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2018年民航飞机挡风玻璃爆裂,副机长半身挂窗外,机长力挽狂澜

历史关鉴
历史关鉴
2022-01-06 19:30:11

提到“机长”,很多人脑子里会浮现出的是笔挺的白衬衫和铮亮的黑皮鞋,好像大家的潜意识里,民航就应该和“浪漫”联系起来。帅哥美女的养眼组合,让机场工作人员的形象越来越类似于灯红酒绿大都市中的言情小说。但实际上,他们拥有的,不仅仅只是光鲜亮丽的外表。

2018年5月14日,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班——川航8514,正和往常一样、在专属航线上准备飞越青藏高原,9800米的高空,窗外就是一望无际、白茫茫的广阔平原。

也就在这时候,驾驶舱副驾驶侧的右挡风玻璃毫无征兆地出现裂痕,没有着力点,然后越来越大,忽然就一下子爆裂开,紧接着就是整块玻璃的脱落,驾驶舱瞬间失压,刚刚还稳坐在副驾驶上的副机长的半个身子被吸出悬在机窗外,内外压强的不平衡又让他同时在安全带的作用下固定在了机内。

窗外的狂风灌进机舱,驾驶室温度骤降,而两位机长穿着单薄,飞机的仪表盘整块被掀翻。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机长刘传建依然保持着极度的冷静,稳稳操控着飞机,保住了飞机上上百名乘客和乘务人员的安全,他就是电影《中国机长》里英雄机长的原型。

川航514所在航线是一条充满危险的特殊航线——高高原航线。民航依据海拔高度将机场分为高原机场和非高原机场两类,而在高原机场中海拔高度超过8000英尺的机场又被称为高高原机场。航线亦是如此,设置有降落在高高原机场航班的航线,也被称为是高高原航线。

川航514的后半段航线便是在青藏高原上空完成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段航程的后半段飞行环境极其恶劣,空气密度小,氧气稀薄,气候多变,飞行难度巨大。因此,为了保障飞行过程中的安全,对高高原航线的航班实行双机长制,如果驾驶位上的机长在飞行过程中出现任何身体不适的反应,将由另一名机长完成飞行任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驾驶室内不仅有刘传建机长,还有另外一名副机长的存在了。

电影的开头给机长的镜头里有许多的小细节,用计时器计时、洗冷水澡、放松肌肉、闭目休息、把餐桌上歪了的餐具摆放整齐、对着镜子整理衣服,然后镜头一转,对焦到一个相框上,照片上是站在轰炸机前的机长年轻的脸

这所有的细节加起来,耗费的时间也不到一分钟时间,但这也足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品质。用计时器计时是因为他作为机长,必须严格把控时间、是要为飞机准点安全到达做好准备;洗冷水澡是为了提神、唤醒大脑、让自己更快地达到状态;放松肌肉、闭目休息的同时也是在缓解压力

每一次出航,身上背负的都是整架客机上乘客和乘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摆正餐具和整理衣服则是他身为一名机长日积月累下的绝对自律和细心谨慎。

照片上的轰炸机和机长青涩的脸庞,好像在无声地告诉我们,机长来自部队,为以后在遇到危险时他所显现出来的敏锐的判断力和果敢坚定埋下伏笔。看似简单的一系列小动作,却已经把一位遇事果断、临危不惧的英雄机长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次的飞行是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川航8633顺利起飞。乘务员为乘客分发餐食和饮料,驾驶室内的三名机长十分放松,这样的天气对飞行员来讲无疑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么这架飞机会在两个小时之后抵达拉萨贡嘎机场。在这样晨光大好的一天中,没有人能预知到接下来发生的危险。

但意外终究还是到来了。就在飞机刚刚接近青藏高原时,右风挡的玻璃出现裂纹,并伴随有明显的割手感。刘传健机长迅速拿起话筒联系地面空管员,极其冷静地向管制中心汇报飞机故障的具体情况,并申请下降高度、准备返航

但也就在这时,右侧玻璃突然整个爆裂,巨大的压强使得右侧位的副机长整个人被“吸”出窗外,又由于安全带的固定,才让他整个人没有被甩飞出去。机舱温度迅速下降,达到正常人无法生存的状态。

飞机上的仪表盘也出现故障,自动驾驶系统断开,只能手控操作。刘传建机长几乎是本能反应抓住左侧侧杆,神经的紧绷感让他甚至没有时间抓住左边弹出的氧气面罩。

一切发生得太突然,突然到让他以为一切都完了。可当他发现飞机还可以通过操作杆进行手动驾驶时,他迅速冷静下来,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和多年的经验,操纵飞机逐渐降低高度。

当时的危险程度该怎么形容呢?用刘传健机长的话来讲——“如果你在零下四五度的哈尔滨大街上开车以200公里的时速狂奔,你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么?

大约20秒之后,副机长逐渐顺着风慢慢回到驾驶舱内,他面部受伤严重,手臂和腿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擦伤。但他坐稳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挂出紧急呼叫代码。机舱内温度很低,他的手抖到甚至不能独立按下按键,只能将整个手掌放到控制板上,一点一点向目标按键挪过去

二机长在听到驾驶舱内玻璃爆裂的声音时,正在机舱外的位置上休息,听到声音后的本能反应就是返回驾驶舱。没有人知道驾驶舱内究竟是怎样的情况,在生死未卜的情况下,依旧要向最危险的地方前进,这正是作为一名民航机长的专业感与使命感

当他发现机长平安无事时,就开始负责与塔台的联络。但他事后在采访中表示,当时的噪音其实很大,他也不知道信息是否能准确传送出去,只能不停地发送,希望发出的消息中有一条可以幸运地被塔台接收到。

此时在塔台内,工作人员依旧在焦急地呼叫着这架再也联系不上的飞机,地面操作人员的控制板上显示出奇怪的飞行路线——他们被卷入了气压旋涡里,太困难了,想要逃离漩涡实在太困难了,各种不确定因素叠加在一起,驾驶室的失温失压、驾驶员的心理素质、还有小孩子的哭闹、乘客的恐慌……

控制板面上的小红点明明灭灭,在所有人的心提到嗓子眼里,焦急地等待着来自空中的讯息时,一阵微弱的电流从电话台里传出来,紧接着,就是令人欣喜的、机长的声音。

所以说,英雄机长为什么是英雄?因为他有遇事不慌的定力和超越常人的勇气,因为他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他那一颗对生命的绝对敬畏的心

实际上在事故发生时,不仅有三位机长的咬牙坚持,更有其他专业人士的默默努力。客舱中的乘务员一直在努力安抚乘客的情绪,有的空乘被餐车撞到腰,有的空乘帮乘客系好安全带后已经无法再返回自己的座位。

没有人对这次的意外有一个十足的定数,但也没有人想过逃避。他们无法与驾驶舱取得联系,但他们不能将慌乱表现在脸上,只能用专业的态度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乘客“我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我们有信心把你们安全送回去”。

同时,飞机最后可以顺利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也少不了地面指挥中心的努力。塔台一方面在积极联络,试图与川航514取得联系;另一方面也指挥好跑道上所有的飞机,以便于让川航514更好的降落。就像刘传健机长所说,“创造奇迹的不是一个人、一瞬间,而是一群人和一辈子,我只是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一次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专业人士的坚守和不放弃。

人类是伟大的,同样也是渺小的,高智慧生物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不值一提。就如同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一样。如果不是刘传健机长奋力一搏,这无疑又是一场令人哀痛的天灾。

与川航514相类似的,是29年前的英航5390航班,同样也是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机长被吸出窗外,全靠副机长操控。但那次的意外事故中,飞机高度只有5300米,速度相比而言也更慢,和川航514的高高原航线的飞行情况比较而言,难度系数无疑小了很多。毋庸置疑的是,刘传健机长创造的是一场奇迹,一场与死神拉锯战中胜利的奇迹。

514的新闻爆出后,很快就有人扒出刘传健曾是空军出身,就像电影开篇有一个非常细微的片段描写,张涵予饰演的刘传健机长在洗冷水澡时练习憋气,是因为这就是刘传健机长平时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正是他日复一日的憋气训练,让他在危急关头、飞机驾驶舱内失压缺氧的艰难条件下,依旧可以保持镇静地控制飞机。

但是他在采访中表示,自己能控制住飞机,并不是因为空军出身的缘故。他强调,任何一位民航机长都可以做到。真正让他在危急时刻坚持下来的,是身为民航机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事后,经专业人员调查后发现,在刘传健机长备降的36个操作里,只要有任何一个失误,都会直接导致飞机失去控制,甚至他们事后进行了10次类似情况的飞行测试,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以坠机结束。

但在当时的环境里,刘传健机长,就是成功了。

他在极其恶劣甚至超越了人类身体极限的环境里,控制住了飞机。

然后用34分钟返航成都,安全降落双流机场,客舱内119名乘客无一受伤。

这不仅在中国民航史上是壮举,在世界民航史上都堪称奇迹。

而这场奇迹的名字,叫“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