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奉献铸就丰碑 奋斗开创未来 濮阳市示范区教育宣传片

河南省天影文化传播
河南省天影文化传播
2021-08-21 15:17:55

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人生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经历

让我们用心聆听他的故事

濮阳市示范区教育宣传片

濮阳市示范区教育宣传片11:15
濮阳市示范区教育宣传片

岁月载着丰硕的成果而去,教育踏着奋进的旋律阔步前行。几年来,濮阳市示范区教育稳扎稳打,脚步坚定而执着。曾经的步履维艰到今天的昂首阔步,承载着示范区各级领导蜡炬成灰的奉献,也昭示着示范区教育扬帆远航的决心。示范区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和学校建设,坚持科教兴区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示范区共有中小学校12所,教职工627人,在校中小学生11342人。有幼儿园9所,在校幼儿2863人。

一、大棋局开启新里程

示范区将教育作为“聚人气、促发展、保民生”的重要举措来抓。在30.5平方公里起步区,谋划布局了18所学校,其中,建设17所中小学,引进1所名校。

现有绿城小学、开德中学、开德小学、绿城中学、卫都实验学校已建成投用。高阳实验学校、西湖小学、卫河小学今年9月将建成招生。西湖中学、东湖小学今年开工,明年建成招生。未来几年内将陆续建成班店实验学校、金辉实验学校、安凯实验学校、祥云实验学校、崇文小学、学林小学、一行中学。

18所学校全部建成投用后,可容纳小学生3万人、初中生1.5万人,每所学校辐射区域不到2平方千米,辖区内每个小区都是学区房。

二、大引擎书写新速度

2015年绿城小学建成招生,2016年开德小学建成招生,2017年开德中学建成招生,2020年绿城中学、卫都实验学校同时建成招生。示范区建设的每一所学校建设周期均未超过一年,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招生。2020年初,新冠疫情快速蔓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我国政府采取了社会疏离、停工停产政策。全区上下战疫情、防污染、保质量、重安全,奋力推进,将绿城中学、卫都实验学校列入全市首批复工建设的民生项目,确保尽快开工,尽早完成。

学校建设前期,为确保手续办理快速推进,学校建设单位为每所学校建立工作台账,台账分为6个阶段、43个项目、186项手续。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派专人采取“盯守蹲点”的办法,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为加快学校建设速度,示范区秉承“月观摩、周调度、日例会”的原则开展工作,即每月组织一次集中观摩活动,每周召开一次重大项目调度会,建设、施工与监理单位每天召开项目建设工作例会,极大地缩短了工期,确保了施工进度。建设施工单位按照要求周密部署,科学管理,文明施工,采取多上机械,多上人员,三班轮岗,不计成本,加班加点,保障工程高质按期交工。

三、大投入 铸就新品质

从2017年至今,示范区每年的教育资金投入占示范区全年财政总收入的20%以上。18所学校全部建成投用后,资金总投入将高达30个亿。

学校教学配套设施全部按照“双一流”标准进行建设,每所学校均配备了教学云平台、数字化录播室、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等信息化教学设备和大型多功能报告厅、图书阅览室、书法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等功能室。实现了硬件建设全省一流,教学设备全省一流。

2015年以来,示范区每年坚持开展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目前共招聘教师440人,占教师总数的80%,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硕士研究生50人。五所区直学校办学特色凸显、亮点纷呈,先后荣获100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实现了教师队伍全市一流,教育质量全市一流。

2015年绿城小学首次招生5个班215名学生,2020年全区五所区直学校新招生52个班2900余名中小学生。目前在校中小学生总数达到11342人,是2015年的40倍,生源规模和质量持续双提升,教育品牌效应凸显,学校影响力逐步扩大。

四、大梦想 追逐新未来

根据示范区85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一核引领、一窗展示、三园支撑”的发展格局。示范区将进一步加大学校建设力度,完成18所学校的建设任务,配齐配足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提升教学质量,打造教育品牌。依托医专、技师学校,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和人才支撑。发挥教育园区区位环境优势,积极引进“双一流”高校、知名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等科研型机构来示范区办学,着力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回首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展望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示范区当年一笔一划勾勒的教育蓝图,已化作大潮涌动、千帆竞发、云卷云舒、峰峦莽苍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