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明代钱币为什么只有“通宝”,没有“元宝”和“重宝”?

古泉觅珍
古泉觅珍
2022-03-18 18:25:09

在前两篇文章中,笔者主要从明代钱法制度和明代长期实行的“钱禁制度”这两个方面,解析了明代在铜钱铸造上,个别年号缺失、整体铜钱铸造量少,以及明中期后,以称重为主的白银作为明王朝主导货币的原因。这期文章,笔者就从大明帝国成立之前,所铸造的铜钱“大中通宝”入手,来讲解这段朱元璋创业时期,即朱元璋称吴王时期的钱法制度及背后的隐喻。

大中通宝折十 背下豫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朱元璋在吴王时期铸造的大中通宝,基本上确定了洪武朝铸造洪武通宝的制式和面值。这一点可以从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这两种钱币上的纪地、纪值、重量、尺寸上得到印证。同时它也确立了有明一朝,在铜钱钱文制式上,只铸“通宝”,不铸“元宝”和“重宝”的制度。因为封建社会普遍有“为尊者讳”的成法,而有明一朝对这一成法更为讲究。所以明朝所铸的铜钱,在钱文上,为了避朱元璋大名中的“元”字和朱元璋小名“朱重八”里的“重”字。便弃用了,自唐末以来,钱文制式上的“元宝”和“重宝”制,只行“通宝”制,此举实为历代钱文制式之创举,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有明一朝,中央皇帝集权制度已经达到了空前。

洪武通宝

因为此文提及了大中通宝对明代钱币制式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介绍一下大中通宝铸造方面的历史知识。首先,大中通宝是在元末至正十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在占领江苏、安徽等地后,朱元璋在应天府设宝源局后开始铸造。后又于至正十四年,公元1364在江西开炉鼓铸,且在明朝成立后亦有铸行,据史料记载其停铸于洪武八年。整体而言,大中通宝其材质多为青铜,钱文楷书,共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种面值。其钱背会铸有各铸局地名简称,以示区别,目前发现的钱背纪地文字共有“京、济、鄂、豫、浙、福、广、桂、北平”这九种文字。

大中通宝小平钱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大中通宝及有明一朝为何只铸通宝制钱币的浅析,下期文章,笔者将详述“大中”年号的来历和这个年号背后的隐喻。

万历通宝,直“厂”历版别

众得古泉第一拍

零元起拍

5元一手

欢迎前来捡漏

感谢您的捧场~

点击文章中任意一张图片,即可跳转拍卖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