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子夏故坛深度解析“系辞传·下”第十二章

子夏故坛
子夏故坛
2022-12-14 21:45:23

原文

「系辞传·下」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释字词】

:本义是低陷的凹地,引申指因地势凹陷而难以通过。高曰危,深曰险。《易》以“坎为沟渎为险”,江河淮济为四渎,江河为天险也。水往低处流,故知水流入险也。

:本义是雄起的山阜,引申指因地势高耸而难以通过。

:本义是指把石头磨细磨碎,引申指仔细分析。

诸侯:本义是指各个方国,这里泛指王公贵族。

[mén、wěi ]:本义指峡中两岸对峙如门的地方。《汉书·地理志》金城郡:“浩亹水出西塞外,东至允吾入湟水。”注引孟康曰:“浩亹音合门。”师古曰:“浩音诰。浩,水名也。亹者,水流峡山,岸深若门也。”岸深若门,水流经过,其速虽疾,但因其深而畅通,故表面看起来却很平缓,波澜不惊,显得很深沉。亹指峡门时读门音,亹亹连用时是形容词,读娓音。

亹亹连用形容水流畅快而深沉,波澜不惊之貌。《文选·左思<吴都赋>》:“玄荫耽耽,清流亹亹”。引而申之,亹亹泛指过程的畅快而且深沉宁静。《楚辞·宋玉·九辩》:“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这句中的亹亹形容时间的流逝悄无声息而永不停息。《诗经·大雅·文王》:“亹亹文王,令闻不已。”这里的亹亹形容文王的教诲深沉而长远,娓娓道来。《三国演义》:“辂亹亹而谈,言言精奥。”这里的亹亹形容管辂对答如流,言辞深奥。本文中的亹亹形容《易经》之系辞博大精深而无不畅通。

:这里应该是劝服的意思。

变化云为:意思是万物的运动现象及其状态,就是万物的所作所为。天道曰变,地道曰化,变化泛指万物的运动现象及其状态。云者,言之所称也。为者,表示某种动作的行止,所作为也。

吉事:本义是指祭祀方面的事,这里泛指万物在变化过程所产生的事例。古代以祭祀方面的事为吉事,以丧葬方面的事为凶事。这里以吉事代指全部事例,是一种以部分代指全部的修辞手法。

:指事物变化出现的苗头和征兆。祥包括吉兆和凶兆,特指时指吉兆。

情伪:这里指事情的是非曲直。“情”表示事物本来的面目及其道理。“伪”指与事情本来面目及其道理不相符的情况。《系辞传·上》第十二章:“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不相得:意思指不投合、不融洽。《易·革卦》:“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

:本义是树干上长出的分叉,这里泛指分歧。

【解读】

《易》以“乾为天为健”,天行健也。天道运行,刚健有力,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其道,故曰“健”。《乾卦·象辞》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上乾下乾,健之至也,故曰“夫《乾》,天下之至健也”。乾德之最大特点就是永不停歇的运行变化,故曰“德行恒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天道的运行变化形成时间的流逝,而时间的流逝就象大川之水日夜奔流,永不停歇,而且不避其险,故曰“德行恒易以知险”

《易》以“坤为地为顺”,大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皆顺乎天也。《坤卦·文言》曰:“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坤道无私,完全顺应天道而行,故曰“顺”。《坤卦》上坤下坤,顺之至也,故曰“夫《坤》,天下之至顺也”。乾道变化,坤道顺之,引领者健,顺从者则简。《系辞传》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坤道至顺,其道恒简,故曰“德行恒简”。《坤卦·象辞》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道承天而时行,天行则行,时止则止,其德至顺,遇阻则止,故曰“德行恒简以知阻”

《易》能从内心里劝服大家,能帮助王公贵族仔细研判他们的疑虑,能判定天下之吉凶,所以《易》成为天下大道之源,其系辞如深峡之水,博大精深而畅流无阻。故曰“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那么《易》之系辞源自哪里呢?源自卦的变化。而卦的变化是由爻的变动引起,爻的变动就象征万物的所作所为,故曰“变化云为”。爻的变动象征万物的所作所为,万物的所作所为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事情,这些事情又将产生各种结果,而结果的吉凶在事情发生时就有预兆,故曰“吉事有祥”。这里的“吉事有祥”实际是“诸事有祥”。言“吉事”者,盖因占卜时多在祭祀之後举行。

《易》之系辞首先要取象,然後再判断吉凶之祥。“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道是抽象的东西,器指具体的形象。取象多涉及器,故曰“象事知器”。占卜是要判断现象的未来结果,故曰“占事知来”。“《易》与天地准”,人道效法天地之道,而人道就是圣人之德。圣人效法天地之道而成其德,遂成人之道,故曰“天地设位,圣人成能”。圣人之道不仅为人谋,亦为鬼谋,故不仅适用于活着的人,也适用于已故之人(鬼);圣人之道能为普天下所有百姓共同遵循,故曰“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易》之系辞,取象于八卦。八卦之象是静态的,只有在卦变中,阳爻阴爻上下往来,刚柔相杂而居,这些象才能生动起来,也只有动起来,才有情况发生并使人可以有吉凶悔吝的判断。爻辞所描述的正是这种形象生动的变化及其情状,而彖辞就是对其情状的吉凶判断。故曰“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这就是说,爻不动则卦不变,卦不变则无以言,无以言则不利于系辞,所以爻的变动才有利于圣人系辞,故曰“变动以利言”。64卦都是由消息卦变化而来的,一个消息卦往往有几种卦变形式,不同的卦变形式产生不同的吉凶征兆,所以吉凶是根据不同的变化形式及其情状来确定的,故曰“吉凶以情迁”

爻的变动改变了其原有的身份和地位,也影响了其它爻的身份和地位,于是就产生了爱恨交织的情况,同时也就产生了吉凶,故曰“爱恶相攻而吉凶生”。卦之五位是君王之位,与五位的远近体现了尊卑贵贱的不同,爻的变动就是远近之变化,富贵之相取,相取不当则有悔吝,故曰“远近相取而悔吝生”。《系辞传·上》第十二章:“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易》道广大,万物之是非曲直(情伪)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详尽表达,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圣人“设卦以尽情伪”。一个消息卦有若干卦变形式,爻的变动也有不同选择。具体到某个爻,不同的选择,其情伪不同,所产生的利害亦不同,故曰“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伴君如伴虎”,凡《易》之情,与君王相近却又相处不融洽,这样就危险了,很可能会受到伤害,後悔都来不及,都曰“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将要背叛的人,其言辞中有惭愧的味道,故曰“将叛者其辞惭”。内心有疑惑的人,其言辞也不能一以贯之,而是多有分歧,故曰“中心疑者其辞枝”。顺其自然的人,内心宁静而少言辞,而急躁的人却正好相反,故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陷良善的人,由于其没有事实根据,其辞必然游离不定,故曰“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去操守的人象是抽掉了脊梁,再也站不直了,苟活而已,其言辞也必然苟屈而不能理直气壮,故曰“失其守者其辞屈”

(本文共约3050字,子夏故坛原创,带你一起学《易经》)

                                                                                                  2022.12.11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