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西游记》中,唐僧有81难考验,其中有一劫难应在女儿国身上。《西游记》拍成电视剧之后,女儿国国王的美丽多情深得许多观众的喜爱。这不禁惹人遐想,是否有女儿国的存在。
当然,女儿国只是存在于小说中的幻想,并不真实。但艺术来源于现实,玄幻的内容也是现实的映射。
在唐宋的文献中就记载了一个名为“女王国”的国家,不知道女儿国是否来源于此。这个“女王国”,在今天的云南南部的泰国等地,它还有个很“土”的名字,名为八百媳妇国。
在历史上,八百媳妇国便曾与元朝发生过战争,引起了西南地区土司的大叛乱,后来被元朝招降,臣服于元朝。
一、南方的“女儿国”
在唐代樊绰的《云南志》一书中,就有关于女王国的记载:
“女王国,去蛮界镇南节度三十余日程......蛮贼曾将二万人伐其国,被女王药箭射之,十不存一......”
在唐朝时期,这个女王国离“云南”有三十天的路程。上面还专门记录了一个女王国的故事,说曾经有两万人来讨伐女王国,被女王国的的人用毒箭打退。
这个国家之所以叫女王国,顾名思义,便是因为这个国家由女子称王,管理国家。
随着时代发展,女王国也日趋衰落,在宋朝晚期,最终被一个名为哈梨奔猜国的国家吞并。
在泰国的历史记载中,哈梨奔猜国也被称为“兰纳王国”。“兰纳”在泰语里意为“百万稻田”,是粮食丰富的意思。
而中国因为长期与这些地区交流断绝的缘故,在元朝与这个地区展开外交时,仍然用唐朝时期的眼光来看待,认为这是曾经的女王国,将其称为八百媳妇国。
为何叫这个名字,不继续叫女王国?
在《明史》中有过专门的解释:
“世传部长有妻八百,……,各领一寨,因名八百媳妇”。
大致是指,这个国家的国王有八百个妻子,他让这些妻子各自管理一个地区,因此被称为八百媳妇国。
古代的皇帝后宫里面,三宫六院有3000佳丽,与皇帝相比,这个国王的老婆确实不算多。但让她们管理国家,这让这个国家外在影响展示之下,出现女性过多的错觉。
在《新元史》中也提到:
“八百媳妇者,夷名景迈……世传其长有妻八百各领一寨,故名”。
或许是发音的问题,这个景迈,实际上就是今天泰国的首都清迈。八百媳妇国大概就是泰国的前身或者泰国的一部分。
在《新元史》在记载八百媳妇国的范围,称其:
“东至老挝,……,南至波勒蛮,西至大古刺,北至孟艮府。”
总的来说,就在今天泰国、老挝、缅甸等地区。
在《明史》中记载,八百媳妇国的国民“好佛恶杀”,其境内“寺庙数以万计”,可见,早在那个时期,佛教就已经在当地流传。
关于“女儿国”、以及“八百媳妇”的说法,后来有学者认为,在西南地区的苗族、傣族等许多少数民族,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留着过去母系氏族的文化习俗,以至于女性地位并不低,和男性一样能够获取国家的管理权,参与社会政治。
虽然被视为“女儿国”,但八百媳妇国国力和军事战斗力并不弱,曾经纵横欧亚、征服大宋的蒙古铁骑,也在其手中折戟。
二、元朝与八百的战争与外交
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在灭宋之后,依靠战争发家的蒙元帝国便想故技重施,发动对外战争,使“海内海外诸国”臣服。
但元朝初立,根基并不稳固,关于这个问题,便在朝堂之上掀起了是否发动战争的大讨论。
据《元史》记载,有朝臣主张:
“兴兵讨暹国、罗斛、马八儿、俱蓝、苏木都剌诸国”。
暹国、罗斛都是今天泰国的一部分,苏木都剌则是今天的苏门答腊岛,马八儿和俱蓝是古代海上灭亡的小岛国。
但遭到了大臣迦鲁纳答思的反对,在迦鲁纳答思看来,这些小国家哪怕讨伐成功,也不能带来太多的收益,反而白白消耗兵士的性命,不如派遣使臣招降,如果不臣服再进攻,也不晚。
最终,忽必烈采取了迦鲁纳答思的建议。
也许是元朝的外交政策过于强硬,周边的诸国的对于元朝十分抗拒,这其中就包括八百媳妇国。于是,崇尚暴力征服的元朝决定通过武力迫使诸国臣服,先后对安南、占城、日本等国发动了战争,但并不效果并不显著。
公元1282年,元朝发动了对八百媳妇国的战争。
西南山地的地形使得蒙古人的骑兵无用武之地,山林间的瘴气、湿热的气候引发的瘟疫,以及远距离的攻伐带来的后勤压力,西南的用兵对当地的侵扰……
以至于元朝的征讨往往徒劳无功,反而因为讨伐八百媳妇国,引发了西南地区土司的战争,最终讨伐八百媳妇国之事宣告失败。
此后,元朝对八百媳妇国的逐渐由“征讨”政策转变为归降为主。
公元1312年,八百媳妇国主动遣使入朝,元朝与八百媳妇国实现了进一步接触,外交关系得到改善。
在之后的数十年里,尽管因为西南边塞滇南动乱而使双方联系短暂中断,但是在招抚政策的影响下,八百媳妇国对元朝认知不断加深,继续臣服与元朝,还多次派遣使臣前来朝拜,双方关系日益密切。
公元1331年,元朝在八百媳妇国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在当地设置土官机构,给了上层贵族相应的官职,实行羁縻统治(相当于自治区),双方的政治关系进一步加深。
然而,到了元末,元朝的衰亡,使得八百宣慰司脱离了云南行省,到今天成为泰国的一部分。
三、元朝民族融合的真实写照
在传统天朝上国的思想认知下,中央王朝往往对周边民族地区有着偏见,甚至提出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等理论。
元朝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前身的蒙古帝国,势力纵横整个亚欧非地区,在外交上更加开放包容。
因此元朝在在继承汉文明的基础上,打破传统了对于“夷夏之防”的理论,开始积极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外交,但强硬的手段,使得这些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的过程有些曲折,但不可否认的是,地区的交融始终在继续。
在与八百媳妇国的交流过程中,既有战争冲突,也有和平往来,最终,元朝通过土官制度,将处于滇南的荒徼之地的八百媳妇国,重新纳入到边疆治理体系当中,开启了中国西南边疆治理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外交治理的新篇章。
在这个过程中,原本流离于中央王朝的滇南地区逐渐接受中央的统治体系,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八百媳妇国控制的湄公河区域,地理位置十分关键,是进入中南半岛的重要门户。
元代与八百媳妇国的交流过程中,元朝正式打通了连接云南和中南半岛的湄公河要道,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民族的往来,增强了古代中国在湄公河流域的影响力。
小结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和960万平方公里偌大土地的“大家庭”。而这一切的出现,并非一朝一代的努力,而是中国二十多个王朝,56个民族,几千年悠久岁月下,齐心协力的结果。
正所谓“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元朝对八百媳妇国的外交,正是数千年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真实写照,中国能有今天这样庞大的疆域,也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而来。
参考文献
【1】《元史》,宋濂
【2】《明太祖实录》
【3】《招捕总录》
【4】《新元史》
【5】《明史》,张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