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如何选鞋?
关注/置顶/星标这里有关于球鞋的一切
编辑:文胖
校对:文胖
摄影:冕哥
剪辑:小鹿
千人千脚,每双鞋都有适合的人,我是文胖。
依稀记得每年内线榜单都会出现的一个系列,那就是李宁的空袭系列战靴。凭借精准的行为,拉满的保护性以及便宜的价格成为很多纯内线朋友的首选。
但是中锋不卖鞋这件事无论在哪个品牌似乎都是不争的事实,而这双不到三百的李宁空袭8是李宁罕见的低价系列篮球鞋,就算有䨻版本的出现,可能也逃不过降级无人问津的局面。
脚型适配
空袭8依旧保持了空袭系列的老样子,重度扁平足建议试穿,其余脚型均能穿。当然瘦脚的体验不佳。
鞋面性能
直接说硬伤吧:顶脚。似乎近三年的空袭系列都存在的通病就是顶脚。除此之外这双空袭8的足弓支撑也是偏弱的状态,虽然足弓做了收窄,但是内侧向上提供的足弓支撑并不足,加上鞋带并不能联动足弓位置导致鞋面能提供的足弓支撑偏弱。而因为这个原因这双鞋上脚走两步就会存在明显的力线不正,整双鞋的力线会向内压,这样很容易出现一些运动的损伤,所以有条件的还是上一个足弓贴合的鞋垫在里面来增强稳定吧。
除此之外就算拉紧鞋带这双鞋的前掌脚围也偏高了鞋,脚可以在里面弹钢琴的同时整体的贴合度也不够。也是...贴合度好了杂可能顶脚呢?另外对于瘦脚来说两侧也会偏空,所以瘦脚还是劝退吧。
鞋面的支撑没有什么大问题,中底材料的上包云科技以及内扣的力线加上强度不错的鞋面材质,还是属于合格的一个鞋面支撑,不过中底材料出现衰减以后这部分会一起下降。这一点对于大体重的内线来说显得有些尴尬,有多尴尬呢?就像一双锋线内线穿的利刃2缓震差的感觉。
中底性能
前掌性能:场地感还不错,滚动感明显。是不是很好奇为什么会有场地感好的且有滚动感的内线鞋?但是这双鞋确实是这样,也正因为这样才导致了顶脚的事情,过于明显的前低后高且穿着时候的高落差配上缺乏足弓支撑和足弓的鞋面可调节度导致这双鞋顶脚。
我能理解李宁想要做出一双有启动感,有脚感的同时还不缺缓震的鞋,但是这样的一个前低后高确实顶脚很明显。验证过的Bounse+科技依旧还是那个软韧且贴地的前掌中底科技,可后掌不再是耳熟能详的B+C
后掌性能:没错了,后掌用的是李宁云。事实上李宁云确实更适合做基底框架或者缓震科技。通过调节密度的后掌,46硬度属于比较适中的状态。整个后跟的缓震行程也不算太长,有一定的软度。所以在后掌落地的时候对于不到80kg我俩会有明显的小腿肌肉震感。
外底性能
作为一双偏向外场的球鞋,这双空袭8在内场灰不多的情况下或者没有吸灰的情况下抓地还是不错的,吸灰后抓地会有明显的下降。特别是在外底延伸的防侧翻角下没有纹路的原因导致了整个鞋在侧向急停的时候会有打滑现象。所以内场场地不好的朋友请慎重选择。
70硬度的外底耐磨也属于不错的状态,不过因为鞋底纹路上还有小的纹路,所以外场水泥地表层纹路大概会很快消失。不过整体材质还是比较耐磨的一个外底了。
安全性能
不算太高的外底以及明显的防侧翻延伸搭配上中底的上包,能提供一个优秀的防侧翻性能,但是云衰减变软后就会出现防侧翻降级的问题,所以大家最好自己多多留意前掌外侧防侧翻角度。
抗扭大概是我真的没想到的一个点,三场球,毫不费力就可以从内向拧起来的状态,对于内线刚性明显不足。而外层的抗扭倒是没有问题,表现优秀,原因就在于足弓这块TPU的支撑是没有足弓内侧的,内侧的抗扭主要还是要依靠中底云的强度和设计时候的形状。所以还是买鞋垫吧。
另外因为外底没做中间分区的设计以及缺乏足够限制后跟高中底形变的设计。配合本身就偏内的鞋身和足弓支持不足的问题,这双鞋真的还是得换鞋垫才能穿。
性能评分(客观配置)
体验评分(主观体验)
透气:偏低
由于没有䨻版本的空袭8,所以这双空袭8无论是缓震还是自身的能力都不能到达当下篮球鞋的中段地位。而较较且衰减块的李宁云在当下确实缓震性能不足。力线不正、顶脚,这两个问题都犯了,但好在内线405g的重量控制属于比较优秀的水平、而作为一双纯力量型球鞋,前B后云的科技,虽然有不错的场地感和滚动感,但是后跟云的缓震真的不用过于期待。所以没有䨻科技加持的空袭8建议除了蹲坑地板流外的朋友就别考虑了。当然了如果你觉得还挺帅的话,建议你加一副足弓支撑的鞋垫吧还是。
反正这双鞋我不做推荐了。
Ok,本期视频到这就结束了,喜欢的朋友辛苦一键三连支持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