学理论中,如果要把物质完全转化为能量的话,那么转换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庞大。比如1g反物质完全湮灭能散发出相当于是4.3万吨TNT能量。

人的意识,是灵性而强大的,但有一句话叫“为道日损”,你的意识力,时时刻刻在消散,在被天地万物吸收。因为你看到天地万物,你的意识力就会增加天地万物的存在感。就会增加这个幻境世界里天地万物的“真实性”。所以你的“气”时时刻刻在被天地所夺。某种意义上来讲,宇宙意识创造出我们思考的意识,也许正是为了丰富宇宙万物的繁华程度。

而修行的人,就是清心寡欲,守住意识。因为越喜欢某样事物,越会用意识力去研究,追求这样事物。气就被这样的事物所夺。所以才有“放下一切”的说法。当意识力消耗完了,也就“归去”了。等宇宙重新赋予意识力来轮回。所以修行的人,都在想方设法保存自己的意识力。也就是守住自己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