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读过一段关于应酬的顺口溜,非常有意思,用来形容那些没有眼力见的人:
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敬酒你不喝。
领导唱歌你切歌,领导讲话你唠嗑。
其实在饭局应酬中,不光是面对领导,在任何人面前,只要出现了这段顺口溜中的行为,都是很招人厌的。
应酬不等于喝酒
一说起应酬,很多人的脑海里,立刻浮现一幅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景象。这也是大部分人排斥应酬的重要原因。
但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应酬这种现象,是绝对不可能消失的。
很多人误以为——只有跟同事、领导、客户吃饭,才叫做应酬。殊不知,同学、战友、朋友、亲戚之间的聚会,同样也是应酬。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曾经这样描写过王夫人:“吊贺迎送,应酬不暇。”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吊唁、祝贺、迎来送往等等,都可以归属在应酬的范围之内。
简单来说,所谓的应酬,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和来往。这种交际和来往,是不分对象、形式和场合的。
也就是说,除非你像古代的隐士一样,独自隐居在深山老林之中,连自己亲朋好友都不来往了,才有可能完全杜绝应酬。
既然不可能完全杜绝,那就只能学着去接受。否则,就只能像前面顺口溜中讲的那样,闹了笑话不说,还影响自己的前途和人际关系。
一般来说,在饭局应酬中,即使你滴酒不沾也没关系,但一定不要说以下五种话。
应酬时的5种说话“潜规则”
首先,是不要说劝酒的话。
即使是善于应酬、喜欢喝酒的人,大多都不喜欢被别人劝酒。一旦喝多了,肚子里翻江倒海、脑袋里天旋地转,这种滋味只有喝多的人才能体会。更何况,还是被一个滴酒不沾的人劝酒?
《增广贤文》有云:“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在自己不喝酒的情况下,就不要没事找事地去劝别人喝酒了。
别人喝多了难受,难免会对你心生埋怨;别人喝出问题了,你要承担责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劝酒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其次,不要说扫兴的话。
不可否认,生活中总有一些贪恋杯中之物的人。或者说,别人因为心情高兴,就想多喝两口。但在这个时候,如果你在旁边叫对方别喝了——换做是你,你会不会觉得扫兴?
正如前面所说,应酬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要因为一些扫兴的话,而让整个饭局聚会的气氛变得尴尬起来。
第三,不要说“只喝一口”。
很多人听说过这句话:“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同样,在饭局上喝酒也是如此,要么一杯都不喝,要么就会喝很多杯。
不管你出于什么原因,跟其中一个人喝了一杯,那么其他人要不要喝?跟其他人都喝了,大家一起碰杯的时候,你碰不碰?
所以,应酬的时候,态度一定要坚定、强硬。说了不喝,就一口都不喝。
第四,不要质疑其他人。
在很多饭局中,有的人不得不喝酒,但又不想喝醉,怎么办?他们就会在喝了几圈之后,开始装醉。
这个时候,如果你是滴酒未沾的人,一定是饭局上最清醒的人,千万不要去质疑对方有没有喝醉。这种在众人面前揭穿对方、让对方难堪的行为,只会为你自己埋下隐患。
最后,不要指手画脚。
无论是哪一种饭局,通常都有一个核心人物。这个核心人物,要么是地位高的人,要么是买单的人。
如果你不属于这两种人,就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点菜、怎么喝酒了。插手太多、说话太过,就是喧宾夺主——就算是亲朋好友,也会反感这样的行为。
结束语
应酬不等于喝酒,但很多时候,应酬又不能不喝酒。
如果你是一个会喝酒的人,相信你多少也知道应酬中的一些潜规则;如果你是一个从来不喝酒的人,就一定要牢记前面所说的五个原则。
总而言之,在饭局聚会上,喝与不喝,都是个人的选择。但在应酬中,不该说的话别说,不该做的事别做,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