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1岁的杨振宁选择回国,被质疑这么大年龄回国,对祖国的物理也没有什么贡献,这是回国养老,但是杨振宁回国做了一件事情,让我们少损失千亿!还给清华捐款了1000万美元!
不得不承认,杨振宁是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界被公认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外的第三位物理学全才。但每每说起这样一位伟人,最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不是他的物理成就,却是他的私生活。
因为他和翁帆之间的年龄差,引来了不少的非议。
2004年,28岁的翁帆嫁给杨振宁,而那时的杨振宁先生已经是82岁的高龄,这段相差了足足54岁的婚姻,一直不被世人所看好。
有人说翁帆是贪慕虚荣,当然也有个别人是支持的,说翁帆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敢爱敢恨令人佩服。就在这沸沸扬扬的舆论中,他们牵手相伴,相敬如宾,曾经不被看好的婚姻也坚持走到了现在。
2013年杨振宁选择回国,被质疑是回国养老。知名学者表示:杨振宁早年回来,我们只是多了个大学老师,但是世界少了个顶级的物理家。
其实杨振宁回国的贡献还是很大,他曾靠一己之力帮助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从零基础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他把自己美国所有的房产全部出售,出售的1000万美元都捐给了清华大学。
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奠定了物理学理论的基础,此后的物理学界都在这基础上研究物理学。不仅如此,他还有6个“数学界诺贝尔奖”等,还是推开了中美交流大门的第一人。
2019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提议在我国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受到了不少物理学家的支持或者是反对,其中杨振宁持反对意见。
杨振宁的反对理由非常清晰有条理,因为这个对撞机的投入相当昂贵,可能有花费千亿,而且建好也不一定能够发挥到应有的作用,我国顶尖物理人才太少,目前拥有的顶尖物理学者不足世界的1%,最终也是给西方做了嫁衣。
经过多方探讨,G家科学技术委员会icon最终支持了杨振宁教授的看法。为了让老百姓在此期间比较深入了解大型强子对撞机,杨振宁多次撰写论文宣传。而杨振宁的反对意见中最重要的意见,就是目前我国缺乏对撞机相关的物理学家人才。
我国物理界科学家、人才稀缺,很多人都觉得物理知识晦涩难懂,为此,央视《第一时间》的读书栏目组推荐《这就是物理》。
央视为什么要专门推荐这本书给孩子们?
因为生活中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大都可以归属于对物理最初的探寻。
为什么白天亮夜晚黑?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我们还能一直牢固地站着?
为什么我们使劲跳,最终还是要落会到大地上?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提问,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
孩提世界的十万个小问号,都可以在物理中找到答案。
《这就是物理》通过漫画+故事的形式,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用画面演绎出来。是专门写给5-12岁孩子的物理科学启蒙书,边看漫画边学习,最大程度地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销量超千万册,豆瓣评分高达9.1,被M国学校图书馆评选为“最佳参考书”。
比如在《声音》中,跟随卡通小主角“声音”到蝙蝠洞、耳道里探险,甚至飞往遥远外太空,去探寻声音的秘密!在明亮多彩的漫画中,孩子们能了解到声音是如何传递和吸收,我们如何听到声音的,还将探索回声、声波以及其他关于声音的有趣知识。
《这就是物理》中涵盖十大物理主题。从生活现象入手,比如,“利用生活中的开关,讲解电路知识”,“用温度计,讲解温度计为什么能够测量温度?是什么物理原理”等。包含了85%的中学物理考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消化书本内枯燥的知识点。
内容浅显易懂,例如在《力和运动》中说到,“力”和“运动”是一对不能分离的好朋友,他们一起踢足球、骑车、滑冰……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孩子就能学到关于“重力”,“摩擦”等相关物理知识,了解“力”的相关概念。
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结构系统、科学有序,从易到难,帮助孩子将来在初高中阶段更好地学习科学。讲他们听得懂、易消化、好吸收、趣味满满的科学知识。打破孩子对科学的畏惧,轻松建立起学习物理的自信,分分钟搞定物理。
童趣满满的漫画风格,重塑了物理色彩缤纷、潮流动感的新印象,孩子们仿佛进入一次美妙的读图和探险。语言不枯燥不说教,清新流畅,诙谐风趣,揭秘藏在表象下的科学秘密,孩子们拿起来就不想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