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美人王昭君:嫁祖孙三代,各生一个儿子,后世对她崇敬无比

涵姑娘讲历史
涵姑娘讲历史
2021-07-21 17:04:39

《自由或死亡》中有这样一句话:“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凭一具强壮的躯体。

勇敢是一个人身上不可多得的美德,这种勇敢不表现为强壮的身体,而是植根于人的灵魂之中,而一个勇敢的灵魂往往是值得崇敬的。

在三纲五常的封建时代,一个嫁祖孙三代的女子,如何能够让文学家赋诗赞美女性的坚强勇敢,如何能够让史学家们撰写一生事迹,又如何能够让后人们崇敬无比呢?

能够让种种不可想象的现象发生的人正是西汉时期和亲匈奴的王昭君,除却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光环,王昭君身上又有着怎样的风华,才得以让后人歌颂和崇敬呢?

遭丑化的美人,却成救国于水火之英雄

众所周知,古代有四大美女,可谓是“沉鱼落雁之美,闭月羞花之貌”,而其中“落雁”美人指的便是历史上颇具盛名的王昭君。

王昭君,后人也称其昭君,长于西汉汉元帝时期。昭君虽出生普通百姓人家,不似高门贵女,但她却生得一副惊人惊艳的容貌,气质脱俗。

17岁时,王昭君在宫廷选秀中以当地第一名的身份被选进宫中。可在后宫中,容貌不俗的王昭君却迟迟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宠幸,而这个中缘由与当时宫廷画家也是有关系的。

彼时,皇帝幸召后宫女子都是根据宫廷画家为她们所画的画像决定的,为此许多女子都会给画家一些好处,希望能够画得美一些,更有机会得到皇帝的青睐。

但初入宫廷的王昭君并没有随大众,她也因为没有准备贿赂的钱财而被画家给丑化了。

因此在王昭君入后宫的长达5年时间里,她始终没有得到汉元帝的青睐,成为了深宫中平凡的女子。本以为她会与大多数妃子一般,在深宫中冷清地度过一生,可她却做出了一个足以改变一生命运的选择。

王昭君的机遇来源于汉王朝与北方匈奴之间的矛盾。

她远赴匈奴和亲,换来的是长达数十载的和平

自秦汉以来,北方游牧民族便不受中原王朝管辖,常年战火连天。公元前54年,北方匈奴内部兄弟相争致使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分。彼时,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因兵力较弱而被哥哥北匈奴郅支单于打败。

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力,呼韩邪单于决定请求汉朝的帮助,于是他先后三次亲自前往长安,想以和亲之法寻求汉朝的帮助。

本作为被求助的一方,汉朝并不需同意,可正是这个时候,汉朝内部也面临着朝政腐败,国力衰微的困境,若是能够用和亲拉拢呼韩邪单于,让匈奴问题得到缓解,这对当时的汉王朝百利而无一害。

因此,汉元帝当即同意了呼韩邪单于的请求。

一般和亲都是皇帝的子女姐妹,汉元帝只有一个女儿,自然是舍不得其远嫁的,王亲贵族们也都不愿意让自己女儿远嫁。

不得已,汉元帝便决定从宫女中挑选一名作为和亲对象,可依旧没有一人主动请缨,也足以可见远嫁匈奴的难过。

正当汉元帝一筹莫展的时候,王昭君站了出来,她主动请缨作为和亲人选。最终,汉元帝以公主的礼仪将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此后,王昭君远离家乡十几载,定居匈奴。王昭君的到来不仅仅是作为汉匈和平的一个象征,她更是带来了中原的植物种子和缝纫技术等,也会教当地人们认字读书,促进了汉文化在匈奴当地的发展。

在王昭君的影响下,呼韩邪单于和匈奴的百姓都对汉朝的文化有了新的认知,不仅有越来越多的匈奴百姓学习汉文化,就连在生活习俗方面,匈奴的百姓也会摹仿汉朝人的习性,这也正为民族融合的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王昭君出塞最直接的益处便是带来了两族人民数十载的和平,尽管这其中必然不止和亲的缘由,但自其出塞后,汉匈停止战争60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昭君出塞的功绩自然是不可磨灭,人们的歌颂和崇敬自然也理所应当,因为在这功绩的背后,又有多少人能够想象王昭君远嫁匈奴的生活是何等难过。

为守护和平不惜遵守胡制,嫁祖孙三代并为三人产子

这份难过不仅仅是风土人情不同的生活差异,更多的是对婚姻生活的难忍。

与汉族婚姻制度极其不同的是,匈奴的婚姻制度是继承制的,若是新单于继任,那么还会继承上一位单于的妻子们,除却自己的生母。

而作为和亲公主的王昭君自然也是避免不了匈奴的祖制。在与呼韩邪善于度过了两年的平静生活后,也就是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病逝,留下了王昭君母子二人。

彼时的王昭君并不愿意屈从这一她根本无法认可的祖制,她请求汉朝的皇帝让她回到中原,可汉朝皇帝又如何能够让和亲之女回来,那样子势必会让汉匈再度面临战争的可能。

于是,王昭君只得继续留在匈奴,并遵循匈奴的祖制嫁给了新即位的复株累大单于,也是呼韩邪善于的长子。两人的年纪相仿,倒也相处融洽,在一起生活了11年,孕育了两个孩子。

可惜的是,第二任丈夫也无法陪她走到最后,复株累若鞮单于逝世后,王昭君继续嫁给复株累单于的长子,也即是呼韩邪善于的孙子。

王昭君与第三任丈夫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丈夫便逝世了,而她也在寡居了一年后逝去,这一年的王昭君不过才33岁。

至此,一代风华绝代的佳人香消玉殒,葬身异乡,只得在大漠深处遥望着故国。

大半的人生皆是为了国家大义而活,这样的女子又如何不叫人崇敬呢?

四、勇敢而无私,珍惜当下的和平

毋庸置疑,同样是身为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之所以更为后人传颂赞美,便是在于她不仅仅拥有美丽的外表,更有一颗勇敢的心,以及她为两族人民和平所做出的贡献。

王昭君无疑是勇敢的,她的勇敢是弃平淡老去的宫廷生活而选择了前路未知的和亲生活,这是她为自己的命运做的一次选择,也正是这一次选择,王昭君出塞成为了流芳百世的佳话。

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大相径庭的匈奴,王昭君的生活难过是可想而知的。但她便如一棵顽强茁壮的野草般生长起来了,这是她的勇敢,也是她的顽强,更是她的深明大义如此才造就了能够被后人们歌颂、崇敬的王昭君。

昭君出塞的作用不可否认,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六十年和平,王昭君必然是占据着重要的一份功劳的。尽管论其本质,昭君出塞只是封建和亲制度的牺牲品,可她本人的精神依然令人折服。

而于今日的我们来说,我们生活在了和平繁荣的年代,我们的祖国更是已经强大无比,固然不会再有如昭君出塞这样的事迹发生,但我们依旧可以学习她的国家大义,学习她的勇敢胆魄。

正是无数爱国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才有了今日强大和平的中国,团结奋斗的中华民族,身为后辈的我们更需要学习前人优秀的精神品质,守护我们的祖国。同时,和平来之不易,我们也要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和平。

小结

无论是文学家赋诗写文的赞美,亦或是史学家们对其事迹的探寻,王昭君出塞故事的流芳百世,正是折服于王昭君身上的那份勇敢,勇于为国家和平而奔赴万里、远离家乡;敢于用自己的微末之力去维持两族人民的和平……

而在那段历史佳话的背后,在四大美人光环之下的王昭君是牺牲了许多,放弃了许多的,她大半的人生皆是为自己的国家所付出的。前人爱国的大义正是吾辈所应当学习和捍卫的,因为爱国之情早在几千年前便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了,无止无尽。

参考资料:《自由或死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