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李讷离婚后没有钱,毛主席心疼得落泪:张耀祠,给大娃娃送8000块

老闫侃史
老闫侃史
2022-09-21 08:09:41

1972年,李讷刚刚生下了一个儿子,几日后,李讷和徐宁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远在中南海的毛主席十分关心女儿的生活状况,因此派自己的警卫员张耀祠去江西一趟,探望一下李讷。

张耀祠走进了李讷的家中,却被她家里的景象吓了一跳,李讷的家中可以说是一贫如洗,李讷原本红润的脸颊也变得异常消瘦。

张耀祠连忙询问李讷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

李讷摇了摇头,在张耀祠的一再询问下,才有些难堪地向他说道:“请你跟父亲请示请示,能不能接济我一下?”

那么,李讷的家中为什么如此清贫?毛主席会如何接济李讷呢?

我的女儿也不能特殊优待

李讷出生于1940年,毛主席当时已经47岁了,又喜得一女,自然十分开心。

因为是战争年代,让自己的孩子姓毛,反而容易遭到敌人的毒手,而毛主席曾经用过“李得胜”这个化名,而李讷的母亲原名也姓李,所以这女儿取“李”这个姓氏。

毛主席熟读诗书,希望女儿日后能够做一个说话谨慎,勤奋工作的人,便取“君子敏于事而讷于言”中的讷一字,作为女儿的名字。

毛主席这一生一共有10个孩子,李讷是最小的一个,之前,杨开慧给毛主席生了三个男孩子,贺子珍又给毛主席生了三男三女。

可是因为在战争年代,颠沛流离,导致有6个孩子不是在年幼时便生病去世了,就是失去了踪迹,最后长大的只有毛岸英、毛岸青、李敏和李讷。

其中,毛岸英又在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光荣地壮烈牺牲了。

于是,在毛主席晚年身边只剩下了三个孩子。

李讷是毛主席众多子女中,享受父爱最多的,因为她从小便在毛主席身边长大。

毛主席会亲自教她念书识字,会经常牵着她的手散步,还会亲昵地叫她“大娃娃”。

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知道,每当毛主席因为公务繁忙而忘记休息时,只要将李讷带过来,毛主席准能揉揉眉头,转头对李讷温柔地一笑,随即和李讷一起玩耍。

1947年,敌人的轰炸机在天上飞,毛主席在撤离延安时,为了锻炼女儿的胆量,特地告诉李讷抬头看,让李讷听听炮声。

毛主席对子女的要求都很严格,希望子女不要受到特殊的优待,所以在1949年上小学时,谁也不知道李讷的父亲是谁。

为此,毛主席还特地嘱咐李讷:“别人问你的父亲是什么职业时,你可以随意说工人或者农民,千万不要提我的名字。”

李讷点了点头,走进了育英小学。

在学校中,同学因为李讷穿着比较朴素,而时常嘲笑她,她虽然心里委屈,却从不跟别人比物质,只跟别人比学习。

1958年,李讷因为急性肠胃炎而住院,却又在治疗的时候由于护士的疏忽,而不幸引发伤口感染。

毛主席一想到此时李讷正虚弱地躺在病床上,便心痛如绞,却也因为忙于公务,只能先写信安慰她,让她克服悲伤的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

在办理住院手续时,毛主席终于赶到了现场,却嘱咐工作人员:“登记个人信息时,不能让别人知道是我的女儿。”

李讷从医院中出来后,学习依旧很认真,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并在1959年,凭借着自己的实力,考上了北京大学。

上了大学后,李讷作为住校生,会在每周末回家一趟,可是,由于毛主席不让公车接送,导致李讷只能骑自行车回家,往往到家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

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担心李讷在路上不安全,便擅自决定用专车接送放学的李讷,却被毛主席说了一顿,毛主席再次强调:“我的女儿不能搞特殊!”

在三年的自然灾害期间,李讷在学校常常挨饿,每次回家,都会对着饭菜狼吞虎咽。

饭桌上,毛主席总是用一双慈爱的眼神看着女儿,自己吃了几口,便放下了筷子,说自己年纪大了,胃口小。

李讷没做他想,便本着光盘精神,用馒头将盘子里的最后一滴菜油也蘸干净了,虽然还是有些没吃饱,却心满意足了。

在上大学期间,由于李讷生了一场病,导致她中途休学一年。

在1966年,李讷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化名为“肖力”,在《解放军报》担任编辑,从这时起,毛主席便不再对其生活给予资助。

李讷的婚姻大事

随着李讷的年龄逐渐增加,她的婚事也成为了毛主席关心的一件大事。

毕竟,她的姐姐李敏在23岁时,便和孔令华结婚了,而李讷直到30岁,还孑然一身。

本来,在李讷上大学时,毛主席便已经就此事和她谈过了,李讷在大学期间也曾经有过一次恋爱。

可是,由于男方的政审不过关,使得这次恋爱无疾而终,李讷也很快就放下了这段感情。

在1970年,毛主席再次在散步的时候和李讷提起了此事,并告诉她,自己的年纪不小了,等自己离开后,希望有个人能照顾她,并劝她眼光不要放得太高。

李讷有些委屈地说道:“我并没有太过挑剔,不过,我会认真考虑这件事情的。”

随后,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李讷也离开了北京,前去江西参加劳动。

李讷工作的地方是“五七干校”,在这里,她工作干农活非常努力,每天睡觉的时候都觉得很充实。

家里的亲戚都关心李讷的婚事,比如李讷的堂姐夫曹全夫恰好在干校当校长,给李讷介绍了不少条件很好的青年,可是李讷都没有同意。

李讷性子比较内向,不愿意和别人过多交流,虽然她的心中也对自己的婚事有些着急,却也只能告诉自己,爱情终会来临的。

很快,李讷的爱情就到了,他是北戴河管理处的服务员徐宁,出生于东北的一个普通的工农家庭中。

徐宁的热情开朗很快就打动了李讷,李讷觉得和他在一起干农活时,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两人在休息时会一起聊天、散步。

1970年8月,李讷和徐宁的感情已经升温到互相认为可以结婚的地步了,便写了份报告给曹全夫,很快,毛主席和李讷的母亲也知道了这件事。

李讷的母亲发现徐宁出身于普通的工人家庭后,坚决反对这门婚事,并和李讷大吵了一架。

无奈之下,李讷又找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向来尊重女儿的自由恋爱,便同意了这门婚事。

1971年9月,李讷和徐宁结婚了,毛主席因为公务繁忙,无暇去江西参加婚礼,只能让工作人员给李讷送上了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作为父亲送给女儿的贺礼。

李讷看到了这个精心准备的礼物,非常高兴,她的父亲果然知道她喜欢读书。

李讷和徐宁的婚礼非常简单,连个“喜”字都没有张贴,只是放了几点鞭炮,然后郑重地向毛主席的画像三鞠躬。

两人的爱情轰轰烈烈,却在结婚半年后,逐渐冷却了,而两人也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断地争吵。

在性格方面,两人一静一动,李讷喜欢读书,而徐宁喜欢出去玩,李讷一边需要工作,一边还需要独自完成家务,逐渐累得身心疲惫。

在学识方面,李讷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徐宁是高中毕业,两人没有多少共同语言。

而且,徐宁还比李讷小几岁,在吵架的时候也不会相让。

李讷本想立即和徐宁离婚,却在这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不得已,只得和徐宁分居一段时间,看看能不能缓和一下矛盾。

可惜的是,直到孩子生下来,两人的关系仍旧是没有缓和,两人上报了组织,离婚了。

毛主席听说了此事后,叹了一口气,不断地背着手在院子里踱步。

张耀祠去探望李讷后,回来报告说,李讷日子过得很不好,希望您能给她接济一下。

毛主席有些犹豫地问道:“那应该给她多少钱呢?”

张耀祠考虑了一下李讷如今的情况,以及日后的需求,答道:“8000元怎么样?”

毛主席一听说这个数额,心中有些惊讶,毕竟这可是当时普通家庭两年的开销。

又听说是因为李讷无法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希望能够雇个保姆,毛主席便大致也理解了李讷的处境。

随后,毛主席让工作人员从自己的稿费中取出了8000元钱交给李讷。

同时,毛主席考虑李敏也有两个孩子,再加上李敏还要给贺子珍看病,日子想必过得也很辛苦。

毕竟李敏和毛岸青都是自己的孩子,自己作为父亲要一视同仁,便让工作人员也给他们每人8000元钱。

李讷的后半生

其实,毛主席这次为李讷动用自己的稿费,实属例外。

1958年,毛主席主动将自己的工资调到了404.8元,虽然这个工资在当时来讲,仍旧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生活条件,可是,毛主席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月光族”。

他每月的工资,需要分出100元,用于请民主人士吃饭、工作上的应酬,还需要分出120元,作为自己的房租水电费用。

最后,他还需要给正在上大学的李敏和李讷交学费,以及每人十几元的生活费,剩下的钱,才可以用来给自己吃饭、抽烟、喝茶。

不过,因为毛主席很有文采和见解,所以他靠着写文章获得了一笔巨额稿费。

这笔稿费,他认为都来自人民,便也想用之于民。

因此,毛主席经常从稿费中支出一部分用来鼓励文学创作或者救济贫困人士,而且当初革命时向别人借的钱,毛主席也在用他的稿费慢慢地归还。

毛主席对于自己稿费的用处,可谓是慎之又慎,这次从稿费中给子女发钱,也是有且仅有一次。

在毛主席去世后,那留下的124万元的巨额稿费,也全都上交给国家了。

1976年,毛主席去世了,李讷因为病重而未能前去送父亲最后一程,只能躺在病床上哭泣。

毛主席曾经的卫士长李银桥也算是看着李讷长大的,早就把她当做了自己的女儿,他看到李讷如今孤身一人、疾病缠身,还要照顾一个儿子,体谅她生活艰难,便一直帮她物色合适的对象。

一日,李银桥的老战友王景清来探望他,李银桥发现王景清和李讷很般配,便要把王景清介绍给李讷。

王景清是昆明某军分区的参谋长,虽然比李讷大了13岁,但是因为常年在军中锻炼,身子骨很好,而且他为人宽厚老实,值得信任,虽然学历不高,却有一颗爱学习的心,这些年来极大地提高了文化水平。

王景清也是离过婚的,他的孩子们都已经工作了,不太需要他操心。

李讷和王景清见面后,两人都对对方的基本条件感到很满意,并且经过相处,发现对方是个值得相伴一生的人,两人在认识一年后结婚了。

后来,王景清在北京离休,他平日除了锻炼身体外,还喜欢书画,而李讷也是爱好文学之人,两人婚后琴瑟相鸣,十分幸福。

两人生活得十分简朴,并且时常搀扶着散步或者坐公交车。

王效芝

王景清将李讷的儿子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李讷的儿子也改名叫做王效芝。

王效芝在旅游职业高中毕业后,一直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后来有了自己的公司,对李讷和王景清都很孝顺。

在1990年,李讷从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退休。

李讷和王景清非常关心南街村的发展,还专门捐了10万元,用于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改善村委会班子的生活。

李讷因为生病所以四肢无力,王景清就让她坐在轮椅上,自己推着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2013年5月21日,王景清推着李讷去海南省博物馆,回忆当年峥嵘岁月时的革命艰辛,在参观毛主席的书法时,李讷回忆起当年和毛主席相处时的点点滴滴,不禁泪水涌上眼眶。

2021年,王景清去世,两人相伴将近30年,他去世后,李讷感觉自己非常孤独。

不过,幸好还有儿子在一旁照料她的生活,如今的李讷已经81岁了,心态平和,生活得很幸福。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新闻:《王景清与李讷走过近30年岁月:风雨携手朴素人生》

央视网:《毛泽东与爱子爱女相聚的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