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一个人的极简生活,可以有多爽?

帆书APP
帆书APP
2020-09-03 19:19:14
|
樊登读书官方账号

作者及来源 | 我是小牛君(ID:woshixiaoniujun)

极简主义(Minimalism),最早产生于60年代的一场前卫艺术运动。

由于西方经济逐渐复苏,工业化进程极度加速,引发了西方人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忧虑和反抗。

于是,很多极简主义先驱便开启了一场对传统现代艺术精神内核的颠覆,极简主义流行开来。

从国外顶级大师的诗意极简,到国内知名设计师的极简风,处处弥漫开来着对极简主义的崇尚和追求。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极简主义。

极简,是简约的生活形态

极简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断舍离”的智慧。

添置形形色色的物品,本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去繁求简”,却成为快乐的秘诀和源泉。

畅销书作家约书亚·贝克尔曾说:“我丢掉了90%的东西,生活却幸福起来。

丢弃不重要的90%,简单极简才是最完美的状态。

美国著名学者梭罗,只带了一把斧头,到瓦尔登湖边建了一间小木屋,独居了2年零2个月零2天。

他悟出了人生真谛——

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生活所需,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面临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我们有太多可以尝试的机会,牵绊也就随之而来。

所谓极简主义,就是对过度不理性消费的否定,是减轻自身的物欲,追求极致简约的生活方式。

同事小微在贴吧里写道:

现在挣钱是真不易,花钱是真容易啊!

生活中处处都是为消费者埋的“陷阱”:买之前都是“诱惑”,买之后发现有用的并不多。

曾经的小微就是戒不掉的“买买买”,买完发誓做“剁手党”,发现屡次失败。

看这个小玩意也挺好,看那个小装饰也不错,为了戒掉“纠结”的毛病,嗯!那就索性全买。

买完东堆堆西放放,越来越多,没啥大用又舍不得扔掉。

有一次,我们几个去小微家玩,进门后简直大吃一惊。

她外表光鲜亮丽的样子和家中邋遢不堪,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沙发上乱七八糟堆放着过季的衣服和包包,原本就不爱打理地板,竟还铺设了地毯,上面粘了脏兮兮的头发和灰尘。

小到抽纸面膜,大到护肤品还有各类面部仪器,家里各个柜子都堆满了东西,杂乱无章一团糟。

原本方方正正的二居室,硬是被她住出了垃圾储藏室的错觉。

俗话说得好:字如其人,见字如面。

其实,一个人的家,更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另外一个女孩Lisa,正好与小微相反。

虽然她家地处偏僻的郊区,房子也不大,但入室便给人一种“简洁舒服”的温馨感。

进门的玄关处就是一个白色的小鞋柜,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干净的鞋子。

一张松软的床,一个实木衣橱,一张白色的办公桌,一把舒服的椅子。

米色的小茶几上,还摆放一只长颈的黄色小花瓶,上面插着一支小菊花,阳台还配有浅棕色的窗帘。

各种小心思和小细节,给人一种舒适的禅意。

能把家这个生活空间打理的井井有条,相信这个人也必将是内心平和、有条不紊的人。

内心充实、有情趣的人,会让生活简单美好,他们删减掉过分的装饰,只注重简约与实用并重。

怀着简洁的物欲,满足生活中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他们简约又不失品位,反而得到身心的放松。

每个极简的家,都是倦鸟归来的巢,小船避风的港,更是安放灵魂、洗涤纷扰的空间。

因此,恰到好处的极简,不仅是“简于形,而奢于心”,更是对生活的升华。

极简,是理性的人生态度

极简,不仅指生活空间、物质欲望的极致简约,更是对个人感情、职场工作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态度。

简而言之,极简,是世事喧哗过后的理智回归。

它成为人们紧张工作和浮躁社会背景下,追求生活环境和精神需求的必然。

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价值取向的开放和自由。

不仅包括穿着、居住、饮食风格,还有工作、感情、人际等方面。

说说我的一位朋友小杨。

他是一个很简单的男生,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可谓严苛的“极简主义者”。

衣裤永远是黑、白、灰,鞋子一尘不染,常像新买的一样,头发总是整洁干净。

指甲光滑整齐,牙齿透白发亮,脸上没有一个痘印,不打游戏不淘宝,不苟言笑不聊骚。

没有狂热的爱好,工作之余喜欢爬山游泳,晚上喜欢散步跑步。

在工作中,领导夸赞他也没特别兴奋,批评他也不会特别在意,循规蹈矩做着自己的工作。

在人际关系上,从不对别人要求太高或者批判别人,总是情绪平静,波澜很少。

后来,他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另一半。

在征得未婚妻的同意后,婚礼一切从简,幸福点滴却从未缺席。

想了想,他还真是一股清流,默默无闻的优秀。

人生,就是不断寻找自我和真我的旅程。

在人们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之间,有太多刺激、激情的诱惑,随之而来的是利益和砝码的博弈和对战。

极简主义,让人从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和比较中抽离,选择乐观向上、返璞归真,成为自己的主宰,不被外界束缚。

它并不是主张消极退缩、安于现状,而是倡导简单的人际关系,提升心灵的张力,不为过多的杂事所烦扰。

化繁为简,明确自己想要的,并一路前往。

正如当代作家布雷斯纳克曾说的:“花时间弄清楚你喜欢什么,这样才能弄清楚你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没错,人生有负累,亦有美意。有所舍,才能有所得。

所以,要学会选择,放弃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物质和情感连接。

只有让自己时刻保持向上的极简心态,保持平常心,才能更加积极理性面对一切。

极简,是表达方式的简洁

飞速前进的时代了,大家都挺忙的,麻烦让你的表述极简些,让我明确你的想法,这样不好吗?

老薛的歌曲《演员》里,有一句歌词写的很好:

“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递进的情绪请省略,你又不是个演员,别设计那些情节......”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那些说话啰嗦的人。语言表达不够简洁,内容逻辑不够清晰。

在《极简力》一书中写道:情侣间出现问题,有90%的原因是因为沟通不畅。

在人际关系中,大多数的问题也是沟通不畅导致的。

简而言之,直接、简单、清晰的极简式沟通表达,似乎成为人际关系中的一大难题。

抖音上经常有这样的片段,题目叫“碰到这样的男朋友,要不要分手?”

一对情侣异地恋,女生想刷下自己的存在感。

晚上发了一句“我要睡了”,男生本能地回复:“晚安”。

然后女生就炸了,自认为男朋友不关心自己——明明才8点,竟不问自己为何早睡两个小时。

于是,两个人就吵了起来。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其实反映出很大的沟通障碍。

原本可以很清楚直白地表达渴望陪伴的需求,非要“绕弯子”、“搞心思”,那必然就会产生隔阂和误解。

工作中也是一样,很多写文章、做策划方案的朋友或许更清楚一个现实:

一个idea,若用一句话表达不清楚,即便给他一下午的时间,写出50页的报告ppt,也一样表达不清楚。

忘了从哪里看到这么一个观点:

不要认为只有小时候答卷子才叫“考试”。

其实人生每一次谈话,每一次表达,乃至小小的回复和应答,都是表达的“考试”。

当下很流行“干货”这个词,它的本质无非就是没有注入水分的建议和指导,条理清楚地分析问题。

逻辑清楚,语言简单,才能更好地让对方在短时间内,了解你的诉求。

我们要明白,沟通和表达是要实现目的和结果的,复杂化的修饰,都是掩耳盗铃。

有一次,大学室友小李和我讲起,职场男同事追她、被她拒绝的事情。

我很诧异:“你直接拒绝的?”

她说:”对啊,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如果不能有话直说,就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

没错,尤其是感情,绕弯子的表达即便出发点是好的,但终究会更加伤人。

迎合和含糊其辞的“绕来绕去”,只会导致沟通的“杂音”更多。

对方难以理解你的想法,沟通目标就无法实现,问题更不会自动解决。

由此可见,无论是私人交流还是公开场合,极简式表达非常重要。

人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表达和倾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方式必然产生不同的故事和结果。

“别废那么多话,说重点”,当听到别人这么说自己,你看看,这多尴尬.....

综上,真正的极简,是一个人开始认真地和自己相处,清楚了解自己最本质的需求,不是随随便便买买买。

真正的极简主义者,他的灵魂一定是自由的,表达一定是简洁的,不被任何情绪、物质、空间所捆绑,懂得选择“断舍离”,在人生之路不断精进和前行。

我是小牛君(ID:woshixiaoniujun),专注于个人成长及情感解惑,已出版《生活很苦 但你要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