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之虎——孙坚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今浙江杭州富阳),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孙膑的后代,史书记载“孙文台,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黄巾起义时曾参与讨伐黄巾军战役,董卓作乱时,响应袁绍号召讨伐董卓,后率军雄踞东吴,割据一方。
孙坚三国剧照
孙坚少时机敏过人,才智双全,17岁时随父外出徒手缉拿海盗,被郡里任命为校尉。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汉室统治摇摇欲坠,孙坚召集数千人的军队,讨伐黄巾军,期间孙坚冲锋陷阵,势如破竹,大败江浙一带的起义军,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后率军四处平定叛乱,官拜破虏将军,人称“孙破虏”。
孙坚骁勇善战,勇猛异常,在讨伐董卓之时斩华雄、败吕布,立下赫赫战功。后在与刘表的作战中不幸中箭身亡,年37岁。
江东小霸王——孙策
孙策(公元175年—公元200年),字伯符,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与其父一样是个狠人,骁勇善战,勇武过人,袁术对其评价为“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孙策三国剧照
孙坚死后,孙策只有十六岁,为了子继父业,屈事于袁术,几番恳求之下,才要回其父的几千人旧部。为了替父报仇,孙策带领军队渡江休养生息,一路上,不断有人来投靠,孙策的队伍不断壮大,到吴郡时,已有近万人。孙策把东进的消息写信告知周瑜,当时,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将此事告知叔父,周尚准许周瑜带兵出城迎接孙策并赞助军粮。孙策喜出望外,说到:“有了你周公瑾,大事必成。”于是,孙策立即率部渡江,屡战屡胜,所向披靡,没人能抵挡他的锋锐,而且孙策军队的军纪严明,百姓们也都相当拥护,自此孙吴割据江东,称霸一方。
公元200年,孙策准备趁着曹操与袁绍对抗之际奇袭许昌,成就霸业,不料被曹操手下第一谋士鬼才郭嘉算计,遇刺身亡,年25岁。
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字仲谋,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孙权年少时一直跟随孙策左右,为人旷达开朗,能谋善断,喜好结交有识之士,常参与东吴内部的军事决策,其才能令孙策都自叹不如,对其评价曰“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因此孙权在众人心中逐渐与父兄齐名。
孙权三国剧照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兄终弟及,继而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建立了孙刘联盟,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于赤壁火烧连营,大败曹操军队,迫使曹操退回中原,形成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公元229年,孙权正式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帝,期间多次镇压南越少数民族,使其不敢入侵,以保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