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张志平第一个攻上老山主峰,为何拒领一等功,致使退役后生活艰难

张生全历史真相
张生全历史真相
2023-02-04 21:47:05
|
历史领域创作者
战后,中央军委论功行赏,给英勇作战,第一个攻上主峰的张志平授予“一等功”,然而张志平却拒绝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当张大权率领张志平和战友们经过激烈的战斗,攻上主峰后,他们才发现,老山主峰和地图上有出入。

1984年4月28日,我军经过激烈战斗,终于把被越军盘踞5年之久的老山主峰收复了。战后,中央军委论功行赏,给英勇作战,第一个攻上主峰的张志平授予“一等功”,然而张志平却拒绝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张志平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也许很多人对“一等功”没有概念。说一句顺口溜,大家都知道了。当时参战的部队里流行这样一句话:“三等功站着领,二等功躺着领,一等功家人领。”由此可见,能被授予一等功的,多是战士们牺牲生命才换得来的。而能活着领一等功的,则必须“战绩或者功绩卓著,有重大贡献”。可见,张志平能获得一等功,是何等珍贵的荣誉。

然而,面对这一荣誉,张志平断然拒绝。

张志平参加的战役,是老山主峰争夺战,也是中越战争最具传奇色彩的著名战役之一。

老山是云南文山麻栗坡县和越南河江省之间的边界山区,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其地理位置正处于中越边境的骑线点上,也是边境的制高点。

正因为老山具有重大的军事战略价值,越南政府在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就派兵侵占了老山。并依托老山复杂的地形,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掩体、坑道和藏兵洞等。同时,他们还在高地的周围设置了大量的雷场和陷阱等。

一方面,越军在我国领土上修筑防御工事;另一方面,越军还经常不顾我国的警告,肆意朝我国境内开炮,对我国边境百姓的生活和劳动,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所以为了打压越军的嚣张气焰,我军再次发动对越战争。

当时,张志平在14军40师118团2营5连服役。调令下达后,他和战友们来不及向家人告别,就匆匆上了前线。

在老山主峰争夺战前夕的作战动员大会上,师后勤部采买了200口棺材!

当时师长说,如果这次作战,这200口棺材都用上了,那他这个师长就得撤职!参战的官兵们听了师长的话,都拍着胸脯表示,一定要活着夺回老山主峰,绝不能让师长撤职。

然而,尽管那场战役结束后,我军牺牲不足百人,但张志平却在多年后,仍然对那场战斗的惨烈程度难以忘记。

张志平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9班长韩跃奎。

118团攻打主峰的时候,5连作为团里的突击连,负责从老山西侧进攻主峰。

当时,张志平和战友们在副连长张大权的带领下,借着凌晨微弱的光线,悄悄摸到了敌人的21号高地前。但他们很快发现,敌人已经在坡地上埋下了雷场。由于在山林地带,扫雷仪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9班长韩跃奎为了打通冲锋的道路,只身滚进了雷场,用血肉之躯为大家开辟了一条路线,而韩跃奎却因此壮烈牺牲了……

韩跃奎的牺牲让战士们十分悲痛,为了不让韩跃奎白白牺牲,大家情绪激昂,高喊着要为韩跃奎报仇,一举消灭了21号高地的越军。随后,他们又一鼓作气,拿下了52号高地。

张志平想到的第二个人就是副连长张大权。

张大权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他是连里的技术尖兵,多次被立为官兵学习的标兵人物。

张志平入伍后,不仅在军事训练中得到过张大权的很多指点,在生活上也很得他的照顾。其实,张大权不光对张志平如此,他对所有新兵都如此,因此大家都很敬重他。

攻打老山主峰时,张大权作为突击连的指挥,总是冲锋在前。

当张大权率领张志平和战友们经过激烈的战斗,攻上主峰后,他们才发现,老山主峰和地图上有出入。现实的老山主峰,是由北高南低两个山头组成。

想要收复北边的山头,不光需要穿过两座山头中间约100米的凹地,而且北边山坡上的树木和竹子,也已经被敌军砍伐一光。这就意味着,他们在冲锋的时候,没有可以隐蔽的地方,是完全暴露在敌军的眼皮底下的。

为了收复全部主峰,张大权没做停留,继续带着张志平和战友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冲向凹地。只是他们才冲出十几米,就有7名战士倒在血泊中。张大权见形势不妙,立刻下令大家撤到一个土坎下。

随后,张大权重新做了作战部署。他把队伍分成了几组,分别向主峰穿插作战,同时命令三排负责火力掩护。

张志平所在的二排,在张大权的带领下,负责正面向主峰进攻。但他们没跑多远,越军的火力就密集地射向他们。尽管他们被压制得无法前进,但他们迅速记下了越军的火力点,准备一一击破。

这时,张志平发现两个越军正躲在战壕里扔手榴弹,他们的头盔一起一扬,时隐时现。于是,他努力瞄准,开枪击毙了那两名越军。

可这时候,张大权的左腿被子弹击中,鲜血直流。尽管如此,张大权却只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就端着机关枪一瘸一拐地继续向前冲。

张志平和战友们深受鼓舞,也勇猛地冲向了越军的战壕。

很快,越军的前沿阵地就被攻破了。但收缩后的越军,为了保住最后的阵地,利用高地的地理优势,居高临下,疯狂扫射,张志平和战友们根本无法前进。

此时,距离主峰只有40米的距离了。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受伤的战友们都仿效张大权,就算受伤,也只在伤口处做简单包扎,然后就继续和越军展开激烈战斗。

就在这时,张志平突然听到张大权大喊一声:“注意!”他下意识地卧倒在地。也就在这时候,一枚火箭弹从他头顶上飞过,落在了他身后不远的地方。

张大权对准发射火箭弹的越军就是一梭子弹,把对方击毙在战壕里。

然而与此同时,一颗子弹打穿了张大权的左手腕。鲜血立刻把张大权半截袖子都染红了。敌人的机枪却并没有停歇,不断向这边扫射。为了躲避子弹,张志平和张大权就地一滚,滚到旁边的弹坑里。张志平迅速爬到张大权身边,用随身携带的急救包,给张大权进行了简易包扎,并劝他下去。

更危急的是,一枚炮弹落在他们前方不远的两名战士身上,其中一名满头是血,另一名则被炮弹的弹片洞穿了胸口。

此时的情况,对张志平和战友们已经极为不利了。越军人数众多,又居高临下,而他们却伤亡惨重。留给他们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冒死继续向前冲,另一条则是撤退,等待主力部队的救援。

这时,张大权把机关枪架在左手臂上,猛地从弹坑里一跃而起,高喊着:“同志们,我们冲啊!”

随后,他冲到最前面,对着敌人的火力点不断扫射。

张志平和战友们也暗暗立下死誓,一边互相用火力掩护,一边继续前进。

这时,张大权的腹部被打了个窟窿,肠子混着鲜血不断向外涌……

二排长曹杰看到张大权伤势很严重,一再劝他先下去。可是杀红了眼的张大权却忍着疼痛,把肠子塞入腹中,用三角巾简单地缠裹了一下后,就又高喊着向主峰冲去。

越军哪里见到过这样不怕死的军队,一时间方寸大乱,丢盔弃甲,逃到藏兵洞中去了。战士们利用这个机会,往主峰冲去。

就在张大权即将登上主峰的时候,一颗子弹呼啸过来,击中他的头部。张大权栽倒在地,再也没有睁开过眼睛。

随后,张志平第一个登上主峰。

战争结束后,张志平所在的2营由于作战勇猛,被记集体一等功,并被授予“老山英雄营”称号。张大权因作战勇猛,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而作为第一个攻上主峰的张志平,也因战功卓著,被授予了“一等功”。

一等功可不是轻易能得到的,而且一等功在转业安置时,能起很大作用!

然而,不论指导员怎么给张志平做思想工作,张志平却坚持不领一等功。

张志平说,和他一起上战场的战友们,很多都牺牲了,还有一些战友在战斗中受伤严重。比起那些不幸的战友们,他能平安归来,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所以,一等功应该让给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才能让他心安。

由于张志平一再坚持,部队最终尊重他的意见,把一等功授予了一名烈士。不过,部队还是给他记了个三等功。

1985年,张志平退伍,离开了部队。

由于三等功不包分配工作,张志平只能继续回家务农。

结婚后,张志平的生活压力不小,他上有老下有小,一家6口人全靠村里分给他的3亩地过活。尽管他一年忙到头,可是一年的收入,也只有一万多块钱,根本不够一家人的开销。

由于没什么学历,又没有一技之长,张志平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四处打零工。他到新疆摘过棉花,到河北工地做过小工,在广州的工厂里做过普工……

总之,张志平走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苦。但是生活再艰苦,张志平也从来没有和旁人提起过他是战斗英雄的往事。

当然了,张志平也有个心愿,就是想去云南一趟,看看那些牺牲的战友们。特别是一想到张大权,他就难过得睡不着觉。然而去云南的路费,对于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他这个心愿迟迟无法兑现。

直到2014年,战友们到四川巴中去探望他,他才和战友们一起到了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张志平来到张大权的陵墓前,轻抚墓碑,往事历历在目,一时忍不住掩而痛哭起来。

当时也有战友问张志平,如果当初不让出一等功,他的生活绝不会像现在这样艰难,他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张志平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有什么后悔的,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我能活着,看着国家一天比一天繁荣昌盛,就已经很幸运了。

由此可见,张志平对军功从无贪恋之心,尽管他慷慨地让出了一等功,让他的生活变得很艰难。但这并不能抹煞他的功绩,我们除了应该向他学习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外,我们更应该善待这样英勇无畏的战斗英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