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俄语: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德语:Schlacht um Moskau)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1941年9月-1942年1月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 [1]
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1月20日)。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红场
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军队超强的忍耐力和顽强的抵抗精神令德国人始料未及。此前德军在横扫西欧的战场上,从来没有遇到过像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虽然苏军投降的人数也很多,但他们投降的时候往往已经是彻底无路可走,否则就一定要顽抗到底。这与此前欧洲战场上那些全副武装举手投降的军队完全不同。
甚至在1941年11月初,正值莫斯科会战的关键时刻,180万德军,1700辆坦克,1390架飞机,14000多门大炮和迫击炮,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德军坦克距莫斯科只有25公里。为了鼓舞士兵的士气,斯大林毅然决定:阅兵。时间就在传统的十月革命节。1941年11月7日,苏联莫斯科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数十万红军官兵走过主席台接受斯大林等苏联党政领导人的检阅,而后直接开赴战场。而自莫斯科保卫战开始以来,首都日夜面临威胁,部分政府机构与外交使团已经撤出了莫斯科。但斯大林仍然留了下来,指挥着这场对苏维埃政权生死攸关的重大战斗。“斯大林还在莫斯科!”这已经成了鼓舞首都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
莫斯科市民也被动员起来。在3天之内,组织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发动60万人围绕莫斯科城修筑起三道防御工事,其中妇女的数量占了四分之三。 到10月末,仅妇女儿童就构筑了700公里反坦克堑壕,挖掘了300多万立方米的泥土,修筑了3800余个临时和固定火力点。处于防御状态的莫斯科城,被街垒、路垒、工事严密地封锁起来,食品因此严重短缺。
1941年11月29日,朱可夫致电斯大林下达反击命令,当晚,斯大林下达反突击的命令。
1942年4月,进攻莫斯科的德军伤亡人数达50万人,被苏联红军赶到了距离莫斯科100乃至350公里以外的地带。而苏联付出了伤亡和被俘70多万人的惨重代价,却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