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众所周知,101极为擅长大兵团作战,其用兵如神,依靠多次战役大捷,荣获来“战神”的名号,其冷静沉着,即使面对巨大的困境,也是不急不躁,他在战略上的成功与他的性格有着很大的联系。
在同行战士的描述中,他性格内向,讷于言辞,总是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待着,仿佛每一刻都在思考着点什么。
林彪
战争时期的林彪与日常时的林彪就像是两个模子一样,两种性格,但都表现出来的十分坚韧,像是模型,也像是智能机器人。
他仿佛将所有的地图都画在了脑海之中,某次在部署战略时,虽然地图还没挂完整,但他直接在现有地图之外画上了部署,等到地图安置好后,上面标记的位置与林彪刚才所部署的地理位置分毫不差。
林彪
在战术安排上,他极为妥善安置兵力部署,在经典的影视作品《大决战》中,就将林彪的的人物形象完整呈现,如:“刘亚楼,你记一下”,然后开始自己长篇的部署,让人们感概其脑袋就像是一座沙盘,在军事上,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之才。
基于其独特的性格,很多人将他的军事才能与性格挂钩在一起,并将101的成功是受到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展开了对林彪家人们的探究。
林家大湾林四爷
在资料记载中,林彪的祖籍是在福建,唐宋时期才迁至安徽黄冈。
后来随着林氏族人的不断努力,人口的增多与家业的强盛,让这个原名叫做“白羊山”的村子逐渐演变为“林家大湾”,据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便是从这个家族中走出来的。
在这个大家族中,林彪这一支还算旺盛,但他小时候也没怎么过过几天富裕生活。
林家大湾
因为族系人口众多,其父林明卿因为出生较晚,所以并没有被分到多少田产土地,外面虽一直称呼其父为“林四爷”,但实际在实际考究下,这个“爷”的称号更多是后来因为其辈分大,其父兄弟共5人,他排行老四。
林四爷生有6个孩子,林彪之上还有一个哥哥林庆佛,以及一个姐姐林宝珠,由于社会原因,所以林彪一直被母亲林陈氏称呼为“老二”,寓意是家中第二个男娃。
由于林四爷年轻时并没有学习到什么种地技巧,所以林家的日子一向是过的极为清贫,再加上子女众多,所以林彪从8岁左右就开始帮家里干活,这也让十里八乡知道林家有个好后生,那年是1915年。
林彪(右二)一家
林四爷见识比较深远,那个年头动乱太多,所以并不指望孩子们以后靠种地来维持生计,在林四爷的强调下,再穷不能穷教育,于是孩子们被送到了学校读书,但这也加剧了林家的生活困境。
在林彪14岁的时候,其姐林宝珠回到了娘家,也为林家带回来了富裕的道路。
由于姐夫的病逝,姐姐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娘家,这也让刚松一口气的老两系紧了腰带,本来自己的6个孩子刚刚开始能够替家里减轻负担,这大姑娘又带回来两个。
林彪父母
姐姐也是知道家里的情况,这次她回来时,婆家便给了许多财物,足够家里用个一两年的。
但林四爷觉得不能坐吃山空,于是用此钱财与家底存余买了两台织布机,林父学过织布技术,随着年纪的增长,也不打算外出给别人打工了,于是叫回来了在外地打工的大儿子林庆佛,全家一起行动,开始了家庭作坊。
随着全家人的辛苦劳作,作坊逐渐产生收益,生意越做越大,林家也逐渐成长为附近的富户,看着全家丰衣足食的生活,林父感到十分开心,就在他想要继续买进织布机扩大经营时,自己那木讷的二儿子却要离开家乡,远赴武昌,报考军校。
半吊子教书先生
在林四爷的眼中,自己这个二儿子最适合去教书,林彪从进入私塾开始学习后,便成为了“书呆子”,在日常生活中,除却帮助家里人干活外,其余时间都在看书,就是吃饭时,都是一手拿书,一手拿饭。
但在林彪心中,自己从小的便有了自己喜爱的方向,在一些作品记载中,不知是杜撰还是其他,林彪在很小的时候就极为喜欢玩打仗的游戏,自己每次都争着做“司令”,这也极大的锻炼了林彪的军事思维,所以小伙伴们都极为信服他当“司令”,这也为自己日后大兵团作战打下来基础。
红军时期的林彪
虽然这个故事听着很有门道,但不知是否是另有所指,据说其是借鉴了朱元璋的故事,在记载着,朱元璋便是从小喜欢玩此类过家家的游戏,所以为日后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打下来基础。
林父虽然对孩子要远行感到悲伤,毕竟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谁也不放心自己的孩子远去,但他还是尊重了林彪的想法。
在与家人道别后,1922年,林彪考入了武昌共进中学,后续曾因为经济问题被迫休学一段时间,在表哥林育南的介绍下,开始在粤汉铁路子弟小学教书,烈士林育南是林彪三叔的儿子,后在战役中不幸牺牲。
林育南烈士
林彪在此后曾开办夜校,开始接触工人同志,后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并在25年发生五卅惨案后,积极加入游行抗议。
同年,黄埔军校开始招收第四届学生,林彪在汉口党组织的推荐下,毅然投考,并成功加入其中,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在报考前,出于顾虑,林彪也曾与父亲有过书信交流,但遭到父亲的严厉拒绝。
林育南烈士故居
在林四爷看来,自己这个木讷的孩子一旦当兵,必然会遭受其他同伴的欺负,战争是会死人的,这样一个“楞头小子”,很容易被人暗算。
为了儿子的生命考虑,林父坚决不同意,并劝其归家成亲,林父为其问好了一门亲事,也为其在附近城中寻得一教书先生的职务,收入可观。
图片来自网络
但此时的林彪早已深受革命的影响,他向父亲表示,自己水平有限,并不适合教书先生,自己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倒”,让这样的半吊子教人实在误人子弟,自己担不起这样的罪责。
更是劝说父亲,时代动荡,自己应该许身于国,自己还年轻,成亲之事尚早,让林四爷退了这门亲。
平型关大捷显威风
林四爷的担忧很快成真,由于国内政治局势动荡,林彪逐渐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林父知道其选择的道路,因此只得向外人声称自己儿子在战争中失踪,也逐渐打消前来寻找林彪的反动派。
但林四爷一直没有停止对儿子的寻找,在他心中,一直认为是自己没有及时劝住孩子报考军校,这才导致了孩子的失踪。
直到十多年后,林四爷的60寿辰上,家人们才收到了林彪的信件,得知了林彪的近况。
图片来自网络
此时是1936年底,国共开始合作,准备联合抗日,林彪现在是红军大学的校长,也能够将自己平安的消息传回给家人。
此后,林父亲自派自己的儿子林向荣到延安去看望自己的儿子,林彪见到弟弟后,十分开心。林四爷本以为人生马上就可以安定下来了,可战争的爆发彻底打破了他们一家人的安定生活。
当日寇入侵之时,国共开始联合抗日,很快在爆发了平型关大捷,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当报纸上登载着“林彪率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歼灭日寇坂垣师团1000余人”的字样时,林彪的大哥林庆佛很快就将报纸拿给了老父亲看。
图片来自网络
林四爷看着儿子英勇杀敌,感到十分开心,但是他很快又想到这次的对手是日军,他们一旦得知这里是林彪的家,很有可能会丧心病狂的拿家人来要挟林彪,于是在他与全家商讨后,为了逃避日本人,决定全家逃难,前往武汉。
但大儿子林庆佛决心留在故乡守着基业,没有跟随家人离开祖籍地。
一家人奔赴武汉不到一年,便因为日寇入侵而不得已向南奔走,后辗转于多地,直到衡阳乡下才多待了一段时间,在此之间,林父一家拿出携带着的织布机,开始为救国救民的中国军队生产急需的绑腿和棉布。
林彪父亲林明卿
到42年,他们又不得不出走,但这次却由于火车停止运行而将一家人留在了半路,他们在柳州辗转奔波,但林彪母亲林陈氏却因为救助生病妇女,而被感染霍乱,不久后便因病去世,后面由于环境恶劣,陆续有人离开。
最后在绝境中,林四爷决定冒险联系儿子,于是开始向路过的行人传播林彪一家被困的消息,希望得到救援,随着言论被传播,迅速引来了日本人搜查,于是一家只得向周围山里躲藏。
这个消息也渐渐被组织所接收到,林彪已经很长时间没能联系到家人了,于是党组织在考虑过后,不管此传言是陷阱还是谣言,都决定投入力量帮助寻找。
周总理夫妇
在周总理的帮助下,最终赶在大雪封山的前一天,将林四爷一家带入了难民收容所,其后在确定身份后,组织安排他们到延安。
到达延安后,许多领导人都来看望了林彪的家人,毛主席特地给林四爷安排了特灶接风,要知道,那时候毛主席也才吃小灶,这算是党组织对于林父的高规格接待了。
林家到此也算彻底安定了下来,林四爷在建国后便一直住在北平,而大哥林庆佛则一直留在老家,后因突发疾病去世,但家人们害怕老爷子难过,于是只得推脱大哥繁忙抽不开身。
1956年,林彪带着妻子叶群和父亲家人留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林彪一家人合影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林父虽然当时已经年过古稀,但是身体却仍旧十分硬朗。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三年后老爷子极为思念大儿子,想让大儿子趁着过年来北京一趟,然林立果童言无忌,将大哥林庆佛去世的消息抖漏出来,林四爷得知真相后便病倒在床,不久离世。
其他林家族人在林彪的帮助下,大多安享晚年,而在林彪离世后,也没有受到太多的牵连。
至于林彪的女儿们,后续都或多或少受到一点影响,但都在组织的帮助下,成为了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1956年,林彪和父亲,一张罕见的留影,林父年过古稀,身体硬朗》
《【百年党史 · 每日一学】林彪与父母亲的悲欢离合》
《“婆婆嘴”林彪善于造词,基层官兵不识字,却一听就懂》
《林彪亲属现状:原配夫人102岁还健在,两女儿同住北京》
《林彪的家人们——不会种地的“林四爷”》
《林彪的父亲林明卿,头脑非常灵活,让林家成为当地的富户》
《父亲人称“四爷”亲哥沦陷区看守田产林彪家族》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