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身私盐贩子家庭的黄巢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饱读诗书,就等着高中后光耀门楣。不料这科考也不是那么好考的,黄巢好几次应试进士科,皆名落孙山。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让黄巢愈加愤恨不已,遂写下《不第后赋菊》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
抱负归抱负,眼前还是得无奈的离开长安,回家继承祖业成为了盐帮首领。不过上天显然是要黄巢留名青史,给了他一个机会,乾符元年(874年)全国各地连年发生水旱灾。河南是最严重的,秋季的庄稼几乎没有,冬季的蔬菜又太少。在这种情况下,唐懿宗还要用兵,赋税也就愈发增加。
各州县的官员们为保住自己的官位也不敢上报,导致百姓流殍,无处控诉。黄巢对不公正“天道”的大胆否定,和对理想中美好世界的憧憬又起来了,写下《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字字句句透出豪迈,展现的哪里是菊花与桃花,而是黄巢自己的野心。
果不其然,等有人带了个头揭竿而起后,黄巢也坐不住了。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与尚让等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黄巢便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响应。从他的军事战略来看他有着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看准唐王朝中无数的罅隙便穿插,采取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
一路走遍了今天的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两广两湖等广大地区,四渡长江两渡黄河,极大的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但这位农民起义军在《二十四史》中名声却非常不好,那些声名狼藉的屠夫,比起他都望尘莫及。说他嗜好滥杀无辜,说他残暴毒虐,说他的军队军纪差。
还留下两条让人吃惊的事,一则其军队攻城拔县时曾掠食人肉,二则曾对几十万外国人痛下杀手。前者还可以说是军粮不够,为了军粮,那后者又是为了什么?乾符六年,黄巢攻克泉州杀数万犹太胡商,第二年攻克广州。再杀包括大食、犹太、波斯等胡商十二余万,相较掠食人肉存在的争议性,这条是能确定的。
只是数据可能还掺了点水分,暂且不说十二万数据真假的事,黄巢为何要杀这些胡商呢?从一些资料记载胡商的作为来看,或许黄巢杀胡商并非残忍,实际上是深谋远虑。古代胡商的发展后人难以想象,尤其是广州,广州的胡商从东汉年间就开始聚集了。这些外国人富裕起来之后,反过来欺负唐朝百姓,长安城作为天子脚下可能会好些,
广州山高皇帝远,唐朝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其包容性依然能在这些管理制度中体现。于是,这些外国商人开始钻孔子,私自建立雇佣军。有了强壮的雇佣军,将唐朝制定的许多法律抛之脑后,另一边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便自顾不暇。难以插手,甚至有唐朝官员插手后反被杀,比如说韦利见。
可想他们有多嚣张,再说,前头说过这些胡商有钱。黄巢的军队维持,与唐军周旋,是需要钱的。让胡商直接资助显然不可能,既然不能资助,那就只能抢。短短几天的时间,黄巢便将这些胡商积累百年的财产抢光,还要了他们的命。
这件事的对错并不好说,某种程度上,黄巢抑制了胡商们的肆无忌惮。这倒算为当地百姓着想,不过理性角度来说,他这样显然不对。人家到这儿来做生意,好端端的就被抢劫,甚至被杀了。不是很无辜,显得太过野蛮,总而言之这件事也存在争议并非只有所想那般残忍。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