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陈奕迅的《孤勇者》是怎么成为“儿歌”的?

音律屋
音律屋
2022-05-09 20:18:40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 亿谦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孤勇者》里的这一句歌词,已经成为了“时代金句”,你可以互联网上任何一个角落里看到它,并被解读成各种各样的文本。

它可以是词作者唐恬本人的心路历程,也可以是医护工作者面对疫情的无所畏惧,它可以是各行各业孤胆英雄们的真实写照,也可以是每一个普通人面对生活的坚忍不拔。

总之,它引发了巨大的共鸣,从音乐平台到社交短视频、从微信到微博,穿越互联网上每一处平台壁垒,创造了超过30亿的播放量,让《孤勇者》成为今年以来最火的歌曲,在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上创造了连续11周冠军及蝉联榜首12周的好成绩。

《孤勇者》的“出圈”已经毋庸置疑,更有意思的是,这首歌还成功的进入了课堂,在小学生里的传唱,以至于,陈奕迅自己都不知道,原来他唱了一首“儿歌”

《孤勇者》当然不是“儿歌”,它是一首“好歌”,一首从作曲、作词、演唱到编曲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优秀作品,而回顾《孤勇者》从发布到出圈的全过程,我们看到的是,时代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A

出圈

2022年3月28日,陈奕迅发了一条:听说我出了首儿歌?这是陈奕迅今年以来发布的第一条微博,他用这样一个方式,回应了当天的一条热门微博,“陈奕迅:万万没想到,我竟然唱的是首儿歌。”

在那条微博所配的视频里,一群小学生正看着电视,齐声合唱动画片《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的中文主题歌《孤勇者》。这首被网友们称为“难唱”的歌曲,在小学生们的口中,却毫不费力,听起来,对于《孤勇者》,他们很熟。

《孤勇者》的“出圈”并不意外,今年以来的排行榜成绩已经说明了它的热度。新观早些时候的一篇文章里已经提到过,今年第一周,《孤勇者》占据了各大音乐平台热歌榜第一的位置,而在这个多平台联动的用户行为导向影响榜单成绩的年代,11周连冠的结果背后,必然是全平台的覆盖。

事实如此。在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上,《孤勇者》的评论量都超过10万,在抖音平台上,这首歌被173.3万用户用来制作短视频,相关话题播放量超过33.8亿次。在微博上,话题 #陈奕迅都不知道唱的是儿歌#上线才一天,阅读量就超过了3亿。

庞大的数据量证明了,发布至今,《孤勇者》已经完全跳出了原生圈层,从一首游戏题材动画片主题曲变成了一首全民共赏的“国民级作品”,因此带动了互联网上的全民参与,并最终落脚到最终落脚到“小学生合唱”这个话题上。

这是歌曲泛年龄层传播的结果,是“出圈”的必然。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歌曲在互联网上一层层穿透的背后,创作者和演唱者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B

创作

谈到《孤勇者》的创作,负责作曲和编曲的钱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在写曲的时候就希望它是一首既有情感输出又很燃很炸的歌,想做一首‘中文语境的流行电子燃曲’”

钱雷(作曲、编曲)和唐恬(作词)

“燃曲”的定位跟《孤勇者》的“身份”有关,这是一首为动画片《英雄联盟:双城之战》订制的歌曲,从片名可以看出,这必然是一部跟“战争”有关的片子,其属性也必然是“燃”。

但钱雷对于歌曲的处理,却如同他自己所说,并没有一味的“燃”,而是考虑了中国听众的欣赏需求,将情感输出和情绪传达做了一个巧妙的融合:主歌是比较抒情的部分,随后歌曲进入了一种紧凑的递进结构,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明显的节奏变化,前半程舒缓悠扬,后半程铿锵激昂,既朗朗上口又刚劲有力。

陈奕迅非常善于驾驭这样的作品,练过男高音的他,在演绎大跨度歌曲时,在处理输出情感时能唱得温润如水,在传递情绪时也能够让人热血沸腾。歌曲《浮夸》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而在《孤勇者》这首很多网友都反映“难唱”的歌曲里,陈奕迅的表现可谓沉稳老练,从头到尾,哪怕情绪再高昂,他也处理得“四两拨千斤”。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