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1949年,天津一个军统少将被抓获,罗荣桓:该和他算算账了

丁姑娘讲历史
丁姑娘讲历史
2021-04-06 20:15:57

1949年1月17日一大早,天津军管会三处二科科长江枫,带领全副武装的十余名战士,悄悄来到了天津河北区关上国民小学。一路上,江枫科长和战士们的神情比较严峻,因为上级给他们交办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抓捕任务。在部署执行这一任务之时,第四野战军政委罗荣桓曾批示说:“该和他算算账了!”

在离国民小学不远的地方,江枫科长举起了右手,他示意战士们先停下来。紧接着,江枫科长和一左一右两个人开始低头悄声交流。这两个人是为江枫科长带路的,他们是一对兄弟,哥哥名叫闫树炳、弟弟名叫闫毅。

不一会,江枫科长就和闫树炳、闫毅两兄弟商量好了。闫树炳、闫毅两兄弟走在最前面,江枫科长带着战士们紧跟在后面。当闫树炳、闫毅两兄弟走到国民小学侧门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从侧门走来出来,他们三人打了一个照面。

从侧门走出来的这个人,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袄,头上戴着遮住耳朵的棉帽。他看见闫树炳、闫毅两兄弟之后,神色慌张地说:“你们怎么才来啊,这个学校不安全,我看不能待了,你们赶快跟我走。”

闫树炳、闫毅两兄弟几乎同时大声吼道:“你往哪里走!”随即上前几步,将面前这个人的两条胳膊死死控制住。这个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是什么情况,跟在闫树炳、闫毅两兄弟身后的江枫科长一声令下,战士们一拥而上,就将他摁倒在了地上。

这个人倒在地上,一边用双腿挣扎着,一边喊道:“你们干什么?抓我干什么?快放了我!”

江枫科长和闫树炳、闫毅两兄弟交换了一下眼神,对着地上的人怒吼道:“别动,再动打死你!”

很快,战士们将地上的人五花大绑,并押解回了天津军管会的临时看守所。在押解的路上,被捆绑着的人低头沉默不语,时不时抬头用疑惑的眼神,看一看闫树炳、闫毅两兄弟。

到了临时看守所,江枫科长立即对被捕的人展开了审讯,一同参加审讯的当然还有闫树炳、闫毅两兄弟。在江枫科长等人严厉的审讯面前,被捕的人开始慢慢交代。

被捕的人说道:“我坦白,我争取宽大处理。我叫罗镇,是国民党天津军统站一级少将组长、河北省第三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不过,我没干多少坏事,就是混口饭吃。同志,你们饶了我吧,我今后肯定好好做人……”

此时,坐在江枫科长身边的闫树炳,呵斥道:“邢仁甫,你别装了,到现在你还不老实,还想蒙混过关!你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是谁!你这个可耻的叛徒!”

听到这句话,被捕的人惊呆了,他看着闫树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终,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这个谎称是国民党军统少将的人低下了头,绝望地说道:“我就是邢仁甫。”

国民党军统少将“罗镇”坦白自己就是邢仁甫。邢仁甫是谁?他此前是干什么的呢?他是如何当上国民党军统少将的呢?闫树炳为什么痛骂他是可耻的叛徒呢?邢仁甫为什么要化名为“罗镇”呢?这一切的谜团,随着邢仁甫的坦白而慢慢解开,同时也还原了他罪恶的一生。

邢仁甫,1910年7月出生在河北盐山县的一个地主家庭。邢仁甫7岁丧母,自幼孤苦伶仃,由父亲和继母将他拉扯大。16岁的时候,邢仁甫从河北省立第二中学毕业,最初当过乡村教员、铁路警察。然而,从小立志要出人头地的邢仁甫并不安分,他又跑到军阀马鸿逵的手下当兵。

在此期间,由于邢仁甫读过几年书,为人也比较灵活,所以他的职务不断升迁,当上了连部参谋及副官。同时,邢仁甫与我党地下工作者也有联系,能够积极协助配合地下工作者开展兵运工作。1929年春天,邢仁甫经人介绍,加入党组织。不久之后,邢仁甫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肖之楚的部队中当参谋,继续从事兵运工作。

1933年冬天,第26路军中的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此时,邢仁甫被迫回到家乡盐山,协助当地党组织开展地下工作。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河北、山东等地的抗日武装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邢仁甫四处奔波,积极投身其中。因为邢仁甫此前在军队中当过参谋,所以他先后担任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司令。

1937年12月,为使地方抗日武装合法化,利于统一抗战,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邢仁甫出任支队司令。后来,邢仁甫率领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坚持敌后抗战,一度夺回了被日伪军占据的乐陵县城,游击支队的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

1938年7月,第三十一游击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平津支队(冀鲁边区游击支队),仍由邢仁甫担任支队司令员。此后,这支抗日武装先后发展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六支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邢仁甫一直是这支抗日武装的负责人。

到了1941年3月,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成立,邢仁甫又被任命为军区司令员。当时八路军山东军区一共下辖六个军区,冀鲁边军区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邢仁甫此时担任职务比较高,他已经成长为八路军中的一位高级将领。然而,邢仁甫并没有沿着通往光明的道路走下去,反而一步一步坠入了黑暗的深渊。

随着自己职务和声望的不断提高,邢仁甫开始居功自傲起来,他完全不把纪律放在眼里,我行我素、无法无天,甚至把冀鲁边军区视为自己的“独立王国”,自己就是“国王”。

邢仁甫很早就娶妻生子,但是在他担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的时候,却经常与宣传队的女青年宋魁玲勾搭在一起。后来,邢仁甫又不顾同志们的屡屡劝诫,竟然公开与宋魁玲同居,并将宋魁玲纳为小妾。这件事,在冀鲁边军区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与此同时,邢仁甫思想不断退化,开始追求起了安逸享乐的生活。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邢仁甫为了一己之私欲,侵吞挪用大量公款供自己挥霍,导致冀鲁边军区财政雪上加霜,引起了当地军民的强烈不满,严重损害了八路军形象和声誉。

1941年6月,组织派工作经验丰富的黄骅同志,到冀鲁边军区担任副司令员。黄骅是湖北阳新人,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经历过红军长征。在抗战时期,黄骅先后担任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副支队长、八路军山东军区渤海军区副司令员。

黄骅来到冀鲁边军区任职之后,狠抓军队纪律和作风,很快凝聚了人心,提振了士气。可是,邢仁甫却站在极端个人利己主义的立场上,对黄骅产生了嫉妒和不满,将黄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邢仁甫不断诬蔑黄骅,同时挑拨地方干部和黄骅的关系,企图把黄骅排挤出冀鲁边军区。

1943年3月,为了加强对邢仁甫的教育,组织决定调派邢仁甫到延安参加学习,由黄骅暂时接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这是组织出于关心关怀干部的一片好意,当时有很多地方干部都被先后派到延安参加学习。可是,邢仁甫却把组织的好意当成恶意,认为组织是要剥夺他手中的权力。更为严重的是,邢仁甫把所有的责任,全部归结到黄骅的头上,认为这一切都是黄骅在背后搞鬼。

因此,邢仁甫拒不执行组织的决定,想尽一切理由和借口,就是不去延安报到。同时,丧尽天良的邢仁甫还抓紧时间,密谋除掉黄骅。其实,在此之前,邢仁甫早已经除掉黄骅的想法。1942年年末,邢仁甫就找亲信人员,故意将黄骅外出的行踪泄露给敌人,计划借敌人之手杀害黄骅。幸好,黄骅因为临时有事,更改了行程,没有让邢仁甫的阴谋得逞。

这一次,邢仁甫是铁定了心,要除掉黄骅。1943年6月的一天,邢仁甫秘密召集他手下的几个亲信,潘特(军区后勤部长)、刘永生(卫生部长)、陈二虎(海上特务团长)、冯冠奎(军区手枪队长)等人,在一艘小船上商量对策。

邢仁甫对着几个亲信说道:“上面要调我去延安受训,实际是撤我的职。我这一走,你们就和没娘的孩子一样,没人照顾你们。这一切都是黄骅在背后搞的鬼。自从他来了之后,我们就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你们说说吧,我走了之后,你们怎么办吧……”几个亲信在邢仁甫的煽动下“群情激愤”,于是他们共同商量出来了一个杀害黄骅的计划。

6月30日,黄骅在河北新海县大赵村主持召开军区侦察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夏季攻势和反扫荡工作。这个会议进行了整整一天,到了晚上七点钟,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这时候,黄骅让警卫员到附近的农户家借几盏煤油灯,他们要继续开会。

警卫员出门之后不久,会议室门外突然闪进来几个披蓑衣的人。黄骅立即觉得情况不妙,他准备掏出别在腰部的手枪,可是已经来不及了。随着枪声的响起,黄骅应声倒在了血泊之中。紧接着,歹徒们又向会议室内的其他人开枪。大家一点防备都没有,还没来得及反击,就全部被打倒在地。得逞之后,为首的歹徒挥着手枪说:“撤!”

此时,去农户家借煤油灯的警卫员,听见了枪声,顿觉大事不好,就急忙往回跑。正好在大门口与歹徒们遭遇,警卫员眼疾手快扔出一颗手榴弹,当场炸死了一名歹徒。其他歹徒见势不妙,立即向村子外面逃去。

警卫员顾不上去追,他赶快跑到会议室,结果被眼前惨不忍睹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坐在正中间的黄骅已经倒在地上牺牲了,同时牺牲的还有参谋主任陆成道、政治部锄奸科长陈云彪、侦察股长崔光华、第一军分区作战参谋董兴根等八位同志。几位身负重伤的同志看到警卫员之后,有气无力地说道:“快!抓住冯冠奎!”

可是,因为天色已黑,加上外面还在下着小雨,所以警卫员和其他闻声赶来的安保人员并没有抓获歹徒。不过,根据负伤同志提供的线索,可以认定为首的那个歹徒是冯冠奎,即邢仁甫手下的手枪队队长。

大赵村发生惨案,黄骅等八位同志遇难,八路军山东军区政委罗荣桓得知消息之后愤慨不已,他一边将情况上报八路军总部,一边向冀鲁边军区下令彻查此事,要求尽快捉拿凶手冯冠奎,让真相水落石出。

此时,由于只知道凶手是冯冠奎,暂时还没有证据指明背后主谋是邢仁甫,所以装模作样的邢仁甫表现得“悲痛万分”,“痛骂”凶手冯冠奎。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邢仁甫和冯冠奎之间的关系。

冯冠奎原本是当地的土匪,后来走投无路,投靠了邢仁甫。当时,大家都反对收留冯冠奎,但是邢仁甫不仅收留了冯冠奎,而且还提拔冯冠奎当上了手枪队队长。冯冠奎胆敢持枪闯入会场,杀害黄骅等同志,这事肯定与邢仁甫有关系。不过,无论怎么说,当务之急是抓住冯冠奎,只有抓住了冯冠奎,真相才能大白于天下。

十几天过去了,凶手冯冠奎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一点音讯,案件的侦破工作也没有什么进展。就在大家感到焦头烂额的时候,冀鲁边军区独立团团长冯鼎平揭发了一件令人十分震惊的事情。

按照冯鼎平的揭发,黄骅等同志遇害之后,邢仁甫曾把冯鼎平叫到望子岛(邢仁甫修建的享乐场所),并对冯鼎平说:“黄骅排挤地方干部,被干掉了。你回去之后拉上部队,做好准备,一切行动听我的命令!如果有人不服,先崩了再说!”

冯鼎平明白邢仁甫的意思,是让他带上部队叛变。冯鼎平回去独立团之后,立即召开了干部会议,并将邢仁甫的计划告诉了大家。然而,与会的干部们表示绝不服从邢仁甫的指挥,绝不会跟着邢仁甫叛变。冯鼎平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在大家的耐心劝说和批评帮助下,冯鼎平幡然醒悟,遂决定向组织揭发邢仁甫的罪行。

至此,邢仁甫杀害黄骅等八位同志,并图谋叛变投敌的事实已经昭然若揭。罗荣桓当机立断,他指示冀鲁边区党委立即对邢仁甫实施抓捕,为黄骅等八位同志讨回公道。然而,抓捕邢仁甫,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邢仁甫当时虽然已经不再担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但是他仍然担任着冀鲁边区战时行政委员会主任一职,手上仍有很大的权力,闹不好会为组织造成更大的损失。

怎么办?冀鲁边党委书记兼冀鲁边军区政委王卓如,召集大家开会进行了认真研究。他们一致认为直接派部队去抓捕邢仁甫,是不可行的。第一,容易打草惊蛇,造成局势混乱。第二,部队中有很多人跟随邢仁甫多年,当时为了避免走漏风声,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邢仁甫的罪行,也不好提前给他们讲,所以让他们去执行抓捕任务有困难。

最终,王卓如等人制定了诱捕邢仁甫的计划,由冀鲁边军区代理司令员刘贤权具体负责实施。当时,鉴于邢仁甫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所以王卓如、刘贤权以开会的名义,计划将邢仁甫从望子岛,诱骗到毕王文村(位于今河北海兴县)进行抓捕。

邢仁甫不知道是计,他派人送信说,一定会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会议。王卓如、刘贤权一看邢仁甫上当了,便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详细部署抓捕行动。会议研究决定,由刘贤权率领军区警卫部队一个连包围毕王文村,并对邢仁甫实施抓捕。与此同时,另外派一支可靠部队埋伏在毕王文村以南,切断邢仁甫的退路。鉴于邢仁甫极有可能带着不少的警卫人员一同前来,所以在抓捕之前必须先将邢仁甫与警卫人员隔离。

不久之后,王卓如和刘贤权召开动员会,开始向执行任务的部队布置任务。王卓如当着大家的面说道:“现在,要告诉你们一个不好的消息,邢仁甫已经叛变了。这次你们的任务,就是把邢仁甫抓起来,交到山东军区总部严惩!”

听说任务是要抓捕邢仁甫,战士们一下子全愣了,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一看战士们没反应,王卓如有点急了,他向战士们详细讲述了邢仁甫指使冯冠奎杀害黄骅等八位同志,并企图拉拢部队叛变投敌的罪行。当战士们了解到实情之后,群情激愤,同仇敌忾地表示要坚决完成任务,活捉邢仁甫为遇害同志报仇。

一切都布置妥当了,就等邢仁甫“自投罗网”了。当天晚上8点左右,邢仁甫带着一个警卫班和一个手枪队,来到了位于毕王文村的会议地点。这时候,刘贤权按照原定部署,率领军区警卫部队一个连,一边对毕王文村实施包围,一边向村子里进发,准备抓捕邢仁甫。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走在最前的警卫连连长王爱芝,突然对着邢仁甫的警卫人员开枪射击,一下子打乱了抓捕计划。原来,这个王爱芝也是邢仁甫的亲信,他这是为邢仁甫报信呢。

邢仁甫听到枪声响起,已经察觉情况不妙,他趁着混乱,在手枪队的掩护下逃出了毕王文村。出了毕王文村,邢仁甫一头钻进了高粱地,拼命朝着望子岛方向跑,很快就和手下的人跑散了。不一会,邢仁甫跑到了一个三岔路口,正巧碰到一个侦查员,他骑着驴准备到毕王文村。

狡猾的邢仁甫灵机一动,他对着侦查员说道:“快下来,有情况!”

这位侦查员并不知道抓捕邢仁甫的事,所以他立即翻身下驴,走到邢仁甫的身边说道:“邢司令员,你在这里干什么?有什么情况?”

邢仁甫撒谎说:“有敌人在追我,非常危险。”

侦查员被欺骗了,他立即说道:“邢司令员,你骑着我的毛驴先走,我来掩护。”就这样,邢仁甫骑着侦查员的毛驴,犹如丧家之犬一般逃走了。后来,当刘贤权率领部队追出毕王文村,遇见那位侦查员,侦查员这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气得捶胸顿足,大骂自己放走了邢仁甫。而那个故意开枪给邢仁甫报信的连长王爱芝,也在混乱之中逃得无影无踪了。

未能成功抓捕邢仁甫,王卓如、刘贤权懊恼不已,他们当即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首先,立即派人赶到望子岛,将实情告诉战士们,避免他们再受邢仁甫的蒙骗。其次,紧急发布通知,宣布冀鲁边军区进入紧急状态,没有冀鲁边党委书记、冀鲁边军区政委王卓如的命令,任何部队不得有任何行动。

第二天,王卓如、刘贤权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向所有同志公布了邢仁甫的罪行。恶贯满盈的邢仁甫,在冀鲁边是待不下去了,他思前想后,带着小妾宋魁玲和少数随从逃到了天津。不久,无耻的邢仁甫便主动投靠了日本侵略者,他将自己掌握的所有信息和情报,全部都透露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此来换取荣华富贵。

再说一下,杀害黄骅等同志的直接凶手冯冠奎,他后来也投靠了日本侵略者。不过,就连日本侵略者也看不惯冯冠奎的反复无常,不敢收留他。在一次宴席上,日本侵略者设下计谋,在冯冠奎喝的酒里下了毒,被蒙在鼓里的冯冠奎就这样一命呜呼了,落了个可耻可悲的下场。

全面抗战胜利之后,为了缅怀纪念黄骅烈士,经罗荣桓提议,八路军山东军区决定,将河北新青县(此时黄骅等同志牺牲的地方——新海县,已经与青城县合并为了新青县)更名为黄骅县。1989年,黄骅县撤县建市,成为了黄骅市(县级),由河北省直辖,由沧州市代管。如今,在黄骅市内建有黄骅革命烈士陵园,里面设有黄骅烈士雕塑亭、黄骅烈士纪念馆。1953年,黄骅烈士的遗骸移葬到济南市四里山(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

话说回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作恶多端的邢仁甫化名为“罗镇”,而且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党天津军统站一级少将组长、河北省第三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继续与人民为敌。此时,组织并没有放弃对邢仁甫的抓捕,为了监视邢仁甫的行踪,组织决定派人打入敌人内容,潜伏在邢仁甫的身边。

奉命执行这一艰巨任务的,是在天津从事地下工作的闫树炳,他也就是我们在开头说的带领江枫科长和战士们,抓捕邢仁甫的两位同志之一。闫树炳的公开身份是牙科医生,在天津开了一家牙科诊所。

接到任务之后,闫树炳开始刻意接近化名“罗镇”的邢仁甫。首先,闫树炳通过一位律师,认识了邢仁甫手下的副官的儿子。紧接着,闫树炳投其所好,时常与此人聚在一起打牌。后来,经过此人的引荐,闫树炳就慢慢接近了邢仁甫。

为了获取邢仁甫的“信任”, 闫树炳在打牌之时故意输掉很多钱给邢仁甫。这样一来,邢仁甫每次打牌都要叫上闫树炳,而且时常带着闫树炳出入一些私人聚会。慢慢地,闫树炳成功获取了邢仁甫的“信任”。

不过,由于闫树炳的公开身份是牙医,他无法时刻待在邢仁甫的身边,对其进行监视,所以闫树炳找了个机会,将自己的弟弟闫毅介绍给了邢仁甫。闫毅也是一位地下工作者,并且受到专业技能训练,是一位出色的情报人员。

在一次和邢仁甫打牌的时候,闫树炳带上弟弟闫毅一同参加。在牌局上,闫树炳有一次故意输了很多钱,乐得邢仁甫开怀大笑。此时,闫树炳开头:“罗长官(邢仁甫化名罗镇),小弟有一事相求,就是我弟弟闫毅整天在家无所事事,太不成器,能否请罗长官行个方便,让他到您的手下谋个差事,伺候罗长官!”

邢仁甫赢了很多钱,心情非常好,他听见闫树炳的请求,随口答应说:“好说,好说。”

就这样,闫树炳的弟弟闫毅成功潜伏在了邢仁甫的身边,对他进行监视,并秘密传送有关情况。有一次,邢仁甫命令闫毅以“贩卖纸张”为由,到解放区去刺探情报。闫毅满口答应,他带着邢仁甫给的一批纸张来到了解放区,与组织取得联系。

为了获取邢仁甫的信任,组织和闫毅演了一个“双簧”, 组织将那批纸张全部留下,并给了闫毅一大笔钱。闫毅回到天津之后,向邢仁甫报告:“罗长官,我到了解放军之后,没有搞到什么重要情报。不过,你给我的那批纸张倒是全都卖出去了。”

说话间,闫毅从口袋里掏出一大笔钱,“恭恭敬敬”地交到了邢仁甫的手上。邢仁甫见钱眼开,乐得合不拢嘴,他一边接过钱,一边笑着说:“没关系,没关系,辛苦了,这一趟没白跑,在我手下好好干!”通过不断给邢仁甫“送钱”, 闫毅逐渐成为了邢仁甫的“心腹”。

1949年1月,第四野战军解放天津。此时,邢仁甫犹如丧家之犬,准备伪装逃到北平,当时北平仍由敌人控制。闫树炳、闫毅两兄弟为了稳住邢仁甫,便以能够帮其搞到“通行证”为由,将邢仁甫带到了闫树炳的家里“暂时躲避”。不过,狡猾的邢仁甫觉得不安全,执意要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闫树炳和闫毅套话说:“罗长官,现在兵荒马乱的,哪还有什么安全的地方啊!”

邢仁甫说道:“我有一个老乡,在河北区关上国民学校看门,我看到那里比较安全!”

听了邢仁甫的话,闫树炳和闫毅交换了眼神,随即说道:“也好,委屈罗长官先到那里暂住几天,我们马上就会搞到通行证,到时候罗长官就可以到北平了。”

邢仁甫点了点头,说道:“好,你们兄弟跟着我,到了北平,我准保你们荣华富贵!”

不久之后,闫树炳和闫毅商量,由闫毅跟随邢仁甫到河北区关上国民学校,闫树炳留在家里想办法与组织联系。到了河北区关上国民学校,闫毅将邢仁甫安顿好之后,便以回家取东西为名,让邢仁甫在学校里面等他。邢仁甫表示说,局势危险,你们尽快来与我会合,不然我就先走了。

闫毅回到家中,立即把情况告诉了哥哥闫树炳。事态紧急,他们二人立即来到天津军管会,将关于邢仁甫的情报报告给了组织。罗荣桓得知这一情报之后,当即说道:“该和邢仁甫算算账了。”罗荣桓当机立断,命令天津军管会三处二科科长江枫,带领全副武装的十余名战士,在闫树炳和闫毅的带领下,到河北区关上国民学校对邢仁甫实施抓捕。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我们在开头说的那一幕。邢仁甫做梦也没有想到,带人来抓捕自己的是闫树炳和闫毅。邢仁甫被抓捕之后,他看着眼前的闫树炳和闫毅,再也说不出话来。

不过,此时邢仁甫还以为自己的真实身份没有暴露,他在接受审讯的时候,仍然自称是“罗镇”。可是,在闫树炳和闫毅的指认,以及在铁证如山的证据面前,化名“罗镇”的邢仁甫最终还是承认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杀害黄骅等八位同志的幕后真凶邢仁甫,终于落网了。此时,距离黄骅等八位同志遇害,已经过去了六年。

邢仁甫落网之后,根据罗荣桓的指示,他被押解到山东省公安厅,由山东省公安厅对其立案审查。1950年9月7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作恶多端的邢仁甫被押赴家乡河北盐山县。当天,盐山县城东的广场上挤满了前来围观的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唾骂声中,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邢仁甫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黄骅等八位烈士的在天之灵,终于可以瞑目了!让我们向先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