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值得警惕!世乒赛预选赛出现了一大重要提示:双打比的不完全是实力!-乒乓国球汇

乒乓国球汇
乒乓国球汇
2023-01-14 08:26:21

进行了一个星期时间的德班世乒赛亚洲区预选赛结束了,由于赛制安排是先确定种子席位,其他选手进入种子选手小组,所以比赛的悬念很小。

第一天进行的双打(包括混双)中,大部分选手都是4-0和4-1的比分战胜对手,实力的差距还是肉眼可见。而到了国乒几对组合比赛后,却没有那么顺利,马龙/袁励岑和印度选手打了一场4-3,王楚钦/孙颖莎,林高远/王曼昱也都是4-2战胜对手。

有些球迷朋友会说,赢下来了就好。但是问题在于:国乒长期给外国选手一种很难战胜的感觉,如果他能从你手上拿下两三局,那他就看到了战胜你的可能性。

而从这几场比赛中(以下还要翻阅历史的几场比赛),不难发现,国乒球员的绝对实力和个人世界排名,都远超对手之上,那为什么还打得场面胶着?

在这里先抛出答案:双打比的不完全是实力,而是两个人组合后的不确定性。当然,实力是基础,但是其他一些小因素往往是决定比赛胜负走向的关键。

为什么要刻意提:两个人组合后的不确定性。打个比方,我们能想到单个选手发挥到最好是什么样。就拿大赛型选手柳承敏来说,我们能做最艰难的准备,考虑柳承敏又“杀疯了”来做准备,那一定是预估柳承敏步伐更快、判断更准、上手更主动、正手威胁更大、反手的一板抽也上台率更高。

因为单个选手的特点摆在那,比较好预估,即便是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也超水平发挥的奥恰洛夫、林昀儒,也还是被马龙、樊振东稳稳的拿下。

但两个人组合后,能打到什么程度真的不好说。你能想象2015年苏州世乒赛上,森园政崇、大岛佑哉能和巅峰时期的许昕、张继科打到决胜局,并且率先拿下两个赛点吗?这俩人看单打实力都很一般啊。

2007年全国锦标赛混双决赛,王励勤/郭跃对阵郝帅/刘诗雯,前者两人都参加过奥运会的双打项目,不仅都在当打之年,而且力量优势绝对突出,但最后还就是进攻质量弱一些的郝帅,加上16岁的刘诗雯获得了冠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单半决赛也是想不到的一场,此时还没什么名气的梅兹,搭档图格威尔,差点把最后的冠军马琳/陈玘掀翻。作为球迷,怎么都觉得,左横右直搭档的马琳、陈玘绝对占优势,应该不会遇到什么困难。

其实不难看出,每个奥运会周期各个协会都在小比赛中尝试不同的组合,哪怕是实力型选手并不多的一些协会,也在不停的拆分组合。这一年多时间里,王楚钦和女队的五大主力也是组合了个遍。目的还是发现,哪些选手组合在一起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