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杨广最信任的大臣,临死前说了一句话,保住了儿子性命

不刘遗憾分淼必争
不刘遗憾分淼必争
2022-05-30 18:04:35

618年,隋炀帝被权臣宇文化及暗 杀在扬州的江都宫,同时还诛杀了一大批朝廷重臣,其中就有江淮名士许善心。但面对许善心的死去,母亲范氏白发人送黑发人,不仅不哭,反而格外热忱,说了一句:我儿子死得其所,这是好事啊。

许善心,出身南方贵 族江淮许氏。他的父亲就是一位江淮名士,当年就是陈朝的重臣,但许大人英年早逝,没有给与儿子太多教导。是寡母范氏含辛茹苦把许善心养大的,而许善心,确实是一位学习的好苗子,在他六七岁时,已经能够写下洋洋洒洒的文章了。当时就被人们称为“神童”。

后来,隋朝把陈朝吃掉了,隋文帝杨坚也听说了许善心的大名,十分热情的征兆许善心来长安做官。但许善心就是看不上隋文帝,他认为隋文帝过于苛刻暴躁,自己不愿意服侍这位主子。于是和隋文帝说到:我本想去长安,奈何故土难离,母亲又年迈,所以您还是留我在江南做官吧。

隋文帝一听,也很感动许善心的孝顺,于是也就同意了他的请求,还对身边人说到:我得江南不喜,所喜者唯得善心耳(我得到姜娜都没觉得很高兴,但是得到了许善心,这才是我的最 大的收获啊)而许善心,在回到江南之后,一边给母亲尽孝,一边在江南做官,因为政绩颇佳,为人忠义,所以一直都被南方人推崇备至。

而要说许善心真的和隋朝的命运绑在了一起,休戚与共,那还得说是隋炀帝时代。大业年间,隋炀帝多次来到江都巡游,并且给了江南很多好处。免除江南的赋税,广纳江南的人才,虞世基虞世南兄弟就是在这一时期跟随隋炀帝的。而许善心也觉得非常高兴,就跟着隋炀帝去了两京做官,可能在他的心中,这才是一位胸怀天下的君主。

也正是在隋炀帝的多番提携之下,许善心也好,虞世基也好,慢慢都进入了隋朝的权利核心。许善心做了隋炀帝近臣,虞世基更是成为朝廷五贵之一,做了炀帝的贴身秘书。但是炀帝对于官员百姓,还是过于严苛了。他做不到爱民养民,只知道一味的蔑视百姓,压榨百姓。东建洛阳,西巡张掖,北修长城,南开运河,太多太多的徭役严重压垮了隋朝的老百姓,令他们苦不堪言。最 后在忍无 可忍的情况下决定造 反了。

隋炀帝本来还是想镇 压,奈何反叛的百姓越来越多。隋炀帝没有办法,决心逃到江南,和叛军划江而治,自己在南方继续做皇帝。其实这个想法是非常错误的,隋朝的根基在长安洛阳的中原地带,并不在南方。古人又非常安土重迁,不喜欢到处搬家,所以,跟随的士卒大多都不愿意背井离乡,跟着炀帝去江都。

但是皇帝命运还是不能改变的,很多士兵就在这样不情不愿的情况下跟着炀帝到了扬州。可到了扬州,野心家宇文化及就开始利用起了战士们想家的心理,鼓动他们发动兵变,诛杀炀帝。士兵们也大多被隋炀帝打 压的疲惫不堪,于是同意了这一举动。最 后,隋炀帝被暗 杀在江都宫,还有很多跟随而来的重臣也都遭到了杀害。

但尤其值得注意的就是许善心许敬宗父子和虞世基虞世南兄弟,他们的不同命运。本来,许善心是非常让宇文化及尊重的,他这个人性格刚毅,文采风 流,本来是非常得到宇文化及青睐的,在炀帝死后,宇文化及还非常热切的想让许善心做自己的下属,想许他一个大官做。结果许善心完全不领情,不仅拒绝任命,还把大门关上,自己在家祭奠炀帝。

因为在许善心的心中,炀帝那才是他唯 一的主人,宇文化及诛杀了自己主人,那就是大逆不道,不可饶恕,怎么能够为自己的仇人服务呢?可这样一番举动无疑是激怒了宇文化及,他大发雷 霆,当即把许善心给斩首了。而此时,寡母范氏在看到儿子被杀之后,不仅没有悲痛,反而很是欣慰的说了一句:我儿子为国尽忠死节,英武殉国,这儿子没有白养。于是自己也不吃不喝,过了几天绝食而死。

而看到这对母 子这般忠义,宇文化及生气了,他拉过许善心的儿子许敬宗,当即就想把他也杀掉。可许敬宗显然很惜命,他当即跪下叩头,希望可以饶他一命,以至于前额都磕出血了,还没有停止。宇文化及一看他这么贪生怕死,也就放过了他。

而和许敬宗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二虞兄弟。虞世基一直和宇文化及有过节,所以早早被宇文化及盯上了。这次炀帝被杀,他也被宇文化及拉入了“黑名单”。但虞世基在临死之前,弟弟虞世南突然跑了过来,向宇文化及扣头,请求代兄而死。也是磕的前额出血,泣不成声。但宇文化及没有答应,还是处死了虞世基,放过了虞世南。

与正因为这个原因,唐朝初年虞世南一直都非常受到重视,人们感念他的忠直,而对许敬宗颇有微词,一直以他“胆小怕事”对他奚落嘲讽,而他一直到“废王立武”事件时,坚定维护武则天才真 正迎来仕途拐点,不仅深受厚恩,还官拜宰相,死后还得到了武则天的特别追赠。

很明显,一个人只有在面对死亡时才能真的体现出真 正的性格。许善心不惧死亡,儿子许敬宗却贪生怕死;虞世基朝不保夕,弟弟虞世南居然敢代兄受死,人格的坚毅与卑劣在此刻彰显的淋漓 尽致。至于后代,人们推崇虞世南,把许敬宗评价为奸臣,这可能也是道理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