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清政府欠下的1.6万亿债券,毛主席宣布作废,美国为何旧事重提?

地理局中局
地理局中局
2023-03-14 19:42:18

前言

2019年,美国一位名叫马克·格林的议员,向美国国会提起了一项议案,称:

晚清政府和蒋介石民国政府于1900年至1940年间,在全世界发行了数百万美元的主权债券,要求中国赔偿美国1.6万亿美元的债务。

许多国内的网友看到这个消息,不禁感到离谱,美国人是想钱想疯了?

实际上自2018年开始,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加上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两国经济受到影响,底层老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

许多美国人就想着找个理由,在中国身上啃下一块肉。

美国政府也认为这批债券,将是对付中国的“政治筹码”,于是掀起了这场反华闹剧。

而这场闹剧的开始,要从被美国诈骗犯利用的债券说起。

一、诈骗犯的起哄,美国政客的纵容

提起美国人口中的这批债券,就不可避免的提到清末以来,那段百年黑暗屈辱的历史。

这批债券,大部分是1911年清政府为修建“湖广铁路”而发行的债券,小部分则是1913年民国政府发行的“黄金融资债券”

中国在甲午战争之后,被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而中国国土庞大,西方列强虽说军事实力强大,但小国寡民的情况下,根本吃不下中国这么大的“肥肉”。

而且列强贪婪,其内部集团,利益划分不均,它们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同时,也在争夺中国的铁路借款权。

借钱给中国修铁路,不仅能够获得清政府的税收,而且铁路延伸范围内的矿山等资源,都可以攫取利益。

可以说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还能拓展在华的政治势力。

“湖广铁路债券”指的是,1911年清政府为借款修筑湖南、湖北两省的“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与美、英、德、法四国签订了《湖广铁路借款合同》,而发行的债券。

其实,这两条铁路早在之前就已经归为商办,清政府在签订这份借款合同之后,将铁路强制划为国有,没有退回之前商办民间资本的投入,从而引发了著名的“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促使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由此灭亡。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以及“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过去旧中国所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都被废除。

而且国际法也指出,新政府对于旧政府的权利和义务,不存在“全面继承”的问题。

更别说,清政府跟四国签订的湖广铁路债券,期数是40年,到1951年就已经完全过期。

因此,美国所谓的“湖广铁路债券”,没有一点法律效力,最多作为古董,有一点收藏价值。

但美国因为“快乐教育”,国内有相当一部分素质低下的文盲,他们对此并不知情,湖广铁路债券就被一些诈骗犯利用起来大作文章。

据美媒报道,美国有两名男子利用这些失效债券,向数十名本国老人兜售,欺骗他们这是中国的债券,价值数千万美元。

这些退休的美国老人,在骗子的忽悠下,总共被诈骗了三百多万美元。

后来,这两个骗子被美国警方抓住,其中一人已经认罪伏法,另一名名叫卡德维尔的黑人却抵死不认,认为:

“这些债券是有效的,中国必须为此负责。”

他还向法官建议:

“美国政府应该用这些债券对中国施压,让中国进行赔偿。”

在他看来,只要美国政府承认这些债券,他就不算违法,可以“无罪释放”。

而那些被诈骗的美国人,自然想有人赔偿自己的损失,于是便将矛头对准中国。

在这些持有“湖广铁路债券”的美国人中,有一个名叫毕安卡的田纳西州农场主,呼声最大。

在他们看来,这些债券价值不菲,如果再算上这一百年来的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其价值堪比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相当了。

他们如果能得到中国的赔偿,必将成为亿万富翁。

做着这样的“美梦”,他们必然不会放过中国,这群人所要做的便是,联合起来把事闹大,用美国操控舆论的那一套逼迫中国。

当特朗普发起贸易战后,这群人在2018年还专门去拜访过他。

不仅如此,毕安卡写信给特朗普政府,声称:

“如果政府买下这批债券,那么它将是用作对付中国的绝佳武器。”

不过对这些债券“索赔”,就连美国人自己都觉得丢人现眼。

美国著名的法学专家霍金斯说道:

“我认识不少美国财政部的朋友,他们都觉得这件事简直荒唐。”

但在贸易战的背景下,特别是疫情暴发后,兴风作浪的美国政客,在黔驴技穷之下,不介意为此推波助澜,转移视线,借此提出所谓的“赔偿论”

哪怕不能减免美国的部分债务,也能“恶心”中国一番。

对于这种操作,也不是第一次做了,早在1982年,他们就干过这种蠢事。

二、中美湖广债券案,中国的反击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外国主权豁免法》的法案。

这是一个相当霸道的法案,根据这项法案,只要与经济活动相关,美国人可以向美国法庭递交诉讼条,随意控告外国政府。

如果控告成功,美国政府会对该国在美国的商业财产进行抵押,或者商业活动施行限制性惩罚。

可以说,这完全是美国霸权主义下的实例,以美国的强权意志,赤裸裸的干涉他国事物。

而中国好巧不巧的撞在枪口上,1979年,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州东部的某家地方法院的传票,递到了我国外交部长的案头。

传票上的信息显示,美国公民杰克逊以清末发行的“湖广铁路债券”控告中国,要求赔偿1亿美元。

法院的传票就将中国列为“被告”,要求中国在收到传票后,派人前往美国出庭答辩。

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进入破冰之旅。到了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两国关系越来越好,本是一件幸事,但部分美国人知道中美建交之事后,反而动了歪心思,试图从中捞一笔。

这位“精明”的美国公民杰克逊,将自家收藏多年的清政府发行的“湖广铁路债券”,拿到当地法院。

他要求中国要求赔偿债券带来的损失,并按照多年的通货膨胀,需要连本带利赔偿2.2亿美元。

这个传票的消息很快传回国内,舆论一片哗然,许多人都蒙了,两亿美元可不是小数目!

而且,中美才建交,美国人就来这一手,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对于这张传票的无理要求,中国人当然不同意。

这“湖广铁路债券”是1911年清政府所发行,新中国成立时,已经废除了所有不平等条约,其中就包括这些债务。

如果承认了这些债券,无异于否认了先辈们的牺牲和付出。

也有专家指出,根据“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美国的法案只能管颁行以后所发生的事实,而管不了它颁行以前的事。

“1976年颁行的外国主权豁免法,来管1911年的‘湖广铁路债券’,这不是乱弹琴?”

许多人都觉得美国管的太宽了,最终,这张传票中国也没管,将它退了回去,后续也没有再关注。

令人意外的是,到了1982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地方法院,对中国的“缺席”直接作出判决,判中方承担4300万美元的诉讼费。

许多美国人由此看到“商机”,也想仿照这个案例,来中国薅羊毛。

对此,中国并不知情,这时的中国还在探索改革开放,在美国也没有什么商业活动,更没有商业资产可以让美国惩罚。

之后,美国国务卿舒尔茨访华时,曾提到过这件事,他表示美国政府不会管这件事。

会见邓小平总理时,舒尔茨说道:

“因为美国是三权分立的体制,政府没有办法干涉法院的判决。”

邓小平总理毫不避讳的告诉舒尔茨:

“如果这样说的话,那我们不是什么都谈不成了!”

对于当时的中国,美国是好不容易才拉在同一战线上对抗苏联的,舒尔茨可不敢将尼克松带来的大好局面打破。

因此,他连忙解释道:

“美国政府对这一案件没有表态,更没有恶意倾向,如果可以,希望中国按照美国的司法程序解决这一问题。”

1983年,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著名律师泰鲁受中国委托来打这场官司。

其实,和2019年的许多美国人一样,当初那场湖广债券案,在他们看来也是一场离谱的闹剧。

这时期的美国《纽约时报》直接撰文称:

“如果中国人出庭,必然能赢下这个官司!”

不出意料,1984年,该法院先将关于4300万美元的判决撤销,后来又将杰克逊等人所提出的关于清政府湖广铁路债券的控告驳回。

值得一提的是,在泰鲁打官司之时,美国专门派法律部门人员在场,以示公正。

这场历时五年的闹剧宣告结束,事后,我方发出声明:

“衷心希望两国和谐,此次判决有利于消除两国关系中的隐患。”

这场案件也向美国表达了中国人的立场:

“在关乎主权等原则问题上,中国决不能,也绝不会让步。”

三、黔驴技穷的闹剧,“反华秀”的失败

1984年的诉讼失败以后,本以为他们会长长记性,但现在看来是“健忘”的。

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世界经济被绑定在一起,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美“贸易战”便是明显的例子。

但在2019年,他们重新翻出这堆陈谷子烂芝麻的旧账、恶账。

而且这次,他们要的不是2.2亿美元,而是狮子大开口的要了1.6万亿美元!

那位农场主毕安卡成立了一个“美国债券持有人基金组织”,还大言不惭的声称,她代表全美两万名持“民国债券”的美国人,自喻是“投资者”。

在这些聪明的美国人“四舍五入”计算下,“索赔金额”膨胀了几千倍,可见他们的胃口大的惊人!

哪怕投资也要承担风险,要钱更是要讲究规则。

做着向中国索赔成功的美梦,不管是否有理,张口就来,实在令人发笑。

而美国政府,对于一向能“打击”中国的事,是乐见其成的,其政客精英们也跟着“见缝插针”。

某位支持毕安卡的议员甚至直接向特朗普喊话:

“希望特朗普能尽所能及地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偿还美国两万个家庭超过1.6万亿美元的债务。”

还有些政客,更是想让中国用持有的外债抵消这1.6万亿,他们竟然打起当老赖的主意。

当然,闹剧终归是闹剧,就连他们自己的精英,也觉得此事做的太过滑稽。

如果真要翻旧账,那美国欠的债可太多了。

这些帝国主义无端加之于中国身上的恶债,只会无时无刻提醒国人铭记那段血泪历史,告诫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唯有自强才有未来。

而所谓的债券案,一次又一次的冷饭热炒,更多是基于经济萧索的背景下,美国反动派关于“赔偿论”而衍生出的“反华秀”。

以狭隘的“人权”和“民主”为口号,将一切问题都归咎于中国,在国际形象上给中国泼污水,反过来让中国负责、赔偿、承担责任等等。

正如这场“索赔闹剧”,反而从侧面衬托出美国如今束手无策的那份无力和恐慌。

中国的伟大复兴无法遏制,更无法阻挡。

不是任谁一番恫吓就行得通的,即使叫得再欢,“割地赔款”那一套也不可能玩得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