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1954年毛主席见到族侄,得知时任湘潭县委书记名字后:他当得了吗

地缘历史档案馆
地缘历史档案馆
2023-06-02 09:03:41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毛主席作为我国的开国领袖,成就众所周知,但是关于毛主席的几个侄子,大家可能就没那么清楚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两个侄子就是毛特夫和毛华初。

毛主席

而毛华初实际上还不是毛主席的亲侄子,但是毛主席却待其更是亲上加亲。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要从抗日战争之前开始说起。

毛华初的出生,罗醒托孤

实际上毛华初是毛主席弟弟毛泽民的养子,而他的生母叫罗醒,和王淑兰在狱中认识。

而王淑兰正是毛泽民的妻子,早在1921年的时候,毛主席,杨开慧,毛泽民和王淑兰等人进行了“围炉夜话”,王淑兰受到毛主席等人的启发,认为在这个紧要关头应该具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于是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自此之后,毛家的兄弟姐妹们也全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王淑兰与毛泽民

起初的时候王淑兰和毛主席,毛泽民等人在一起工作,随后因为要生孩子,便又返回韶山。于是索性就在毛主席带领下也加入了韶山地区的农民运动。也是为了照顾孩子,便也和丈夫毛泽民暂时分开了。

随着工作的推进,时间来到了1927年,这一年爆发了“马日事变”,革命同志遭到了疯狂镇压,于是王淑兰只能转到地下工作。

但是到了1929年的时候,还是落入敌人的圈套,被逮捕。也就是这时候他认识了罗醒。

王淑兰

当时包括王淑兰,罗醒在内的6名共产党员被关在长沙陆军监狱中。

但是即便如此,几人也没有任何屈服,大家选王淑兰为组长,继续在监狱中进行着革命活动。几人也在狱中结下了深厚情谊,并且互相约定,要是谁牺牲了就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对方。

1930年的时候几人皆被解救出来,但是在返回的途中,罗醒惨遭敌人追杀,最终被杀害。所以按照约定,王淑兰便收了罗醒的孩子为养子,并改名为毛华初。

毛华初

之后王淑兰就带着毛华初和自己的女儿继续生活,但是当时日子过得非常艰苦,而毛华初也从小就是在四处讨饭,放牛牧马的日子中熬过来的。

毛主席与侄子的初次见面

随着毛华初的逐渐长大,在环境的影响下,毛华初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8年毛华初离开韶山去了延安去找毛主席,而毛主席听说自己这从未见过面的小侄子要来也是非常高兴,便派人去接他。

根据毛华初的回忆,他说刚来到毛主席的住处时是一个非常简陋的窑洞,共两间房,一间用作简易的会客室,另一间从中间拉一道帘子,便是卧室和办公室了。

毛主席

当时两人一见面,毛华初就亲切地喊了一声大伯,随后毛主席也开玩笑地跟他说“你这么小就来了,还是回去吧”。

这可给毛华初整急眼了,他是坚持绝对不回去,跟毛主席说“妈妈说这里有书读!”

毛主席见状觉得很有意思便继续问道:“但是这边条件如此艰苦,你身体吃得消吗?”

毛华初赶忙解释道自己肯定吃得消,自己小时候放过牛,讨过饭,跟着妈妈坐过牢。

毛华初

毛主席见毛华初如此执拗便留他下来,还说“既然如此,那就打个收条留下来吧。”

随后一段时间,毛华初便留在毛主席身边干一些机要工作,也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思想觉悟也提升了不少。

到了1945年的时候,党中央决定将在延安学习的各个干部派到地方去,这样可以更好地带动当地的农民运动和发展。

毛华初夫妇

于是毛华初积极响应,被批准去东北,当他告诉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也是很高兴,非常支持他的决定。临走时还语重心长地跟他说“去吧,到群众中去。”

前文也说过,实际上毛主席是很偏爱这个侄子的,当时毛华初准备走的时候,生活窘迫,身上没有一点儿钱,于是就想跟毛主席申请借一批过去的牲口。

但是被毛主席拒绝了,他说,这些牲口都是大家的共同财产,怎么能以私人的名义借给他呢。

毛华初夫妇

但是毛主席却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了一部分钱塞给了毛华初,然后他亲自将毛华初送到大门口,又在他怀里塞了一件棉大衣才送他离开。

在去东北的路上,毛华初遇到一位非常需要棉大衣的朝鲜同志,虽然他非常珍爱那件衣服,但是为了救人,他还是将棉大衣送给了需要的人。

到了东北,一待就是四五年,一直到1949年,湖南解放,新中国成立,毛华初才回到湖南湘潭。在这里担任县委书记。

另一个侄子毛特夫的成长

在此之后,毛华初几乎没有再和毛主席见过面。毛主席再次得知毛华初的消息时,是从他的另一个侄子毛特夫那里得知。

而毛特夫也是毛主席非常偏爱的侄子,1954年,在湘潭县担任副县长的毛特夫获得了去北京政法干校学习的机会。于是他就也想借着这个机会见一见自己的三叔毛主席,在毛特夫心中,毛主席一直是自己学习的偶像。

毛特夫

在此次见面之前,两人几乎只以书信的方式往来,信件内容多为毛主席对毛特夫的鼓励,他希望毛特夫可以像他父亲一样坚持革命的道路。

毛特夫的父亲叫毛新梅,毛主席比他小,一般称他为新梅六哥。

一开始,毛新梅本是一名四处行医的医生,他帮助了很多人。之后随着革命形势的逐渐严峻,毛新梅也加入了革命。

但是,1927年的时候被奸人所害,最终被敌人枪杀。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的毛特夫只有15岁,但是这一家人除了毛特夫之外,还有其他几个兄弟姐妹,再加上毛特夫的母亲身体虚弱,根本无法支撑起这个家。

另一方面,在当地,国民党禁止当地的居民接济红军及其家属,所以毛特夫一家六口过得极度艰苦。

毛主席给侄子写得信

随后1924年,毛主席暗中来访毛特夫家中,他觉得毛特夫这个孩子非常有出息,便决定带他离开湖南参与到革命工作中来。

之后的时间里,毛特夫在革命工作中也不断地历练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

艰难工作之路

一开始的时候,毛特夫只是被派到天津印刷厂学习,之后成为技术指导。

但是随着革命形势的恶化,毛特夫被派去了红军医院,并且他选择了留在了红军苏区,领导当地的游击战。

这也是毛特夫第一次开始领导军事行动,在此之前他也没有相关经验。所以没过多久,在1935年的时候就遭到敌人的抓捕。

毛主席与子侄们

当时被抓之后,国民党对所有的被俘人员都进行了背景调查,发现他们的背景“平平无奇”,在国民党眼中,他们只不过就是毫无成就的一群“混饭吃”的人。

而毛特夫是毛主席侄子的背景也没有被调查出来,这就使得毛特夫逃过一劫,一年之后,几人就被遣送回了老家。

而毛特夫之所以没有被深度调查,主要原因还是在此之前,毛特夫多工作更多的都以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为主,他从来不抢风头,只是踏实地做好手头的事情。

毛主席

另一方面对于他是毛主席侄子这件事也从不声张,这才使得被俘的时候逃过一劫。由此也可以看出毛特夫是一位非常踏实勤奋的人。

之后毛特夫回到自己的老家设法和红军取得联系,但是当时正在进行长征,于是毛特夫便留在当地做起了革命工作。

之后到了1937年,开始了抗日战争,毛特夫被任命为当地的工委书记,开启了自己的政途。他依旧秉承着自己当初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为民服务,深得当地居民喜爱。

毛特夫与毛主席的两次见面

实际上第一次见面是不成功的。1940年的时候,毛特夫被派去延安学习,本来这也正好是毛特夫见到毛主席的机会。

但是由于当时在国共合作时期,但是蒋介石一方面与共产党合作,另一方面又暗中使绊子,让红军力量不能汇合。

因此,在国民党的阻挠下,毛特夫就没去成延安。

毛主席

等到再有机会见面的时候就是1954年了。

随着新中国的解放,毛特夫也被安排为湘潭县副县长,于是他便开始了自己的繁忙工作。

在此期间,毛特夫和毛主席通过书信保持联系,直到1954年,毛特夫被派去北京学习,这才有了见到毛主席的机会。

结束学习后,毛特夫去见了毛主席,一见面就亲切称呼“主席三叔”,毛主席见到毛特夫也是很感慨他居然已经这么大了。

毛主席

两个人非常高兴多吃午饭聊天,毛主席很是欣赏毛特夫的才华,便询问他是否想留下来在北京工作,但是毛特夫拒绝了,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造福当地居民。

毛主席也非常欣慰,于是便尊重了他的选择。

随后两人在聊天的过程中无意中聊起了时任湘潭县县长的是谁,毛特夫说是毛华初,这倒是让毛主席很诧异,但是他也很惊喜,毕竟自己和侄子也多年未见。

毛主席

于是毛主席便开玩笑地说道:“华初,他当县委书记?当得了吗?”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嘴角却露出藏不住的喜悦,因为毛华初也是自己非常看好的人。

面对着三叔的询问,毛特夫也自豪地回应道:“您放心吧,他当得了,还当得很好嘞!”,这也让毛主席再松了一口气,心中的答案也得到了肯定。

结语

在与毛主席见过面之后,毛特夫也完成了自己多年的一个夙愿,于是不久就返回到了湘潭县,继续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

毛主席的两位侄子都在该地工作,都非常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也深受群众们的喜爱。

在两人的搭档之下,湘潭的发展蒸蒸日上,老百姓们的日子也变得红红火火。

参考资料:《毛华初曾因工作问题,向大伯毛泽东抱怨,毛泽东:我不干预》

《1964年,一妇女主动与毛主席握手,警卫要阻拦,周总理赶紧制止》

《她17岁嫁毛泽民,35岁寻夫已再娶,54岁知丈夫牺牲当场晕倒》

《毛主席侄子毛特夫,建国后去北京学习,他拒绝主席要他留京工作》

《毛主席问侄子想不想在北京工作,侄子拒绝:我已经是县长,得回去》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