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马海德: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并拒绝国家的补助

历史关鉴
历史关鉴
2022-01-13 13:24:04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位外国人曾夸下海口,他声称:自己在中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连全中国的房子都是他的。可是夸下海口的他,依然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敬重和喜爱。

他的名字是彭德怀将军亲自批准改得,他的中国国籍也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而他更是深受毛主席的尊重。他究竟是谁?为何一个外国人却和中国共产党,甚至是我国老一辈的国家领导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究竟用什么样的故事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

一、马海德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有些特殊,他的名字叫马海德,原名是乔治·海德姆。他出生在美国纽约,可是他却是一个中国人。而马海德与中国的故事要从一种流行病开始说起。

马海德于1933年在瑞士的日内瓦大学获得了医学的博士学位,那时候的中国正在流行一种名为“热带病”的病毒。在那个时期这种病毒夺去很多人的生命,为了深入研究这种病毒,马海德和他的两个同学一同来到中国对这种疾病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

可是马海德在中国看到了极度悲惨的一面,帝国的侵略和民国政府的腐败,导致这个国家的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不相信医学,却把生的希望寄托在“人血馒头”身上。

于是马海德决心留下来,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带给这个国家温暖。就像幼时家中所有人都感染上流行病,一位老医者分文不收,还给他们吃的和钱财,救治他们一家人一样,救治中国的百姓。

那时的他靠着自己仅有的微薄之力,为中国的工人免费治疗,并且给他们送去吃的。可是这些都只是杯水车薪,并不能改变那时中国的根本问题。后来经朋友邀请他去为宋庆龄看病,也正是如此他与宋庆龄相识,打开了他与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在宋庆龄以及朋友的口中,他了解到在中国的“黑暗”中,有一群侠肝义胆的英雄,他们拼尽全力撕破中国的黑暗。1935年12月9日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爆发,此次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阴谋。

而美国的一名记者斯诺则看到了在中国的陕北,一支新生的力量将要带领中国走向一个新的世界。他们不像国民党那样为了自己的地位不顾一切,甚至不惜牺牲中国老百姓的生命。于是斯诺想深入陕北,让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事迹响彻世界。

虽然那时候他已经得到《纽约太阳报》的大力支持,可是因为条件不成熟,这件事件便被搁置了下来。只是斯诺始终没能忘记那鲜艳的红五星,于是1936年4月斯诺再次来到了中国上海,而这次他所找到的帮助者正是孙中山的夫人—宋美龄。

因为宋美龄既是共产党尊重的人物,又是国民党的亲系。所以斯诺希望宋美龄能够帮助他,绕过国民党的攻击进入陕北红军所在的地方。恰好那时正是红军东征之后,党内决定恢复在上海被摧毁的地下党组织。

二、进入延安

于是党内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特派员冯雪峰。而冯雪峰的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恢复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并建立电台;二是找公正的记者来宣传红军的真实情况;因为那时红军内部情况向外部公开得非常少,导致国民党一度抹黑红军以及共产党。于是党内领导人觉得此刻的时机已经非常的成熟,很适合让百姓以及世界知道中国共产党的一些真实情况,以及红军的内部情况。

而这第三点便是寻找医生,由于长征路途艰辛,许多将士在长征结束后身体都落下了病根,而党内的医疗资源匮乏,医疗人员更是紧缺。于是党内将这个任务也交给冯雪峰,令冯雪峰物色好记者和医生护送到陕北。

1936年5月初冯雪峰通过鲁迅等人见到了宋庆龄,因为宋庆龄在上海的人脉以及关系,寻找医生和记者还是需要她的引荐和帮助。于是冯雪峰将寻找医生和记者的事情告知了宋庆龄。

宋庆龄几番设想决定引荐记者斯诺和医生马海德,马海德的医术她是不必担心的,而且她深知马海德对陕北的共产主义向往已久。而冯雪峰也随即将这两位进入陕北的人员上报给党内,但是一直到5月下旬才收到领导允许的消息。

1936年6月马海德和斯诺到达中国工农红军最高指挥部的临时所在地保安。在这里斯诺和马海德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红军所处的环境极其简陋,而且粮食还不足。虽然斯诺经常去世界各地采访,也是经历过恶劣的环境,可是他从未见过有哪一届党的领导人所居住的环境如此恶劣。

1936年8月他们跟随红军来到西征军的所在地宁夏豫旺堡,由于豫旺堡的居民都是回民,那时并不认识几个汉字,所熟知的语言正是阿拉伯文,恰巧马海德的祖籍是黎巴嫩从小也是学习阿拉伯文。

因此和当地的居民很快地熟络了起来,他更是帮助红军将一些语录用阿拉伯文印刷在墙上,比如“停止内战,一致抗敌”“回汉人民是一家”“红军不侵犯回民的一切利益”“欢迎回民群众来参军”等等一系列的标语,以此来打消部分回民对红军的敌意,他更是跟回民群众沟通的过程中,大肆宣扬红军的优良品质,也正是因此收获了很多回民群众来参军。

渐渐地马海德爱上了豫旺堡的居民,爱上了红军,爱上了中国共产党,爱上了中国。为此他还特地跟斯诺说:“斯诺,我想留在这里,这里的红军需要我,在这里我感受到温暖,虽然很苦可是却很幸福。我想给自己改一个中文的名字,你说叫马海德怎么样。”

那时的斯诺正在整理自己的采访,听到马海德的中文名字时,立刻大赞优秀,还说要把他写到自己的《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里,但是却被马海德拒绝了,马海德说自己在上海的时候,经常跟着宋庆龄女士出入各种场所被很多人熟知,为了宋美龄女士的安危考虑,请求斯诺的书中以及后续的报道中,不要有他的照片、信息以及名字的出现,随后斯诺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也同意了。

有一天彭德怀将军找马海德有事商谈,谈论的过程中彭总笑着说:“听说海德姆大夫你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呢?”斯诺在旁边笑道:“是啊,他为了能够更好地献身中国的事业,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马海德。”随后马海德便说自己还没有将名字向上级报告。

而彭总大手一挥说道:“你这个名字好,我代表西征红军党委批准你的改名,中国的红军队伍里又多了一个外国人,还是医术高超的外国人。”而马海德就这样一直在红军的队伍待到新中国成立,宁夏的百姓认识他,延安的百姓也认识他,而中国的红军队伍里,他更是被称之为妙手仁医。

三、你走了谁管我?

1939年他在延安听说白求恩已经奔赴前线,于是他也想去前线发挥最大的价值,可是却被毛主席一句话留了下来。那时候马海德不仅是红军军队里的医生,更是党内诸多领导的保健医生,比如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彭老总等

而贺龙、邓公、陈毅、聂荣臻等将领因无法随时身处延安,每次回到延安也都是由马海德为他们做全身检查。听说前线战士受伤严重,他便第一时间去见毛主席申请前往前线支援,听到这话的主席当即就说:“你走了谁管我?”马海德当即便明白自己有更重要的任务。

周总理在听说这件事之后,更是亲自找到马海德说:“现在战事吃紧,主席是不眠不休的工作,我们想让他多注意身体,可是他根本听不进去。你们医生的话他还是会听一听的,可马大夫你要是在跑到前线去,就没人管得住主席了。

马德海也知道自己在延安的重要性,但是他也知道主席是万万不可能放下手中的工作的,就算他听医生的话,也只是应付一下。于是他想尽各种办法来帮助毛主席休息一下。

而这各种办法当中就有一个非常休闲娱乐的办法—打麻将。马海德在得知中国有一种娱乐方式是打麻将时,便拉着主席教他。可是每一次他和主席打麻将,都会一改平时温和的作风,和主席争执不下。这就使得周围人很不解,还生怕在打麻将期间两人闹起了矛盾。

后来这个担忧被马海德知道了,他笑着解释道:“这看文件费神,同样打麻将也费神。虽然它是可以让人消遣换换脑子,可是它依旧是在让毛主席用着脑子。而我在跟主席打麻将的时候跟他吵吵闹闹,这样主席的脑子就会分散一些,他便不会想着别的事情了。”

而马海德在延安一人就诊治了病员4万多人。而他在延安期间,与中国的医疗同事同心协力为延安的医疗事业做贡献,从曾经的只有一家中心医院和300个床位,到8家医院24家分院、18500床位,这是那时的医疗人员拼了命的发展起来的。

马海德曾说他最忘不了的是那时候刚刚参加红军的时候,那是寒冷的冬天将士们为了行军必须跨过冰河,但那时候河里的冰只有薄薄的一层。脚踩上去冰就碎了,所以将士们只能光着脚蹚过河,那简直是钻心刺骨的凉,过了河大家都把脚放到对方的怀里相互的暖着,可是脚冻裂了有小口子在不停的流血,可是那时候根本感觉不到痛,就感觉脚已经不在了。

1937年跟着红军经过诸多事情的马海德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于是他在3月见到毛主席后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我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当即让吴亮平和陈昌浩做他的入党介绍人。同年7月马海德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

据马海德回忆:当时中国在共产党失去了90%的根据地,失去了90%的红军战士,失去了90%的共产党员,当时中国的红军加上地下党员的总人数,连北京的工人体育场都坐不满。

五、我不要,我是中国人

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海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马海德一直跟着中国共产党跟着毛主席南征北战,直至新中国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马海德当即找到周总理申请加入中国国籍,1950年国家批准马海德的申请,而他不仅成为了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更是成为了第一位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同年马海德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顾问,研究消灭性病以及防治麻风病,在此期间国家为外国的医生们设置的有经济补贴,可是当这笔钱送到马海德手中的时候,马海德却说:“我不要,我是中国人,我没有享有这个政策的待遇。”发放补贴的人员一脸震惊,因为这个医生说得一口流利的陕西话。

1950年马海德发现边远地区的居民人口逐渐下降,于是他进一步调查发现这是由梅毒引起的,随即他开始前往边远地区进行考察,云南、甘肃、内蒙古、四川、海南等等地方都有他的影子,可以说他的脚步几乎踏遍了中国拥有人口的地方。他更是为了寻找一个病人,带着团队跋山涉水的前往,有时候为了复查甚至往返好几次。

由于这种病毒的检查和治疗都需要抽血,但是那时候中国根本没有这样的救治方式,而且还存在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这就导致没有人愿意抽血,于是马海德亲自让人给他抽血向大家示范。

因为有时要在偏远地区待上几个月甚至是一年,可是那时的显微镜等诸多设备又需要电力的支持,但是边区的电力根本无法供应这些设备,为了诊断的准确性马海德将显微镜改装成用电池供电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历经四五年的时间他终于用理论和科学数据,向国家证明青霉素治疗梅毒的效果是好的,在当时是最适合中国的国情的。不仅如此1964年中国的性病基本消灭的消息震惊世界。

六、麻风病

随后他又立志消灭中国的麻风病,在他走访各地的时候不仅研究着梅毒的治疗更是研究着麻风病的治疗,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那时候的中国,对麻风病的拥有非常不友好,由于平民对这种病毒并不了解,而且根据一代又一代的老人传言,这种病毒非常痛苦,而且传染非常的严重。

于是当地的百姓都非常的歧视拥有麻风病的人。为此在梅毒根治后他开始潜心研制麻风病的治疗方案,并提出“麻风病可防御,可治疗,不可怕”地论断。并且他亲自到医院看望麻风病的病人。

不仅从来不穿隔离衣,还不穿白大褂。他亲切地与病人握手交谈,他还把病人有溃疡的脚抱在怀里检查。为了消除病人的戒备心,他常常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去医院看望这些病人。

正常的人患了麻风病之后,不仅朋友会远离他,就连自己的亲人都会离他远远的。这些病人长年不愿与人接触,生怕传染给人家。可是马海德的出现让他们觉得这个病并没有那么可怕和孤独。

1980年已经70岁的马海德依然致力于麻风病的研制,同年马海德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内,并且采用国外最新技术—强杀菌联合药疗。利用这种方法患病的人在一周内就可以脱离传染期,两年便可以治愈。但是这种药在当时非常的贵,根本没有办法在中国推行。

于是本该安享晚年的马海德重新踏上征程,他踏出国门出访十几个海外国家,为中国争取了价值上千万美元的药品、医疗器械等援助,提高了我国救治麻风病的速度。

20世纪80年代中国累计麻风病人约50多万,治愈40多万。而且患病率和复发率逐渐下降。不仅如此因为马海德的提议,2000年世界上麻风病的医疗覆盖率高达80%。这是中国人在世界留下的奇迹,这是马海德在世界留下的奇迹。

1988年这位老人离开了人世,2009年他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100人物之一。其实马海德身上发生很多有趣感人的事情,比如特殊时期对外国友人有限制的时候,马海德就会将自己的户口薄随身携带,他的钱包里随时都会放着一张缩小版的入籍照片。

1962年那一时期正是“打倒美帝”的时期,马海德的父母在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儿子担任了中国的卫生顾问,便来中国看望他。可是特殊时期大使馆的警卫员不敢放人,恰巧让大使徐以心碰见了,随后他见到了马海德父母,当即便认出来了。原因是他的父亲跟马海德太像了。

后来他的父亲见到儿子后悄咪咪的问道:“你跟中国最大的领导是好朋友,你有多少财产?”马海德笑嘻嘻的说:“我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连全中国的房子都是我的。”话一说完父亲震惊身边的工作人员跟着大笑。

但是不可否认马海德前一句说的很对,这不仅是他的土地更是全中国人的土地,不过后一句嘛,我相信他若想住总会有人欢欢喜喜的将他迎进门的。

今天的故事已经结束,对于马海德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在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