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跨年之际,各地纷纷以“相约冬奥”为主题,以冰雪文化活动展演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增添文化要素。冰雪运动,特别是大众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开展,当然离不开我们独特 的文化传统。但纵观目前各地冰雪文化活动中的展演形式,一些冰雪体验的建筑、庙会和礼堂等,或是舞蹈编 剧、民俗风情、生活起居等文化内容,大多都停留在表象的展示阶段,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对冰雪文化的深 度发掘和个性化展示还远远不够。
冰雪吏化非常丰富,不同地域的人群对冰雪文化的追求与展示是不一样的。瑞士达沃斯小镇、新西兰皇后 小镇、美国格林尼治小镇等的成功案例,让我们希冀能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但效仿者却很少能够成 功。可见,发掘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把我们对冰雪的感受个性化表达出来,是提高冰雪“热度”的一个重 要因素。“活化”不是简单的“回归”和“复旧”,而是通过唤醒、激发,在传承的基础上对文化进行创造性 转化,增强传统文化基因的反应活力、吸引力和生命力。那么如何赋予冰雪文化新生命呢?
首先,唤醒地域传统冰雪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曾言,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 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且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知。冰雪是冰雪文化的核心元素,冰雪运动就 代表着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为大众提供身体实践表达族群记忆的平台,加强大众的凝聚力和归属 感。提升地域冰雪文化自觉性非带重要。传统冰雪文化通常是由身体演绎的,很少有单纯性的文字记载,当地 民众具有对传统文化基因的记忆,能够通过实践还原冰雪场景,以最大限度保持冰雪文化的原始性。同时,要 吸纳与其冰雪相关联、与其文化相融合的多方主体参与,形成治理联盟。通过多方利益协同将地域的传统冰雪 文化放在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大格局中考察,将其活化为兼具中国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冰雪文化新样态。
其次,重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空间。地域冰雪文化是以传统的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以血缘、地缘、业缘关 系为联结的文化形态,是村落乡土文化的优质资源。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泥土是乡人的生命,乡愁对中国人 来说,是延绵一生的文化记忆。因此,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开展能有效勾起村落内居民的文化记忆和乡愁追 思。传统冰雪项目的开展更多地依附于传统的节庆,对此,建议因地制宜建设乡土冰雪文化平台、冰雪陈列 馆、冰雪大讲堂、冰雪民俗馆、冰雪智慧空间等,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上打造村落居民的精神家园。社会各 界都可以依托冰雪文化平台开展常态化的忆乡愁、见乡人、抒乡情等主题节庆活动,让村落居民的情感交流、 乡情乡恋体现在精心安排的冰雪活动细节中,通过家园这份情丝牢牢凝聚人心。
最后,完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保护与管理政策,守住冰雪文化根脉。村落的传统冰雪文化与居民的农业、 生产和生活相关联,通常借助庙宇、祠堂、村落、建筑、生产器具等来表达文化生成的价值理念,我们应因地 制宜,把保护、开发结合起来。地方政府要根据文物保护法制定冰雪遗产文物保护实施方案等细则,完善地域 传统冰雪文化保护政策,合理促进冰雪产业发展。
(摘编自张铁民《活化传统,赋予冰雪文化新生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权,这有利于推动国内大众冰雪运动的发展。
B.依托冰雪资源,发掘特有的冰雪文化,这让世界典型冰雪小镇成为不可复制的范本。
C.要唤醒地域传统冰雪文化自觉,更多的不是借助单纯的文字记载,而是通过当地民众的身体实践表达族 群记忆。
D.要重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空间,应以传统农耕文化形态为基础,因地制宜打造居民的精神家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相约冬奥”的主题跨年活动为背景引出话题,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B.文章列举世界冰雪小镇的成功案例,意在论证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突显个性的重要。
C.全文两次引用费孝通的观点进行论证,增强了文章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D.文章整体呈“总一分一总”结构,重点阐述了如何赋予地域传统冰雪文化新的活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我国冰雪文化活动发展态势较好,可大力推广现有的活动展演形式。
B.无论是“回归”和“复旧”,还是“唤醒”和“激发”,都能有效活化地域传统冰雪文化。
C.通过身体演绎可最大限度保持地域冰雪文化的原始性,保护这种记忆有助于提升地域冰雪文化自觉性。
D.要重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空间,延续冰雪文化血脉,只有依赖于传统的节庆。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8月8日20时零8分,14头北移亚洲象安全渡过元江干流继续南返,目前在玉溪市元江县红河街道林地 内活动,距离普洱市墨江县26公里。加上7月7日已送返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雄性亚成体独象,北 移的15头亚洲象全部安全南返,象群总体情况平稳,沿途未造成人、象伤亡,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和 应急处置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应急指挥部门在象群途经区域实施严控措施,人员居家,车辆劝返,夜间拉闸限电,工厂暂时停工,在实 践中总结出了 “熄灯、关门、管狗、上楼”的现场处置工作口诀,排除人为干扰,确保象群安然通过多个重 要关口。象群北移过程中,各地群众和企业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和耐心,积极支持配合保护防范工作。
在玉溪,对于被象群吃掉的庄稼,村民表示,“大象贪吃点儿没事儿,它想吃就吃,我们庄稼吃掉了明年可 以长,大象如果损坏了就没有了。”在红河,为了不惊扰象群,庆祝传统节日时,不搞庆典,不点火祈福,转而 通过粘贴“吉”象标语、为人象和谐送祝福、绘出心中吉“象”、载歌载舞送吉“象”等方式表达对亚洲象的关 爱。为确保亚洲象顺利折返,沿途企业在亚洲象经过时,关灯停产,保持静默……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亚洲象 北移途中的一幕幕感人情景,体现了全民爱象护象的精神,成为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
洲象群安全南返》) 材料二:
亚洲象是亚洲鼓大的陆生野生动物,成年象的身高在2米以上,体重可达3~5吨,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濒危物种,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普洱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州等地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 物,也被认为是云南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关键物种。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境内的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从上世纪末的80头左右,增长至目前的185头左 右,在景洪■市的分布及活动范围已达到3500平方公里。
应该看到,随着云南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亚洲象显著增加,其惊人的食量和人类逐渐增强的生产生活活 动加大了野象觅食的难度。它们经常闯进农民的庄稼地、村庄寻找食物,人象冲突时有发生,已有多人被野象 攻击致死。
长期以来,亚洲象的食物主要以野外的草本植物为主,一头成年亚洲象每天要吃上百公斤的食物。有关专 家认为,随着对保护区管理力度的加大,人为活动干扰大幅减少,过去一些较好的亚洲泉栖息地已逐渐被森林 所替代,林中空地、林窗逐步消失,亚洲象取食的灌木、草本等被不可食用的乔木植物替代,茂密的森林仅为 亚洲象提供隐蔽场所,难以满足它们的食物需求;高速公路、铁路和大型水坝等工程的建设,又造成亚洲象原 有栖息地被割裂,孤岛化的栖息地不能同时满足亚洲象对食物、水源和休憩等活动的需要,加上当地群众在原 始森林里传统的刀耕火种的轮耕方式被取消,森林郁闭度不断加大,体量庞大的亚洲象难以在其中活动,这些 原有的栖息地区域已不再适合亚洲象生活。多重原因的叠加之下,亚洲象不得不走出森林,进入了人类的生产 生活区域,甚至进行大范围的迁徙,人象活动重叠区增加的现象越来越多,矛盾冲突也在所难免。
为了让亚洲象吃饱饭,2020年12月,景洪市启动了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项目,已于2021年5月建设完 成,改造和建立亚洲象食物源补给区1000亩,其中,种植粽叶芦34。亩,芭蕉330亩3.8万株,以此来丰富 食物源,为亚洲象提供更多的食物。项目建成后,通过对食物源基地内食物的取食,可以较大程度减少亚洲象 进村觅食的行为及对周边群众农作物造成的破坏。
与此同时,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也启动了一个“大象食堂”项目,希望通过重新回归到轮耕 轮歇的生产方式,来为大象和其他野生动物建造食堂。计划以8年为一个周期,前三年为大象种植苞谷、旱稻 等,每亩地给予村民800元的补助。若野象未能光顾,村民还可以将农作物收回;若野象光顾,将通过保险的 形式给予村民补偿。后五年让村民将耕地搭荒,令土地自由生长,搭荒期间每亩地给予村民300元的补助,参 与项目的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的租金,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收入。如效果良好,将在保护区周边更多的 村寨中推广。
(摘编自《为了让濒危的野象能吃上饱“饭”》,《光明日报》2021年9月13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移亚洲象全都安全南返,主要是因为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得当。
B.为确保象群安然通行,应急指挥部门于重点区域严格布控,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C.亚洲象北移南返过程中,全民爱象护象,生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D.相关公司及时受理亚洲象肇事损失申报,一定程度上可促使沿途群众更关爱亚洲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亚洲象是最大的陆地野生动物,也是云南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键物种。
B.近些年来,景洪市境内的亚洲象种群数量增加,与亚洲象活动范围的扩大有关。
C.亚洲象进入人类生产生活区,人象活动重叠区增加,象群与人类的冲突时有发生。
D.为让亚洲象吃饱饭,景洪市将改造和建立亚洲象食物源补给区并丰富象群食物源。
6.食物短缺是造成亚洲象北移的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分析造成亚洲象食物短缺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石匠留下的歌
何立伟
从山外头来了一个石匠,在水碾子坊前歇脚。他把背上的裕链往地上一搭,裕链里发出了金属的沉闷的音 响。侧耳,听了听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他大声说:“碾子要凿了哦!”
爹正在水碾子坊里扫谷。提着高粱帚子出来,见是陌生客,忙取了紫竹烟筒递过去。那石匠其时已将一根 纸烟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似乎从他吸纸烟的派头上,看出其人的不凡。
水碾子正要凿槽咧。很快讲定了工价。无争无吵。各自一派让得三分的气度。
那石匠绕碾子转了三圈,也并不发表阔论高谈。从洛链里取了锤凿,水碾子坊里,就叮叮当当热闹了起 来。四面的苍苍郁郁的山壑里,一时贮满了这十分好听的声音。
先前这水碾子终日碾谷,其音清越,其韵悠扬,好比寨前的四妹子,不紧不慢,打出好听的山歌来。后 来,日日磨,日日磨,磨平了石槽,碾子就一声一声闷如沉雷了。
天热起来,他就索性打起赤膊,凿。他膀大腰圆,甩锤子的时候,上身的肌肉有规律地滚动。汗水使他宽 阔的胸膛油着异彩。简直那本身就是一套一整凿出来的。像一尊石雕。
拿来了蒲扇,拿来了茶罐,拿来了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爹吩咐:“你好生招呼石匠吧。”我说:“好。” 爹放不下心,又吩咐:“这石匠一定见过世界,莫要让他笑话我桃花寨的人不晓得礼数。”我说:“好。”
我就同他打扇,将酣茶斟得满满的,双手稳稳递与他。请他歇憩,请他喝茶。手上捏一把平日藏在柜里舍 不得吸的,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我想同他谈讲。只想他是见过世界的,那重重的山外头是个什么模样呢?
默默喝茶,默默吸烟,默默歇憩。从鼻孔里口角里喷出的烟云浓浓的,辣辣的,也是默默的。
但几分钟以后他又拿起了锤子。烟蒂在脚边断续着残烟几缕。山谷里,飞着钢与石的回音。很长的一声一 声。仿佛四山里万人千人在凿岩取石,你呼我应。
又歇憩的时候,我急切地同他说:“说个故事给我听吧。说个故事!”
“故事?什么故事?”他放下了锤子。
真的,什么故事呢?竟不晓得这个世界有哪样一些故事。
于是我说:“随便你同我讲点什么吧。反正我什么都不晓得。”
“等你长大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了,你就会什么都晓得的。用不着别人讲。”他将那多茧的厚实的手 掌放在我的脑壳上,“唉,你还细,你还不懂事。生活里头有的是酸甜苦辣,你只能够尝,不能够讲。讲不 出。生活里头没有故事。”
好久了我才说:“那就打一个山歌吧。”
歉意地一笑,摇摇头,他又去凿那磨槽。
洁白的石砾在鑿子尖上跳跃,落在地上,落在他的裤褶缝里,如一层层雪粉。直到黄昏从山沟里溢了出 来,才将那叮叮咚咚的锤声淹没掉。这时,那很大的碾槽,正凿得如一朵刚刚绽放的山茶花。
掌灯吃夜饭时,他累了,倦了。爹招待他,用了好香的米酒,用了一条腊得透明的廃子腿。那塵子,还是 去冬大雪封山时,爹在鹰嘴岩打的。好肥的處子。爹舍不得吃,除非来了贵客。
爹问他这问他那。爹这人,就景仰见过世界的人。那石匠总是回答得很少,很有分寸。你总觉得他不肯说 出来的东西必定深奥。他那紫红的脸膛,深刻的皱纹,使你感觉到他是一部书,但谁也无法打开。爹只好死劲 地敬酒。
“多谢。明日赶早,我还要行路。”
“往哪边走?岩陀,还是檀木坡?”
“哪里有工夫做,就到哪里去。石匠嘛,走四方,吃四方。”
他笑了一下,笑得很淡。有雪白的牙齿。
起身,打一轮拱手,他晃晃地朝东厢房走去。
第二日天刚放明,爬起来我就要去找石匠。要问他,见了世界的人,为什么不会讲故事?
爹朝水闸走去,说:“这时候才起来,石匠他走了咧!”
我跑到高处,朝雾中的石板路望去,终于看见了他那朦朦胧胧的背影。其实无法说那是背影,整个的只是 小小的一个黑点了。那黑点,在这迷蒙的天地之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就消失在雾之中了。他走了,同他 来时一样,同他吸烟凿石时一样,是默默的,无声无嗅的。天和地,好大呵!
哗啦! ——爹把水闸扯开了。蓄了一夜的溪水,扑过来,攀住染满了青苔的木轮■子,木轮子就滚动起来, 吱吱呀呀地带动了水磨。这清新的空气里,就颤动着它那好听的声音了。
比先前还要好听些!清越。悠扬。娓娓地,悄悄地,向你叙述着什么。长大后,我一直觉得,这水碾子的 声音,是那个默默的石匠留下的一支很长很长的歌,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选自《人民文学》1983年06期,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匠所吸的“纸烟”与山里人用的“紫竹烟筒”、吸的“烟丝”,暗示着山外山内的生活有所不同。
B.故事发生的“桃花寨”少与外界联系,作者以此命名可能是受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启发。
C.“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不断向石匠发问,但他总避而不答,使叙述存在大量空缺,小说意味被淡化。
D.作者笔法圆熟,善用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将石匠的精湛技艺,说话做事有分寸等特点巧妙地展现 给读者。
8.“石匠留下的歌”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何立伟的小说具有“诗性”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仁宗爰节五年五月,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 修,修为之延誉;擢迭扌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鄴县。起堤 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寻通判舒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 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 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西刑狱。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数日夜,安石退而精 思,至忘寝食。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 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 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 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 费。自古治世末,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四专草野之间亦少可用 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
• •
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上览而置之。吕祖谦曰: 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 王之政故也
B,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 之政故也
C,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 之政故也
D,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 王之政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祐,是宋仁宗在位时的年号。年号是特有的纪年标识,改朝换代需更换。后文的“熙宁”也为年号。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之称。文中“进士上第”指考中进士第一名。
C.闾巷,古时以二十五家为“一闾”,“巷”即里弄,后用“闾巷”泛指乡里民间。
D.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古代帝王诸侯都祭祀社稷,后用“社稷”代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喜好读书,擅长写文章。曾巩带王安石之文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十分欣赏,便为王安石传播 声名。
B.王安石一心为民,注重民生。调任鄆县后,兴修水利工程,借贷官谷给百姓,方便了老百姓的日常 生活。
C.王安石行事颇有主见。朝廷屡次授官予他,他常辞而不就,致使士大夫们以为他无意于仕途。
D.王安石性格果敢,坚持己见。他向仁宗呈“万言书”,针碇时弊,力图改革,仁宗阅览后,支持推行 变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鄭县。
(2)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蒋颖叔
苏轼
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
江上秋风无限浪,枕中春梦不多时。
琼林花草闻前语,菴画溪山指后期。
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
【注】此诗为元丰七年秋苏轼自黄州移官汝州途经真州时所作。蒋颖叔与苏轼于嘉祐二年同登进士第,此时居官真州。苏轼自注:"蒋诗记 及第时琼林苑宴坐中所言,且约同卜居阳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次韵”提示本诗是苏轼以蒋诗之韵及用韵次序所作的和诗。
B.首联中诗人化用曹操的《短歌行》,以“未安枝”暗示此时的漂泊之状。
C.颈联情真意切,诗人感叹了与友人的相遇,并提及两人对未来生活的约定。
D.尾联诗人巧用反问,表明自己此时的境遇不可与友人相约。
15.本诗表达的情感颇为丰富,诂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巧妙设喻,感叹生命的渺小与短暂的诗句是" , ”。
(2)《氓》中,表现女子婚后辛勤劳作的诗句是“ , ”。
(3)《岳阳楼记》中" , ”两句,以互文手法表现出古之仁者修身处事的 豁达淡然心态。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青少年模式”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包身工”的身体,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带工的老板。
C.学生会组织领导体制是学生会组织能够顺畅运行的“导航系统”。
D.清朝初年,统治者更重武力,不重视儒学,于是传统的“读书人”就备受打压。
(-)语言文字运用U(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制作毛笔的原料大多都是动物毛, 。笔毫一般有三种,即硬毫、软毫、兼毫。 ,适 合写小字或锐利劲健的字,主要包括紫毫笔和狼毫笔。软毫笔相对于硬毫笔虽弹性较弱,但可练出笔力,主要 代表是由山羊毛做成的羊毫笔。它的特点是蓄墨比较多,适合写大字和圆浑厚实的点画。兼毫是 ,
刚柔相济,如“七紫三羊”是七分兔毫、三分羊毫,柔而偏硬,弹性十足。
挑选毛笔除了看笔毫的软硬,还要知晓:长锋笔有利于线条的转动,短锋笔线条凝重易得力。此外,尖、 圆、齐、健为“笔之四德”,书写者可以根据书写风格进行选择。
20.在上述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寓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2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出三点挑选毛笔的标准,每点不超过8个字。(5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互联网应用百花齐放。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网络带给人们更 的生活,与此同时,网络的发展给管网治网工作也带来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目前各类服务端APP都上线了 “青少年模式”,虽取得一定效果,但依然有不少漏洞。随着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快速崛起,还发生 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打赏主播等问题,这引起了广大家长的普遍关心。事实上,不仅未成年人需要“清朗” 的网络环境,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也渴求健康的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一样,网络空间并非“净土”:虚假 谣言、赌博诈骗信息屡禁不绝,还有网络水军、流量造假、黑公关等顽瘴痼疾反复 ,严重污染了网络 环境,群众对此 强烈,普遍期待开展一场网络空间“大扫除”。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捷克]伏契克曾说:“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做 的事。”
[美国]威尔.罗杰斯说:“我们不可能全都做英雄,总得有人坐在路边,当英雄经过时为他们 叫好。”
读了这两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