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色彩斑斓的河流岸边,耸立着荧光炫目的几何团块,像中国画中的山石,又像是风格怪诞的现代建筑——《黄河入海口旁的新兴城市》的作品题目简单直白,好似隐藏了某种古老文明与现代社会的潜在冲突。
黄宇兴《黄河入海口旁的新兴城市》布面丙烯 200x300cm 2019年作
这幅画是艺术家黄宇兴于2019年创作的。2021年5月,该作在香港佳士得以925万港元成交,超最高估价四倍多,再度刷新他去年刚创下的拍卖纪录。
近两年,黄宇兴的作品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飞升,部分原因是新一代的年轻精明的藏家推动了这一趋势——其作品迄今为止最高的9个拍卖价格都在2020年和2021年创下,拍卖均价也涨了一倍多,从2019年的81万元跃升至2021年的170万元。随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打开,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个人渴望收藏他的作品,到了一画难求的地步。
是什么让这些炫目荧光色绘成的“河流”、“气泡”、“山水”在全球观众和藏家群体中引起如此多的共鸣?
这应该与艺术家本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黄宇兴的故事也很迷人。他的职业艺术家之路,一如同他画面中的色彩,带着些欲扬先抑的意味。40岁作为分界线,隔开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和颜色。
●
青春的灰和黑
黄宇兴1975年出生,是个带着点怀疑主义和神经质的北京大男孩。本质上,他是一个诚实的经验主义者,引发他每一次创作热情的几乎都是生活本身而非观念,所以他酷爱旅行,每年都会花很多时间游走于世界各地,充实生命史。
黄宇兴
在中央美院读大学时的一次西藏之旅,定下了他对藏传佛教的终生兴趣,也在此后持续不断地为他的作品提供人文关怀所赖以生存的精神性土壤。他虽然从不画西藏题材的作品,但西藏的人和事在更高层面影响着他,令他从此选择相信自己感知到的一切。
入行头几年,黄宇兴身上常被贴着“卡通”标签,彼时还在摸索个人创作道路的他热衷挪用网络图像,其中不乏阿童木等日漫形象。2005年,他参加“下一站,卡通吗?——70后的艺术”大展,次年作品《不和你玩》即在拍场中以12.1万元成交,成功以卡通画家的身份获得市场关注。
但黄宇兴没在卡通上停留太久,30岁后,他开始转向对性取向的关注与情爱表达引发的快乐中。2008年初,他又因为一个与西藏有关的恶意玩笑而被关进看守所的经验,创作了“改变中的生命史”,描绘科学对人类生命个体轨迹的改变。
黄宇兴 《不和你玩》布面油画 150×230cm 2005
成交价:12.1万元
2006北京诚轩春拍
黄宇兴《十八岁》
布面油画 250x340cm 2006年作
成交价:105.8万元
中国嘉德2020春拍
黄宇兴 《Who am I?》 布面丙烯、工业油墨 150×160cm 2008
成交价:16.1万元
2017北京保利秋拍
不过无论是卡通,情色、还是严肃的生命转折,黄宇兴笔下都是黑乎乎的,受马琳·杜玛斯的影响,又带着“工业时代的冷感”。而黄宇兴也如同一个在隧道中的人,在漫长的“单色时期”里寻找光亮的出口。
●
爆发生命力的荧光溢彩
2009年,狂飙突进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急速转向,随着“卡通”概念的失势,黄宇兴在拍场上的声响也随之消失(拍场上每年只有1件或是挂零),而后画廊合约也到期,他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了市场的局外人,有时穷得连生活都支撑不住。不过即便身处逆境,黄宇兴还是真诚而严肃地对待画布和生活。2009年底,在一次喜马拉雅山区的长途旅行之后,颜色如同光芒,从一个角落开始,慢慢照射进了他的画布。
黄宇兴《光芒》
布面丙烯 170x230cm 2010
成交价:53.1万港元
嘉德香港2018年春拍
当时黄宇兴正面临现实打击、精神压力与心理焦虑,而这射入黑暗的光,某种程度上也是他寻找自我救赎、心灵慰藉的开始。在2010年前后的“光芒”和“栖息地”系列里,黑色和亮色还是势均力敌的奇妙对峙,光学、物理、心绪,“冲撞”之感在画面中无处不在。
两年后,黄宇兴私密的一面隐退到了背后,主题渐渐拓展至公共空间的体验中,创作了《树丛》《陷阱》《熔炉》等作品。他在其中交替使用了丙烯和油画材料,使得画面呈现在浓厚与浅薄之间,最大程度地揭示了手感、生理感知和情感表现。通过画面的突进和技法的改变,黄宇兴过去作品中某些非常直接的意义消融了,转而在浓郁的色彩和炫目荧光色背后呈现出一种价值含混状态。
黄宇兴《执法者俱乐部》布面油彩及丙烯 208×336厘米 2011
此后,具象的剔除还在继续,色彩也在进一步释放自由,黄宇兴用荧光色的对比冲撞,构筑出一个个“旋涡”,漩涡汇集起来,最终进入“河流”、“气泡”主题。
如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河流代表了黄宇兴内心为“时间”定义的形状。而在“河流”中诞生的“气泡”则是更加微观的时间形态,最初作为“河流”的补充出现,而后成为独立主题,象征了一种转瞬即逝,又带有悲剧色彩的刹那。
黄宇兴个展“河流吞噬了树丛 | 接着吞噬你”2014年,上海天线空间
在“河流”和“气泡”确立了一条真正“完完全全”属于黄宇兴的绘画路径后,他开始在市场上触底反弹,并一步步走到舞台中央。而十几年的探索,亦是艺术家“不断发现和肯定自我的过程”。
●
市场飞升之路
2015年,踏入不惑之年的黄宇兴在上海的重要艺术机构——民生现代美术馆和余德耀美术馆——分别举办个展。同年,他的“河流”系列作品首次在拍场出现,即被国内一家重要机构以57.5万元,超估价一倍拍下,他的职业生涯就此进入快速上升期。
次年,黄宇兴的毕业作品《视觉与成长》即在嘉德突破百万大关。当年,黄宇兴共有19件作品上拍,18件成交,总成交额587万元,超过前十年其作品成交额的总和。
在2016-2019年这四年里,比起其他年轻市场明星,黄宇兴的拍卖价格涨得并不快,最高价花了三年才从100万元升至200万元,颇有些散养的感觉。但在一级市场一端,随着贝浩登、白石画廊、国王画廊相继将他的展览带到香港、台湾、东京和伦敦,黄宇兴作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烫手状态。
以2019年黄宇兴的伦敦首展“物华”为例,展览作品的价格从小尺幅的2万美元到大尺幅的10万美元不等,每幅画至少都有3位藏家想买,最长的等候名单上甚至有来自中国的10位买家。因此即使每年都有近20件黄宇兴作品上拍,却很少流拍,反倒超估价数倍成交才是常态。(加之黄宇兴在2019年后更偏向创作中、小尺幅的作品,大尺幅作品减少,也侧面加剧了拍场上大尺幅新作的竞争。)
黄宇兴《照耀》
布面丙烯 230x320cm 2016-2018
估价:100万-200万港元
成交价:864.5万港元
佳士得香港2020春拍
2020年7月,黄宇兴2018年的新作《照耀》在佳士得香港以突破性的864.5万港元成交,将黄宇兴的拍卖纪录一口气提升了4倍,打破了他一直温吞的二级市场涨势。这个在当时看来略显离奇的高价,在同年11月阿尔敏·莱希画廊宣布代理黄宇兴的消息传出后,变得顺理成章。
佳士得亚太地区现代与当代艺术晚间拍卖的负责人何善衡认为,相比在香港大红的欧美艺术家,黄宇兴市场看起来相对更具吸引力。他说:“黄宇兴的风格还在不断发展,同时由于其丰富的用色,他的作品总是能一下子被认出。”
作为反映欧美市场关注度的一个参数,ARTSY平台用户对黄宇兴的搜索量在2020年增长了六倍。而2021年至今,这些数字就已经超过了去年的最高点。由于更广泛的国际藏家的入场,黄宇兴的价格体系被快速拉高,其作品均价在2020年秋季应声大涨一倍以上,2件作品超500万元成交,上拍量也创新高的达到16件,且多数溢价拍出,全年成交额超4000万,位列当年中国当代艺术家畅销榜第11位。
黄宇兴个展“锦灰堆”现场
2021年上半年,黄宇兴势头不减,在阿尔敏·莱希画廊为他在布鲁塞尔举办的首场个展“锦灰堆”开幕前,其2019年新作《黄河入海口旁的新兴城市》又在香港佳士得再破纪录。23件成交量和近3000万元的成交额均创单季新高。
虽然黄宇兴价格已呈鼎沸之势,但拍卖行仍认为他是一位冉冉升起的艺术新星。富艺斯亚洲区资深专家佟立华说:“对于大多数艺术品藏家来说,黄宇兴的作品价格仍处在可以负担得起的合理区间,因此增长空间还很大。”
黄宇兴《气泡》
布面丙烯 115x150cm 2017
估价:55万-75万港元
成交价:575.5万港元
富艺斯香港2021春拍
●
新探索
相比其他有长期画廊合作的市场新星,黄宇兴的一、二级市场界限没有那么明显,有时去年刚完成的作品,今年就会出现在拍场上。在画廊名单上苦苦排队的买家对此更来者不拒,甚至越是新作,越会拍出高价(最近的两次拍卖纪录均是如此)。虽然这里面少不了投机者的推波助澜,需要他的新代理画廊一步步梳理,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藏家对黄宇兴创作风格不断发展的认同。
黄宇兴《宝藏》布面丙烯 170x275cm 2015
成交价:162.5万港元
香港苏富比2019春拍
黄宇兴《日落之地》布面丙烯 90x70cm 2017
成交价:150万港元
富艺斯香港2020秋拍
“河流”和“气泡”的成功,并未让黄宇兴过多停留,他很快把所有的边界和色彩全部打乱,重新组合,转身开创了“宝藏”、“日出日落”、“山水风景”等多个新系列,同时还有此前“人体解剖学”、“树丛”和“结构主义建筑元素”的延续,类型十分丰富。“宝藏”中奇形怪状、五光十色的不知名晶体,在黄宇兴看来是关于“智慧”、“文明”与“能量”的思考;“日出日落”是另一种时间的物化,有浓厚的浮世绘影响。
最新系列“山水风景”是黄宇兴在2019年欧洲首展前,融合中国和英国风景(山水)画传统而作的新尝试。其中糅杂了许多之前相对独立和单个的元素。宝藏,河流,气泡,甚至人物的因素都可以看到,而画龙点睛的是“断岩”和“松”的新形象。前者可理解为“山”的剖面,“松”则源自中国传统图式。明艳的荧光色呈现山脉独有的奇妙纹理,这是我们熟悉的山水,却也是我们从未见过的世界。
黄宇兴《河滨的营地》布面丙烯 120×90cm 2021
黄宇兴《黄山飞来石》布面丙烯 70×90cm 2021
(左)黄宇兴,《暖松》,30×40cm,2021;(右)《雪松》,30×40cm,2021
黄宇兴用中国的元素打入欧美市场的策略十分明智,也展现出他这条道路还远远没有挖掘到尽头的潜力。创作风格的不断进步,也鼓励了藏家深入参与,而并非只是追逐某个市场宠儿的名头。这也是黄宇兴无论早期作品还是近作,都可以在拍卖会上拍出高价的原因之一。
黄宇兴闪耀的绘画作品的确容易辨认且令人莫名地难忘——顺其自然而变化,顺应无常而为之,他的创作语言结合了主体性的深化与变迁。不伪善、不伪恶,黄宇兴总是以一种天真的直率给我们的感官与精神带来刺激,尤其是对于那些着迷于时而起伏不定的艺术市场的人来说。
-END-
艺术有深度 欢迎下载 [艺术头条APP]
及时了解艺术动态 获取艺术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