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参盛衰
据资料介绍,目前世界人参年产量约为8万多吨,我国人参产量达4.6万多吨,占50%以上,是真正意义上最大的人参生产国。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参价格持续低迷以及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的人参生产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人参产业的危机让人不得不思考,如何走出这一困局?人参产业的未来究竟会怎样? 令人惊喜的是我国人参市场话语权与产量并不相匹配,人参产业要想真正成长,还任重而道远。
其实,与当今野人参资源枯竭相反,我国野人参在历史上产量大,质量好,深受古人青睐,持续辉煌2000多年,直到现代才逐渐衰落。
2020-10-24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老街菜市场商户销售长白山鲜人参。
人参在中国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商朝甲骨文中,其中参字生动形象:上部分像人参在地上的一部分,有茎干,叶和果浆;下部分主根和侧根清晰可见。 这就是古代文献中所说的“参”,也叫“山萸肉”或“山药片”。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神农本草经》就已经记述了它。 证实了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记载,利用人参的国家。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的高峰时期,同其它地域的贸易十分频繁,人参需要量暴增。 辽统治者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和人口资源,开始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种植人参活动。北宋初年,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而导致了气候环境变化,引发了自然灾害。人们纷纷向南方迁徙。 当时契丹女真人有大批采挖人加入宋朝贸易。
等到明清两代我国人口爆炸,人参需要量进一步加大。 当时的满族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开始大规模地栽培人参。到清朝康熙年间,人参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药材,在国内市场上占据着很高的地位。清朝时。 文献记载,1604年才八个月,女真就把1700千克人参卖给明朝。 与现代栽培的家参不一样,当时人参基本上为2~3两或更大的纯野人参。
1607年明朝骤然关闭辽东马市并禁止人参贸易。 在当时的满族人看来,这是一种“天方夜谭”,“天灾人祸”.但就是这一天,长白山下发生了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女真人采得大量人参。 女真挖来的人参已失去市场,二年内只能有5万公斤烂掉。 不难看出四百年前长白山人参储量之大。 后来一些历史学家评论说长白山人参资源丰富,这为女真兴起提供了持续的财政支持,并帮助清朝代替明朝。
清朝中后期,人口数量不断扩张,人参消耗量呈几何数字增长,致使人参资源日渐枯竭,人参交易由一斤变为二两。 干隆年间由于朝廷实行“禁山”政策,使吉林人参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在此情况下,吉林省人参产区集中于珲春和敦化一带。 雍正朝时产量锐减至3000两株,但乾隆时已经不足1000两株,此时一株四分之三的野人参无疑是稀罕物。
1860年中俄《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将乌苏里江东侧约4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都归俄国所有,这是导致中国人参在近代锐减的又一主要原因:产地缩减过半。
2.野人参为什么如此稀少
目前我国市售人参绝大多数为人工栽培人参,生长年龄在5~20岁之间。 那么,究竟什么是野人参呢?它和普通参有哪些区别呢?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人参是一种珍贵药材,在国际市场上十分抢手。但是,很多人不太了解。 有网友纳闷,总把栽培人参归为"异类",因为添加化肥和农药,人参就不健康。 不可否认,家参和纯野人参之间是有差距的,但是控制肥料用量,遵守种植规范,人们吃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比如我们吃蔬菜和水果一样,哪一样是不加农药的呢?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市场上一株野人参的价格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为什么不发展野人参呢? 在神农架发现了这么多野人参后,又有谁会把它们卖给外国人呢?这可是个大新闻!记者来到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境内的“野山人参”基地时。 原来里面有很多文章。
在我国,野人参的界定经历了多次变迁。 最初根据国家《野山参分等质量》标准,野人参就是生长在深山密林中或林下籽自然生长十五年以上的人参。 其间几无人为干扰,野人参经历了室外的风吹雨打,成长速度较慢,数量也较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野生资源逐渐减少,而人工种植的人参越来越多。因此,有人认为野人参应该叫人工栽培人参。但这两个名称均不准确。 为了激活市场,便把人工播种、野外环境中生长15年以上者也界定为野人参。
野人参通常生长于海拔1000—2000米原始高山森林,主要分布于长白山腹地。 但是,这并不是说,你可以在任意一块山地上采矿。 因为它不仅需要足够高的山坡高度,而且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优质的人参产品。所以在生产上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尽量降低土壤含水量。 一般野人参都选在坡度10度以上的山地上,这样会淘汰掉一批太平的地区。 需要缓坡的原因一是为了减少雨水积累的可能性,野人参喜阴畏涝,缓坡可减少水分侵蚀,二是坡度可提供遮阴条件。
专栏作家:专栏作家:补药之王人参丰收年到了
要注意野人参害怕光线和太阳直射,但是没有一点太阳,人参就长不出来了,因此遇到太阳斜射对野人参而言,绝对是最大的福音。 野人参喜阳,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种植;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和遮阴处理。 所选缓坡山地对其郁闭度亦有一定要求:郁闭度不能太高,否则阳光通透性过小,野人参生长迟缓,甚至大幅度降低以至绝产;郁闭度不能太低,太阳射入光线太多,强度太大,野人参枝叶就可能被烧伤,导致死亡。
更为严格的是野人参的生长需要大量消耗土壤养分,即为什么野人参大多以单株或数株出现,很少有成片集中冒出的情况,这为野人参的发现制造了天然障碍。 野人参在地球上生存已有上百年历史。它与人参一样都属于多年生草本木本类植物,但其生长期却要比人参长2-3倍以上。而且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别。 现实情况是,不少地区土地瘠薄,不能给野人参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使其播种,亦不能健康生长,尚未形成即死亡或被昆虫吃掉。
而且,找,采野人参很有讲究。 首先要找一块肥沃的土地,然后挖起一条长50厘米宽10厘米的深沟,沟底要平一些,以便将野人参根部和须根挖出。其次是选好树洞。 按古代流传的传统,发现野人参首先要用红绳系好,在采挖时将周围的泥土用工具挖掉,小心地将整根人参移走,不要损伤每根人参。 最后在土坑内用原土将人参包好,再用苔藓将人参附于外层。 挖人参人也要将红果埋入土坑中,待明年扎根。
3.野人参涨价
由以上不难看出野人参生长条件可以说是非常苛刻了,产量稀少很正常,体现在市场上就是价格很高。 在众多的人参品种中,野人参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被人们所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野人参却始终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资料表明,我国野人参(山参)储量仅数十千克,但每年仅有5~6千克人参进入市场,待晾干成成品后才有2千克,因此野人参价格屡创历史最高纪录。
2015年鲜野山参一株只卖86克100年,售价238万。 这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些质疑。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野山参只有100克左右的重量。这是对野山参不科学的认知。 但是就在2019年,也就是在刚刚过去的四年时间里,一株30g百年野山参就拍出了300万的天价。 同年,一株300多年的野山参重达68.8克,成交价达1000万元。
所以问题就在于,如果大规模野人参栽培被打破,价格必然会下降;或者我们是否应该继续享受这稀缺而疯狂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