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又称莲花,别名芙蕖、芙蓉等。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审美意象,自古以来不仅是诗人抒情言志的吟咏对象,也是画家借物寓兴的创作主体,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荷花以端庄秀美的姿态、清新脱俗的气质、“出淤泥而不染”的秉性暗含对和谐美满的祈盼,并寓意着素洁高雅的品格,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对荷花的赏析应以画史记述和传世作品为依据,以社会发展为基础,结合画家自身的情感意志,去体会不同时代下荷花风格、神韵的变化及其成因和影响。
河南美术新书
牡丹 荷花 兰花 梅花 菊花 竹子
大16开锁线裸脊
新书八折热销
出水芙蓉图 宋·吴炳(传)
有文献记载的荷花绘画作品最早为魏晋时期梁元帝的《芙蓉醮鼎图》。尔后随着花鸟画的兴起,边鸾、顾德谦等人名下不乏画荷之作,只惜年代久远而湮没人世。留存于世的荷花画作从宋人吴炳(传)的《出水芙蓉图》为始,代表的是黄家勾勒赋彩法下工丽严整的高超的艺术水准。与此同时,以徐熙为首追求落墨野逸之趣的水墨画法悄然而起。自此,“徐黄异体”的风格差异开始对后世荷花的表现方式产生影响。元代画荷者颇少,皆以文人画为背景,故技法以水墨为主,他们“以素净为贵”,完成了从精妍到清雅的转变。明代是写意荷花发展的高峰,擅画荷者众多,有林良、吕纪、沈周、陈淳、徐渭、陈洪绶等,呈现出淡墨小写意、泼墨大写意的多样化形态。个性化的笔墨表达相继出现,其中徐渭纵逸奔放、水墨淋漓的荷花开创了写意花鸟画的新境界。清代承接古法亦有所革新,工笔、水墨、兼工带写并行不悖且有机相融,将荷花创作推上另一高峰。朱耷以精练的笔墨、奇特的布局抒发个人性情;石涛以“一画”之法贯穿理论与实践,自成体系;恽南田用“撞水撞粉”创造“没骨法”,尽显荷花娇柔妩媚的风姿;扬州八怪、海上画派风格各异,独具特色,各擅胜场,罗聘、黄慎、金农、任伯年、吴昌硕等人笔下皆有画荷之力作。如此盛况,自当引人侧目。至近现代,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让本已趋于成熟稳定的荷花图式向多元化拓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千等大家运用金碧双钩、浓墨重彩、泼墨泼彩、勾画点染等方式完成了荷花的现代化转型,展现出具有时代特性的观物视角和审美意趣。直至当下,荷花依然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意象,以荷花为题材的创作仍层出不穷。
秉承“梳理——解读——反思”的理念,本书所收录的历代荷花题材作品,是站在时间的坐标轴上回看荷花画作的萌发、传承与变革的,可以让读者从中领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魅力,感悟荷文化所传达的美学内涵和精神意蕴,启发读者从本体中挖掘新的艺术语言,以满足现实需求。由于篇幅限制不可扩而论之,文字若有偏颇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批评指正。
(本文为《中国历代绘画百图 · 荷花》概述,作者廖卉珏)
编者介绍
主编:苏百钧,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四川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工笔画学会艺术顾问,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审委员。作品曾获全国性展览金奖一次、学术奖三次、铜奖三次。多幅作品被国家机构收藏,其中《凤凰花木图》悬挂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作品《和平颂》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出版个人专集四十余种,其中《当代名家艺术观——苏百钧创作篇》被教育部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编著:廖卉珏,笔名婉辰,1990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师从苏百钧先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导师为郑林生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画院青年画院画家,长沙市花鸟画家协会理事。出版个人画集《工致苏门——廖卉珏作品集》《花开无声》。
河南美术新书
牡丹 荷花 兰花 梅花 菊花 竹子
大16开锁线裸脊
新书八折热销
01
++++
《中国历代绘画百图·荷花》
精选历代名家名迹
作品赏析
荷花盛开,荷叶舒展,此图在视觉上有疏朗且丰盈的张力。以细笔勾写枝叶蕊萼,下笔轻利,而后敷色,用色鲜明,后人称此为“勾填法”。荷花与白鹭的组合鲜有“祥瑞”的寓意所在。
作品赏析
画中描绘了荒冷萧瑟的深秋景色,莲蓬与荷叶以曲折的短线为主,中锋用笔,多顿挫,凸显了物象因水分流失而干枯的质感,点缀以虫蛀的痕迹平添了几分沧桑之意。回头凝望的沙鸟与空中飞舞的黄蜂相呼应,形成动静对比,使画面意趣无穷。
作品赏析
画面布局简约,构图险中取巧,曲度有力的荷茎自下而上支撑起画面。鹡鸰立于其上,利用姿态的回旋将视线拉回画面,重心趋于平衡的同时气韵融会贯通。此画以墨笔为之,略施淡彩,叶片斑驳残破之象以赭石加墨积染而出,随意生动,真实而颇富质感。
作品赏析
此图采用勾勒填彩、没骨并用的方法,淡墨分染,汁绿与浅草绿从叶中和叶片处相接染,辅以色墨衬之,色调统一,给观者以轻松疏逸之感。荷蟹处于视觉中心位置,螃蟹欲覆其上,情势生动自然。虽非名花珍禽,但有林泉野趣。
作品赏析
此图为水墨淡设色作品,在微妙的灰色调中流露出落寞与寂家。蒲草用浓墨意笔写之,荷叶边缘松散硫离,不予勾勒,枯索萧瑟之感更甚。鸳鸯神态的细节处理暗合文人心态,闲适中有忧伤,情绪的铺陈含蓄自然。
作品赏析
画家仅将半叶半花、翻转相掩的原生之太态布于画面正中,以细腻工整的用笔再现其雍容大度的气质。主观夸张叶边波浪形褶皱,与花瓣饱满流畅的外形相对比,于细微处见法度,不张不扬,暗香浮动。
02
++++
图书详情
河南美术新书
牡丹 荷花 兰花 梅花 菊花 竹子
大16开锁线裸脊
新书八折热销
河南美术新书
牡丹 荷花 兰花 梅花 菊花 竹子
大16开锁线裸脊
新书八折热销
关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