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日新版和田玉国家标准GB/T38821-2020《和田玉 鉴定与分类》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新标准的发布,虽在意料之中,但在行业内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作为标准牵头研制单位,针对标准发布后行业内反馈的几个问题做一下解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说一下新标准里的三个第一!
1
第一次把行业俗称“糖色”变成了行业术语。糖色是指天然成因的铁、锰质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浸染,使和田玉整体或部分呈现的红褐色、褐色、褐黄色或黑褐色等颜色的统称。因其很像是红糖水的颜色,因此行业上习惯上把这种沁色称之为红糖色或者糖色。糖色在和田玉中具有其特殊性,和田玉分类中其他几个颜色品种都是原生色,唯独糖色是次生色,而且又跟每一种颜色的玉种都有关系。此次在新疆地方标准DB65/035-2010《和田玉》的基础上,把糖色一词变成规范术语,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图一:和田玉中色调深浅不一的糖色
图二:和田玉中的糖色和皮色
2
第一次把翠青玉作为一个品种纳入和田玉分类。翠青玉最早出现在青海产和田玉中,面世之初因为很多人没见过这种颜色的和田玉,很长一段时间都把它当作“假货“,以至于很多做玉的雕刻师见到翠青的部分都把它切掉抛弃。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太可惜!最近几年,随着和田玉行情看涨,翠青这个品种也逐渐被行业内认知,且深受大家的喜爱,行情一路看涨。此次标准研制过程中,有几位专家强烈建议把翠青玉单独作为一个品种列出,也是无可非议之事。
图三:翠青玉
3
第一次使用汉语拼音,作为术语的英文翻译。在标准的研制过程中,术语的英文翻译,一直是个很头痛的问题,有些术语,怎么翻,都觉得意思表达的不够准确。比如“糖色“,原意是指红糖水的颜色,翻译成:brown sugar woter color, brown sugar color,觉得有点可笑;按照字面翻译成:sugar color,又不能完全表达实际,有人建议翻译成:caramel color,意思表达似乎准确了,可跟原意又相差甚远。还有如青白玉、翠青玉等,几种翻译都很难满意。考虑到和田玉是唯一我们中国人有话语权的珠宝玉石品种,现在我们都在讲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那就干脆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命名,术语翻译全部使用汉语拼音。我们可以接受很多外语的音译词语,让老外们也接受一下我们的音译吧。
新国标颁布之前,和田玉行业内现行有效的标准主要有新疆地方标准DB65/035-2010《和田玉》,国家标准GB/T16552-2017《珠宝玉石 名称》和GB/T16553-2017《珠宝玉石 鉴定》,此次发布的新标准,与以上标准相比较,主要有三处不同之处。
01
和田玉的定义不同
GB/T38821-2020《和田玉 鉴定与分类》第3.1条给出的和田玉的定义: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可加工成饰品的透闪石矿物集合体,次要矿物可为阳起石,可含少量方解石、透辉石、石墨、黄铁矿、铬铁矿、磁铁矿、石英、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硅灰石、磷灰石和石榴石等矿物。折射率1.60~1.61(点测),密度2.95(+0.15,-0.05) g/cm3。新疆地方标准DB65/035-2010《和田玉》给出的和田玉的定义:系指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成因特殊以微晶-隐晶质透闪石为主的玉石。GB/T16552-2017《珠宝玉石 名称》3.1.1.2条给出的天然玉石的定义是:由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可加工成饰品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相比较而言,新国标里给出的定义更加准确,更加符合市场实际,也更能被业内人士所接受。
02
和田玉的分类不同
GB/T38821-2020《和田玉 鉴定与分类》将和田玉分为: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黄玉、糖玉和翠青玉八个大类。
新疆地方标准DB65/035-2010《和田玉》将和田玉分为了: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和糖玉八个大类,同时又根据不同品种和田玉带糖色的多上,将其进一步分为了14个小类。
国标GB/T16552-2017《珠宝玉石 名称》中则将和田玉分成了: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糖玉和黄玉7个大类。
03
矿物成分不同
GB/T38821-2020《和田玉 鉴定与分类》第4.1.1条,和田玉主要由透闪石组成,次要矿物可为阳起石,可含少量方解石、透辉石、石墨、黄铁矿、铬铁矿、磁铁矿、石英、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硅灰石、磷灰石和石榴石等。新疆地方标准DB65/035-2010《和田玉》第8.2条,和田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国标GB/T16553-2017《珠宝玉石 鉴定》,软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阳起石。新国标把和田玉的主要成分定为透闪石,一是符合实际,二是避免了和田玉的范围扩大化,更加有利于和田玉市场健康发展。
— THE END —
文章来源:国家和田玉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