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湖北恩施悬崖上的村庄,当地人将墓盖在房子边,保留传统习俗

跑进风景错过你
跑进风景错过你
2021-08-29 07:20:23

在湖北恩施境内保存着上百座独特的古墓,这些墓葬有的置于水边林间,有的置于院舍两旁,有的甚至修在正堂中央,呈现出人鬼同住一屋的奇特现象,而这样的习俗在当地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村民们早就把墓碑当做放在家里的家具一样。

古墓的地址位于湖北省与重庆市的交界处,一个叫鱼木寨的地方,远远看去好似一只巨大的鲸鱼,遨游在天地之间。

早在明朝时期,鱼木寨里居住着成氏一族,他们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来到山野,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后来因为不服土家族首领马千乘的管理,遭到进攻,然而这里的山势险峻,想要攻入寨中并非易事。

鱼木寨的山体是由易崩塌的褐色沙岩组成,经过上千年的风化,沙岩掉落形成了巨大的断崖绝壁,四周悬崖的落差达到上百米,只有前后两条狭长的山脊可容人通过,成家人在山脊上用石头建起了厚重的防御碉楼,只要在碉楼里屯上少许兵力,便可以阻挡住千军万马的来犯。

马千乘眼看正面无法攻入此寨,便采用围困的办法,想逼寨里的人断粮而出山投降,然而鱼木寨内有水源,有梯田,村民们还在山上养鱼养鸭,生活完全自给自足,就算数月下山,依然可以照常生活,所以从古以来,想要攻进鱼木寨,犹如缘木求鱼,鱼木寨也由此得名。

独特而险峻的自然地理环境,让鱼木寨与外界的联系相对较少,当地人们一直延续着古代传统的生活方式,因此有许多古迹得以保留下来。

在皇帝统治时期,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贫民百姓,家中如有长者过世,都要回家守孝三年,这种厚死薄生的传统观念,在鱼木寨延续了上百年。

土家人一旦过知天命的年纪,就要开始为自己准备未来的居所,这是对生死看淡的一种豁达体现,土家族认为生命的终点即使永恒,所以生前住的好不好不重要,但是死后一定要修建一处华丽的归宿给自己居住。

穿过一片茂密的松树林,就可以看到寨中最知名的向梓墓,它是向霖斋花了三年时间为父亲修建的一座豪华古墓。

清朝末期向霖斋通过科举考试考入了北京国子监学习,他功成名就后为父亲争取了皇帝钦赐的九品官衔,在当时向氏一族成为了鱼木寨里的最高管理者,向梓死后,就被埋葬在这里。

墓的高度达到6米,四周由工匠精致的雕刻出戏曲中的故事人物,异常精美,像这样的古墓在中国确实相当罕见,墓的上方雕刻着“皇恩宠锡”匾额,仔细观察后会发现这座墓有些不同寻常的地方,在墓碑的顶端内侧,有一个由凤首龙身组合而成的福字,直径达到1米,周边刻着八卦的图案。

在帝王统治时期,龙与凤是皇家地位的身份象征,只有拥有纯正皇室血统的人才能使用龙凤的图纹装饰,向氏一族把龙凤的图纹刻在自己的墓碑上,是希望以此来寓意向氏的子孙后代能够成为人中龙凤。

在向梓墓的不远处是他妻子阎君的墓,也是向霖斋为其修建的,只是向霖斋为父母修建如此华丽的墓碑,却没有为自己留下一座精致的墓葬,向霖斋被葬在哪里至今无人知晓,由此可以看出土家族人恪守孝道的传统美德。

鱼木寨中现存最大的古墓要属双寿居墓,它是寨中巨富成永高夫妇的合葬墓,成永高因为勤劳肯干生前积累了大量财富,在古稀之年将自己的家业分给几个儿子后,就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归处。

双寿居始建于清朝1866年,这座大墓原本修在房屋的正堂中央,是和房屋一同修建起来的,后来因为外围房屋倒塌,变成了今天裸露在外的模样,建在堂屋中央的墓葬方式在土家族被称作碑屋,因为土家族人把死亡当成一种解脱,脱离了尘世的烦恼和疾病的折磨,也被当做是一种喜事,所以也就不怕和死去的人同住在一间屋子里了。

双寿居的占地面积达到100平方米,是由上百名工匠耗时三年建成,现在的墓碑上方还保存着6出戏剧故事,500多个人物的镂空雕像,这样的墓碑就算和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碑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双寿居是土家族文化和石雕艺术的集中展现,现在更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原来的成永高夫妇在墓内藏有大量的宝藏,把墓建在厅堂中央也是为了方便族人看管和祭拜,但是随着时光的变迁,族人们渐渐搬离了祖屋,墓碑也被盗墓贼破坏,墓内的宝藏已经不知踪影了。

在鱼木寨还有一项非常引人注目的习俗,叫做活夜,这是一种给60岁以上身故老人的特殊典礼,在清朝时期,男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5岁,女的有50岁,能活到60以上的便可称为寿星,凡是村中有寿星去世,全村人都会到场来喝寿星的“喜酒”,其族人无论多远都会赶回来和家人团聚。

在那个没有任何娱乐设施的年代,做活夜更是被视为一种快乐的典礼,到场的亲人载歌载舞,留下的只有快乐,没有悲伤。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受到时间和经济的限制,已经越来越难把族人们聚在一起了,如果有一天你也来到恩施,不要忘了,到这里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