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至民国初年,北京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内画艺术家。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令人赞叹的优秀作品。此时也是内画鼻烟壶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特点是:制作和绘画技法日臻成熟,装饰题材广泛,名家辈出,作品相得益彰。
当代内画鼻烟壶大师王习三先生认为,中国内画鼻烟壶当今形成了京、鲁、冀、粤四大流派。但就早期的内画鼻烟壶发展情况而言,由于内画风格和地域的不同,专家把内画大师分为了京、鲁、冀三大内画流派。
京派内画鼻烟壶领域名家颇多。有的研究者仿效京剧中有四大名旦,提出京派内画鼻烟壶有四大画师,即登堂入室马少宣、雅俗共赏叶仲三、阳春雪白周乐元、文武双才乌长安。实际上,上述四人的创作各有其风格。
民国 叶仲三水晶内画婴戏图鼻烟壶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通高5.9厘米,扁瓶式。烟壶以水晶制成。水晶胎质纯净光洁,壶壁较厚,配粉碧玺盖。壶腹部两面以细腻传神的笔触描绘了十六个童子嬉戏玩耍的图案,童子衣服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署“己巳秋月叶仲三作”题款。己巳即公元1929年。
总的来说,京派内画大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他们的内画作品具有很强的“文人味”,内涵深远,意境无穷。京派内画大师的最相通点是笔力严谨,画风苍劲有力。
山东地区及其周围有玻璃和水晶产地,玻璃和水晶是制作内画鼻烟壶最常用的原材料,虽然山东博山的玻璃鼻烟壶曾经很有名望,但山东的内画鼻烟壶出现的却比较晚。有的研究者认为,在清代光绪年间,博山人王凤浩在北京的内画鼻烟壶名家周乐元那里获得了内画鼻烟壶的工具,回博山开始了内画摸索。所以,王凤浩可能是鲁派内画鼻烟壶的创始人。也有研究者认为毕荣九从京城学艺回山东后,自立门户从事内画艺术,是山东较早的内画大师。毕荣九生活于清光绪年间,所绘题材多为山水,其特点是单线勾勒景物,平涂色彩,不加皴染,独具特色。
清 毕荣九款玻璃内画风景人物图鼻烟壶
通高6.2厘米。玻璃胎,椭方体壶身,通体彩绘山水图案,所绘远山若隐若现,近处树木与房屋,呈现一片清新自然的景象;舟上人物生动形象。壶身上部有题款。
此壶另一面绘山水人物图及行书款识“山水有清音”“丁西春月写于南窗之下”“荣九作”。丁酉即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
鲁派内画鼻烟壶常选用的题材是水浒一百零八将、百骏、百兽等,其作品粗犷豪迈,风格泼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京、鲁、冀三个流派中,对当今内画鼻烟壶创作影响最大的,便是冀派内画鼻烟壶了。冀派内画鼻烟壶的选题以人物肖像见长,特别是婴戏图和百子图最能反映出冀派内画鼻烟壶的艺术特点。另外,在临摹中国古代名画方面,冀派内画匠师们也颇见功底。冀派内画的主要特点是立意深远,气韵生动,布局巧妙,线描设色浑雅丰富。代表人物为王习三。
除各派的代表人物外,还有以下内画名家:
丁二仲:生卒年为公元1868—1935年,原名丁尚庾,亦作上庾,艺作均署二仲,遂以此行。祖籍浙江绍兴。其父为小吏于河北通州,后定居北京。丁二仲是晚清著名的艺术家。其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多数是仿宋、元、明、清绘画,画风博雅深邃,别具一格。与周乐元、马宣、叶仲三号称晚清内画四大家。
孙星五:活动年代在光绪年间,但是具体生卒年代不详。孙星五内画常见山水画题,除了继承传统的水岸客栈构图外,孙星五添加了一些新元素,其中最显著的就是骆驼入画。
自怡子:可能是某位佚名内画家的号,其姓名均不可考。自怡子擅长多种类型的内画,但是最著名的是肖像画,他是马少宣之外为数不多的擅长肖像画的内画家之一,题材与马少宣近同,但技法上截然不同。
民国 叶仲三水晶内画三国人物图鼻烟壶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通高6.3厘米。烟壶以水晶制成,口微外撇、腹鼓、椭圆形圈足。采用中国独有的内画技术,于鼻烟壶正面描绘了刘备等人二次踏雪前往隆中,邀请诸葛亮出山以助其完成恢复汉室江山,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宏图大业。刘见虽未见到诸葛亮,但仍对其弟诸葛均恭敬有礼,突出了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心情。配粉色碧玺盖。
此壶另一面绘一老者骑驴,一小童肩扛酒葫芦紧随其后,驴作抬腿奔走状。色彩鲜艳,人物传神。左上方落款“己巳秋月仲三作”。己巳即公元1929年。
孟子受:被视为京派鼻烟壶内画大师之一。其活跃年代在20世纪初期,作品数量有限,但是内容覆盖范围较为广泛,而且在不同的题材上均有不凡表现。其书斋名“习古斋”“乐古山房”偶尔出现在内画题款上,似与其艺术取向有关。
陈仲三:从仅存的几款年代较清晰的陈仲三款内画推算,其活跃年代在20世纪的前20年。陈仲三款内画多在玻璃鼻烟壶上,题材以山水、行旅和花鸟为主。多件陈仲三款行旅图都表现传统绘画中不多见的夜行图。
较少见于记载的内画艺人还有阎玉田、桂香谷、张葆田、永寿田、魁得田、汤子川、陈少圃、俞尗云、增田之、蒋之霖。
中国内画鼻烟壶名家各有其风格特点,但又相互交融。内画大师们经常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所以,经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内画名家周乐元
周乐元是光绪时期卓越的内画艺术大师,其生卒年月不详,他的创作时间活跃在清光绪八年至十九年(1882年1893年)这十多年间。他原是一位宫灯、纱灯画师,其作品无论绘画或书法都给人以高雅俊逸的艺术享受。周乐元的内画作品题材很广泛,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和书法,不无精美,尤其擅长山水画,其糅合了宋、元、明三代山水画的精华,采用工笔技法,再现了宋、元、明三代的山水画之美。
综观周乐元的内画风格,其山水画一般以皴染为主,多为江南山水之美景,画中尤喜加入太湖石等景观,在方寸之间,创作了千变万化的太湖石造型。他的花鸟画以写意为主,注重意境,时常在淡雅宜人的浅蓝色调中,点缀以红、白、绿、黄等色,给人以生动鲜明的感觉。周乐元的水晶内画山水图鼻烟壶,内画图案构图饱满,设色得当,远山近景相互映衬,留白处自成烟波浩渺之景象,所绘图案笔触细腻。
清 周乐元款水晶内画山水图鼻烟壶
通高7.3厘米。烟壶以水晶做胎,椭方体壶身,通体绘山水人物图,远山近景,颇具意境。以行书款识。配粉红碧玺盖。
此壶另一面绘水图,落款“时在乙酉仲春”,“周乐元”款,并有一“印”字印章。乙酉即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
清 周乐元款水晶内画山水花鸟图鼻烟壶
通高6.4厘米。水晶胎,椭方体壶身,一面绘山水图,一面绘花鸟图,并于左下方落款“戊子秋九月周乐元”。戊子即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
周乐元的题跋遒劲苍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堪称文人派之大家,被收藏家视为瑰宝,所以后世仿周乐元的赝品流传颇多。
周乐元的文学修养和绘画造诣极高,经常用王石谷、新罗山人笔法作画,作品高古。新罗山人是清代扬州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华喦的号,是福建临江人,生活在清康熙、雍正年间,工山水、花鸟,喜用粗笔、渴笔,所画的景物,生动形象,情趣盎然,画人物也擅以简单的笔调来表现动作形态。周乐元凭借其良好的绘画功底和艺术悟性,将华喦绘于宣纸上的景象逼真地浓缩在了小小的鼻烟壶内,足以令人折服。他的作品堂款除经常署“藕香斋”外,有时亦署“三十六疏斋”。
(摘自《我爱收藏·鼻烟壶收藏知识三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