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除夕,一起去《大海追鱼》吧!

央视纪录
央视纪录
2022-01-30 12:49:16
|
央视纪录频道官方账号

如果你年少时的梦想是做一名乘风破浪的水手,那么当你听见这声口令时,一定会热血沸腾:

“Let go !”

这是船长发出的口令,听到这声信号的船员必须立刻撒下巨型渔网,这张巨网是围网渔船的灵魂,也是围捕金枪鱼的利器,打开后能套下整栋金茂大厦,堆起来有三层楼高,需要六辆卡车运输。

一旦巨网入海,船员们的精神便高度紧张,应对着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同时期待着日思夜想的“大网头”。

农历十五涨大潮。早上,海上又刮起了西北风,顺风顺水的好日子,“中太6”号终于等到了拔锚起航的最佳时机。

这艘刚刚下水的围网捕鱼船,将载着30多名船员,前往3500公里外的南太平洋,追捕热带金枪鱼。

驾驶台上,卫星遥感器高空探测,海鸟雷达低空搜索,彩色声呐快速识别鱼群,这“上天入海”的超级组合,全都是为“深海猎人”量身定制的。

在未来2年的航程中,“中太6”将赴中西太平洋作业,途经巴布亚新几内亚、密克罗尼西亚、所罗门群岛等地。

除夕,一起去《大海追鱼》吧!00:35
除夕,一起去《大海追鱼》吧!

纪录片《大海追鱼》预告片

开门红:一网不逮鱼?

为了鼓舞士气,船长邱国军决定率先打下第一网。

巴布亚新几内亚渔场,是金枪鱼主要的集聚区之一,即将捕捞这种难得一见的深海游鱼,船员个个摩拳擦掌。

热带金枪鱼喜欢在海面漂浮物附近集群,根据鱼类这一习性,人们将类似“漂流木”的人工集鱼装置固定在海面,装置上的卫星浮标会定时传递方位、鱼群数量等信息,这种定点捕捞方式,又叫“流木”捕捞。

金枪鱼白天一般在260米左右水深活动,夜间上浮。

拂晓时分,是下网捕鱼的最佳时机。小艇缓缓地向集鱼器靠近,绿色的荧光灯照亮了附近的海面,受灯光的吸引,鱼群慢慢聚集……

半个多小时“诱鱼深入”,探鱼器测出的鱼群数量、密度和水流的速度完全符合捕捞的要求。时不我待,邱船长一声令下:“Let go !”

下网捕鱼,1号艇拉着网具飞速向目标外围包抄。围网捕鱼讲究快、狠、准。

穿过月黑风高的海面,牵引围网的缆绳被连接到母船上,就在大家试图用钢缆加固时,意外发生了:

连接上纲浮球的钢丝被拉断,围网无法合拢,鱼群开始逃逸,最关键的是,围网一旦从上纲和浮球上脱落,网具就会彻底坠入深海。

至此,船员们的工作重点从“捕鱼”变为“救网”,大家谁也没有料到,第一网会以这样的方式收场……

杀手锏:二网下小雨?

自打进了所罗门群岛海域,鱼群就像中了魔法,消失得无影无踪,“中太6”号连续数日一无所获……

邱船长决定使出杀手锏:捕捞浮水鱼。追捕在海面上快速游动的鱼群,这种“耗时耗油”的捕捞,需要一点运气,但一网下去就是一两百吨的大网头。

船员每天在瞭望台上,通过观察海鸟的飞行姿态来判断是否有鱼群,这种“追鱼游戏”给枯燥的海上生活增添了一点乐趣。

“报告老大,左前方60度发现一大群鸟,可能有浮鱼,可能有浮鱼!” 这是几天来,邱船长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渔船向目标全速前进,而远处几艘外籍渔船也向这里驶来,邱船长决定先下手为强。

“Let go !”

鱼群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拖着围网的快艇, 必须将它们的逃逸路线围堵起来。大副赶紧扔出水下染色棒迷惑鱼群。

前有水下幕墙挡住去路,后有母船与快艇张开的围网,四处逃生的鱼群,开始急速下潜,通常底纲收拢需要30分钟时间,这时往往是深海猎人与金枪鱼博弈的关键时刻。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邱船长下令所有船员上甲板收拢底纲。

就在鱼群下沉到围网底部前,底纲终于合拢了!

心心念念的大网头就要起网,可不知为何,今天的网特别重。

鲸鱼是海洋保护物种,按照国际公约,必须要放生,但是它块头很大,必须要在水下放生,避免对它造成伤害。

邱船长期待已久的大网头捕捞,就这样被几条鲸鱼给搅黄了,快艇进水,无法继续驱逐鲸鱼,邱船长只得下令:打开底纲,放生围网里的鲸鱼和金枪鱼……

三网:三网?三网不剧透!

除夕

打开电视机,一起去追鱼吧……

纪录片《大海追鱼》

带你领略更多渔人与海的动人故事

纪录片《大海追鱼》

1月31日-2月6日

每晚19:03

敬请关注

欢迎上央视频纪录TAB

观看纪录片

扫码直达

监    制丨张雪梅 杨春果

主    编丨杨畅

责    编丨蔡天然 罗维

撰    稿丨张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