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晃
2021年9月6日,香港养老院一个老人被转送到急诊医院,经过抢救无效后死亡。
这个老人是90年代著名的北大教授,经济学家洪君彦。提起他的名字可能了解得不太多,但是肯定有人听过他的女儿洪晃。
洪君彦享年八十岁的人生里,他年轻时风光威风。关于他的晚年生活,她的女儿是这样回忆的。
“爸爸中风以后,很多事情不能自理,从床上到轮椅要用一个布兜,先塞到屁股底下,把身体吊起来,然后再放在轮椅里面。”
洪君彦、洪晃、章含之
洪晃看见一向和蔼可亲的父亲,在病痛的折磨下,除了日渐消瘦外,甚至可以说没有一点活着的尊严。
后来洪晃发表言论:“如果我老了,也要住到暗无天日的高楼养老院里,那我宁愿死。”
洪晃有这样的感慨,也不全是因为父亲的逝世。其实在不久前,她也经历了一次和母亲的告别。
她在经历双亲相继离世后,曾慎重地思考过生死问题。
她要怎么死去呢?首先和自己爱的人告别,然后非常有自主决定权的,带着尊严的离开。
洪晃
关于死亡,洪晃从来都不避讳这个话题,并说应该直面应对,就像大象死亡前能提前赶到象冢一样。
人们对于洪晃的评价是多元的,她用自己告知生活的方式,酣畅淋漓地为了自己活了一遍。
那么洪晃究竟是谁?我们应该从哪里了解她?
2009年章子怡深陷泼墨门,换角门,诈捐事件。她是首先连续在博客发表言论力挺她的人。
她和章子怡并不是熟人,完全是凭借着几面之缘建立起来的信任,她就是这样有个性。
洪晃
洪晃坦言章子怡配上国际明星的头衔,而我们有时候人性思想过于狭隘,只是单纯想要摧毁好的东西。
当洪晃明确站出来力挺章子怡的时候,她确切地表示外国人因为玛丽莲梦露而骄傲,对于国际明星,我们也应该是骄傲的,而不是蒙蔽双眼一味的打压。
叛逆的洪晃在中国一直很红,即使她不身处在娱乐圈,但是江湖也处处有她的传说。
她的个人博客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甚至点击量过亿。
洪晃从来不避讳媒体,身上有一股子乖张和活力,她的观点热辣新鲜,关注度一向很高。
洪晃
她曾经毫不留情地怒怼王思聪,从不同的角度剖析男人,并且发表“女人应该睡够五个男人才够本”的言论。
这个观点惹得大家一度热议,她丝毫不在意媒体和外界的断章取义,只是单纯地讨论人性问题。
面对媒体和外界的讨论,洪晃本人却是活得通透,并且底气十足。她凭借着睿智和学识,硬是在家族中的事业上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提起洪晃,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她的家庭背景,她出生在北京最著名的史家胡同51号院,这里住的人物大多数非富即贵,并且享誉盛名。
章含之
她的母亲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养女,章含之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名媛,她担任过领导人的外文老师,二十五岁在清华任教,并且作为中国代表团之一,亲身经历中国恢复联合国大事件。
洪晃曾经表示,她的母亲是真正的名媛,出身家教都无可挑剔。母亲勇敢拒绝不幸福的婚姻,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
章含之在第一段婚姻结束后,嫁给了当时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就这样洪晃从学识家庭进入另一个高干家庭。
章含之乔冠华
洪晃没有按照大家期待的那样,作为一个标准的名媛培养。实际她九岁就住进了寄宿学校,十二岁作为留学团,去了美国学习,并且拿到高额奖学金,和很多名人成了校友。
1984年洪晃从美国瓦尔萨大学毕业后,在美国一家外企公司就职,并且结识了一个外国的男朋友,这是洪晃的第一段婚姻。
她曾描述自己在美国的生活,觉得那样平静没有激情的日子,让她觉得提前进入了老年生活,毫无目标一眼可以看到尽头,这促使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
洪晃独立女性的性格很快被展现得淋漓尽致,1996年洪晃与外国丈夫,因为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很快结束了这段短暂的婚姻。
洪晃
在美国洪晃获得了开阔的视野,并且有了对大世界的格局。回到中国后,洪晃开始了创业的历程,生活中她不墨守成规,不断为自己折腾。
她表示自己应该就是适合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洪晃非常享受与不同人的观念碰撞,她在发表言论后,坦然面对不好的言论,相反自己是非常兴奋的。
她作为中国互动媒体首席执行长,掌握着三本时尚杂志和一个卫星电视台,深受大众的追捧。2011登上美国周刊,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前一百名。
洪晃
洪晃在担任主编时,负责的女性时尚杂志因为敢说实话,而备受关注。她用犀利的笔触描写人间百态,嬉笑怒骂之间让人不禁产生思考。
她特立独行的性格,一度被冠上“名门痞女”的称号。洪晃之所以那么自信,与她的出身脱不了关系,但是最大的取决她的学识和见识。
别人称为洪晃是名门之后,她自己是十分不乐意的,并且这样的言论有一部分骂她的意思。她说话方式又野又有一股劲,吸引着不少话题。
在年轻的时候,洪晃痛快地活着,她主张女性首先要经济独立,还要自重。
那么,洪晃在开启她晃晃荡荡的人生之前,可能早有预料之见。她的外祖父原本给她取名为洪冕,想着让她变成真正的名门之后,不过因为笔迹潦草改成了洪晃。
洪晃
就这样,洪晃在她的人生中,不断地挑战自我,她身上的豪爽和睿智也不断吸引着身边的人。
虽然洪晃拥有着优越的家世,以及事业的成功。她得到的好像也在以另一种方式偿还,本人却无法拥有一段甜蜜平静的爱情。
洪晃一直执着于为自己而活,曾表示:“我这辈子都活在撕标签上。”
但是她身上的另一个标签,却是根深蒂固的存在。那就是著名导演陈凯歌的前妻,这是洪晃的第二段婚姻。
洪晃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从来不自怨自艾。对生活永远有一种探索,当然这也包含了她对婚姻的态度。
遇见陈凯歌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导演。但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才华和艺术气息,深深吸引着对艺术也同样热爱的洪晃。
洪晃不满足现状,在遇见陈凯歌的时候,仿佛又看到了对生活的激情。于是两人在接触中产生好感,就快速地步入了婚姻。
陈凯歌、洪晃
但是,陈凯歌身为一名导演,身边不乏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美女,这让洪晃产生了不适的感觉,很快两人的感情就产生了分歧。
洪晃谈论过和陈凯歌的感情,她表示在那段婚姻里,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失去自己的个性,并且开始产生了女人嫉妒的心理。
在陈凯歌工作的期间,她开始担心对方在干什么,这让她觉得自己变成了“恶婆娘”,而她不想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模样。
在婚姻里产生了不适,这让洪晃很快在与陈凯歌的感情中抽离出来。她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生活中不依附男人,勇敢追求事业。
洪晃可以称为当今女性的楷模,在感情中保持清醒,勇敢果断地和糟糕的生活抗衡,说出“不”字。
两次婚姻的失败并没有让洪晃对感情失去信心。她勇敢果断,在不久后和法国外交官彭赛步入了第三段婚姻,或许是因为激情草率,这段感情也在潦草中收场。
洪晃
或许洪晃的感情注定是坎坷的,但是她的人生却是因为她敢于做出选择,而拥有过辉煌的历程。
也正是在这段婚姻中,洪晃辞去了原本的工作,开始了她对艺术的追求,她开始创办女性时尚杂志《iLOOK世界都市》。
在这个杂志中,洪晃标新立异,主要针对女性视野,她做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的时尚杂志,并且在时尚艺术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洪晃坦然做自己,每一步都没有按部就班。她虽然出生就在金字塔的顶端,从小受着良好的教育,但是她坦言自己并不自恋。
她执着于摆脱名门,以及她固有的身份。
她除了知名媒体人和专栏作家的身份。她曾经参演《无穷动》和《一步之遥》两本电影,以本色出演,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洪晃
对于洪晃来说,仿佛每一步的人生都要走得新鲜。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待得太久,她敢于揭露上流社会的虚伪,她熟练驾驭互联网传播性。
她大胆用文章和言论来抒写观点,大胆谈论两性问题。母亲章含之因为时代的局限,曾一度想要阻止洪晃的个性,她反而笑着开导母亲。
在洪晃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媒体行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职业阶层的变化。
她的思想从来没有条条框框,这种为所欲为,也让她一直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她对自己的界定便是,就是保持对自己清醒的认知和肯定。这种自信心便是自己能给自己的安全感。
在别人提及她的失败婚姻时,她表示,“谁让我高兴我就跟谁在一块。”
洪晃
她活着坦然,向来都是说实话。她正面评论,“陈凯歌是一个极其富有魅力的男人,任何事情在他那里,都会变得有趣。”
这个身上有着独特艺术魅力的男人陈凯歌,确实深深吸引着洪晃。不过所有美好的爱情,最终还要走进生活的柴米油盐。
陈凯歌
陈凯歌虽然被她身上的真实和豪爽吸引,但是两人也因为最终激情褪去,没有走到最后。
可能对于婚姻的经历,对于父母的离婚洪晃也坦然释怀。两个不适合的人就不应该捆绑在一起,可以选择分开。
洪晃从小离开父母,到外地求学。她的人生轨迹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这也养成了她独立的性格,因此洪晃对于父母的依赖是很少的。
她明确表示过自己,确实从出生就拥有好的社会资源,而且这种特权让她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但是这并不值得骄傲。
在外祖父章士钊的故居所有权问题上,洪晃选择交给了国家外交部,北京胡同51号曾经是洪晃成长的地方,也是曾经历史的见证。
洪晃
洪晃表示:“51号是我家曾经享受过的特权,特权的存在与我的价值观念是存在冲突的,所以对于我来讲,曾经沾光并不值得骄傲,而更加想如何回报社会。”
洪晃身上的闪光点远远不止她与众不同的性格,更在于她一直有着正确的三观和大局观念,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可能是晃荡了半生太累,在后来,洪晃选择了第四次婚姻。
她的现任丈夫是一个叫杨小平的男人,这个学历不高,没有什么社会背景的人,走进了洪晃的生活。
张小平娶洪晃时候,甚至还带着一个混血的女儿,但是两人的婚姻却是非常愉快,洪晃也对这段婚姻有着比较高的评价。
尽管在外人的眼里洪晃事业有成,带着光环,但是在张小平那里也是最普通的妻子。
洪晃
洪晃说和杨小平在一起,两个人就是很舒服,并且她能够感觉到安心,这不就是爱情的本来模样。
在洪晃发表的言论中,她表示过爱情就不应该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不然就失去了本来的模样,或许这也是她选择杨小平的原因,而她经历四段感情才遇上自己的良人。
如今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的洪晃,也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她的前半生比大多数人来说,可以是活的轰轰烈烈,可能是经历过了对生活的的躁动,让她对于人的最终归属有一种特别的想法。
章含之、洪晃
洪晃不止一次的提起,她不害怕讨论生死,而是关心怎样的死去。来到世上要尽兴,但是死亡也应该是要有尊严。
在《死亡如此多情》这本书中,序章中她描写了父母离世,她经历的两次死亡告别,关于自己怎么样去死亡,这个想法一直存在她的心里。
洪晃的母亲章含之因为肾病,每周都要插着管子透析。在经历病痛的折磨之时,母亲告诉她,“我死了算了,这么活着没意思。”
但是因自己和亲人的意愿,洪晃说,明知道毫无希望,母亲还是选择了接受治疗。她甚至觉得自己没有尊重母亲的意愿,母亲应该会埋怨她。
洪君彦、章含之
这种在接受痛苦,没有自己意愿的死亡,洪晃说是可怕的。她陪伴父亲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时,亲眼目睹了父亲经历病痛的绝望和孤独。
洪君彦住着楼层很高的养老院,几乎见不到任何的阳光。他生命最后与监护人员待得最长,每天只保留两个小时的探视时间。
洪晃看着骄傲一时的父亲,坐在床上被人抬进轮椅时,她是不忍心看的,曾经父亲那么骄傲,风光的一个人,在临终前仍是那么凄凉,为了别人的期望活得苟延残喘。
洪晃很早之前就明白,人活在世界上,生前无论多么的风光无限,最终的结果都是要走向死亡,但是死亡却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章含之
人总要归于尘土或许是必须的选择,但是怎样的活着却是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洪晃活的热热烈烈,在世俗里也不委曲求全。
即使有一天要面对死亡,她也大胆地让这种决定权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活着要尽情,死亡也要有体面和尊严。这是对人性的探知,也教会我们怎样对生命有清醒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