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豪华的别墅里,几十名警察忙碌地执行着任务,很快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衣柜里、冰箱里但凡是有一定空间的地方,里面都塞满了崭新的、成捆的百元大钞,就连床上的床垫都是用成捆的钞票代替的,这一幕深深的震撼了在场的警察。
“全在这里呢,我一分钱都没敢花啊”。犯罪嫌疑人崩溃地瘫坐在沙发上。
魏鹏远
这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对贪污犯赵德汉窝藏赃款的现场搜查情景。而这一幕不仅仅发生在影视剧里。
2014年4月,这震撼人心的一幕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了现实生活中。
警方在嫌疑犯窝藏赃款处搜查出人民币、美元、欧元等合计折合现金2亿元人民币。
这个嫌疑人就是“巨贪”魏鹏远,原担任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
魏鹏远的人生经历
魏鹏远,1959年出生于辽宁省锦西县一个很普通的工人家庭。
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在学业上很顺利。正值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同年魏鹏远考入辽宁阜新矿业学院(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煤炭开采专业。
毕业之后也一直从事本专业工作,在和能源打交道。
参加工作后的魏鹏远在仕途上也是顺风顺水。
1982年,魏鹏远进入煤炭工业部北京规划设计院工作。
1989年,魏鹏远进入国家煤炭部,从科员做起。
1994年,魏鹏远升任为国家计划委员会能源司煤炭处副处长。
2008年,国家能源局挂牌成立,魏鹏远升任煤炭司的副司长。
三十余年的工作,魏鹏远给同事的感觉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
平时话不多,比较低调。
魏鹏远
魏鹏远曾说:“我在工作上,没有太热衷于做多大的官,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也没有给领导送礼,迎合领导喜好,都是顺其自然的”。
虽然说魏鹏远可能没有刻意去经营,但还是坐到了能局煤炭司副司长的位置。
这个位置虽说仅仅只是正处级,职级并不算多高。但是这个位置却是真真正正的实权岗位。
作为副司长的魏鹏远,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煤炭基建的审批和项目改造的核准工作。
手里权利大了,有求于他的单位和个人就络绎不绝地出现了,这也是魏鹏远能够敛取那么多钱财的客观原因。
人一旦掌握了别人无法企及的权利,身边就会出现很多,为了自身利益的阿谀奉承者,糖衣炮弹就会不断地砸来,这对于人性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能否经受住考验,就要看个人的意志力是否坚定、对党是否忠诚了。
显然,魏鹏远的意志力并不坚定。
魏鹏远
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的他,从小也是吃了不少苦的,那么现在工作稳定,收入稳定就应该要抱有感恩之心。
但这些固定收入也只是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随着他权利的增加,接触的人也大多是能源行业的大老板。
这些人出手阔绰,生活奢侈,纸醉金迷的生活深深地吸引着他,也慢慢地改变着他。
1995年,魏鹏远第一次收了一位商人硬塞给他的500元现金,虽然魏鹏远几番推脱,还是挨不过情面收了下来。
回家之后,魏鹏远也是反转难眠,这个时期,500元钱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魏鹏远担心收人家的钱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思来想去后决定把钱给人退回去。
于是魏鹏远第二天就立刻联系那个送钱的商人,说什么也要把钱送回去。
电话接通后,那个商人却说自己出差了,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回来,先把钱放在魏鹏远那,回来之后再去取。
后来就不难想象了,随着时间慢慢过去,那个商人再没有提起此事,魏鹏远也就没有再继续追着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图源网络
就是这一次半推半就的收下500元钱之后,魏鹏远渐渐地丧失了原则。
慢慢地,随着找他办事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宴请、应酬不断,从收小礼物,小红包开始,魏鹏远开始习惯了拿钱办事的“潜规则”,收受的金额也是越来越大。
看着自己的小金库越来越鼓,魏鹏远一度沾沾自喜,感受到了权利带来的好处,让他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在魏鹏远工作的三十余年里,虽然工作岗位经过了多次的变化,但是其主要职责基本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这也就导致了找他办事的人慢慢地都成了熟人,形成了一个小圈子。
这样的利益关系根深蒂固,长期的固定工作人员,职责,既不利于纪检监督,也不利于工作监督。
甚至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在魏鹏远的受贿史上,有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这个人叫丁荣猫。
图源网络
2002年,丁荣猫通过熟人介绍,认识了魏鹏远。
那时候正是我国煤炭发展的最好时期。
丁荣猫善于经营,投其所好,很快就和魏鹏远打成一片。
对于这个懂自己的“兄弟”,魏鹏远自然要多加照顾了。
魏鹏远利用职权和人脉,让丁荣猫负责矿洞中的排渣灭火工程,从而大赚数亿元。
为了回报魏鹏远,丁荣猫自2002年开始,就陆续地向魏鹏远行贿。
据后来查实,截止2014年魏鹏远被查,丁荣猫先后多次向魏鹏远行贿6700多万元,其中包括现金,古玩,外币等。
在魏鹏远的关系中,丁荣猫是向其行贿数额最大的人,而丁荣猫所承建的工程,却属于豆腐渣工程,排渣灭火工程形同虚设,没有安全可言,煤炭工人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作业,但魏鹏远对此并不在乎,这时候的他只在乎捞钱。
也是这个丁荣猫,在2009年的时候,介绍给魏鹏远的另一个江苏商人孙秋渊,是经营污水处理设备的。
刚认识不久之后,孙秋渊就赶到了北京,在北京东方宫大酒店地下停车场约见了魏鹏远。
魏鹏远
魏鹏远刚到,孙秋渊就打开自己的车后备箱,里面是满满的一下子崭新人民币,共计500万元,此后孙秋渊又先后两次给魏鹏远送来了400万元现金。
收了孙秋渊这么多钱,自然是要有所回报的。
从2009年至2013年,魏鹏远多次利用职务之便,在合同、招标上面予以便利,让孙秋渊拿下了陕西魏墙煤矿、宁夏红柳煤矿等多个煤矿的地下水处理工程。
据查,自2008年至2014年,魏鹏远任职能源部煤炭司副司长期间,是其捞钱最疯狂的几年,平均每天受贿金额超过了10万元。
在这几年中魏鹏远觉得自己的年龄慢慢变大了,仕途上面的发展也到了瓶颈,所以主要的注意力转向了捞钱上面。
魏鹏远收钱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也知道这些钱拿到手之后,自己也无处去花,可是长久以来的大肆敛财,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用他的话说“看着这么多的钱,就算不花,也能让自己有安全感”,正是这种用金钱来得到内心满足的心态,让他越发的肆无忌惮。
图源网络
贪腐路上渐行渐远
随着收到的现金越来越多,魏鹏远不敢把这些钱都存到银行里。
自己的房子空间有限,于是他在北京朝阳区某小区买了一套房子。
这个房子他一天都没有住过,其作用就是用来装钱,只要是自己有时间,就过来坐一会,呆呆地看着满屋子的钱。
这处房产就是后来警方查处的现场。
这里到处是崭新的成捆百元人民币,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与大多数“巨贪”一样,魏鹏远虽然收到了很多很多的钱,但是他并不敢肆无忌惮的花销,每天上班还坚持着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自己的穿着也是很普通,平时的生活也是十分的“节俭”,在大家的眼中没有一点奢靡的作风。
据后来魏鹏远交代,当时看到很多的大老板都开着豪车,自己也很羡慕,咬咬牙买了一辆奥迪车。
图源网络
魏鹏远时常去看看这辆漂亮的小汽车,坐在车里感受一下驾驶体验,可是却从不敢开出去,总是担心被别人发现。
就这样,表面上维持着勤俭奉公的形象,背地里却在疯狂地捞钱。
魏鹏远任职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期间,深刻地认识到了人脉的重要性,只有广泛的人脉圈子,才能认识更多、更有钱的大老板,才能收受更多的贿赂。
于是他经常天南海北的出差,出席各种煤炭调研会,走访各地的煤炭企业,认识了更多的煤炭企业经营者。
一方面是勤恳工作的表面体现,一方面也是为了能更方便、更多地捞钱。
2014年,魏鹏远最后去山东调研了两天,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3个月后他就落马接受审查了。
图源网络
2014年4月17日,警方突击检查魏鹏远用来藏钱的房子,屋里没有豪华的装修,只有简单的几个衣柜和床,在这些地方警察搜出了大量的现金,堆成了小山一般。
警方调来了20台点钞机,连续工作了14个小时。
其中4台打印机因为连续过量使用而报废。
最后查实现场的所有现金金额,1亿多元人民币、189万港币、819万欧元、382万美元和1.6万英镑数完。
按当时的汇率计算,在这个房子发现的所有现金折合人民币2.1亿余元,这也是截止2014年,中国检察机关起获赃款现金最多的案件。
随着缜密的调查,魏鹏远受贿案件逐渐浮出水面,400多名办案人员,走访了1000多家企业,共查实魏鹏远受贿总金额高达3.4亿元。
其中有近1亿元,魏鹏远自己都不清楚是谁给的,可见其受贿之疯狂。
图源网络
3.4亿元到底有多少,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没有明确概念,换个说法,你可能就会有一个明显的认知了。
如果按吨位计算的话,全部由百元人民币组成,3.4亿人民币大概等于4吨的重量。
如果用普通的4.2米厢货车,能装满整整一车。
如果用百元人民币平铺,3.4亿元可以铺满5个半的标准足球场。
由此可见金额之巨大。魏鹏远在疯狂敛财的背后,依然不能免俗。
捞钱的同时也没能抵挡住美色的诱惑。
这三十多年间有很多的商人投其所好,为其介绍了不少形形色色的美女,魏鹏远更是来者不拒,不但与多名女子有不正当关系,同时长期包养了一名情妇常某,并与常某生育了3个孩子。
图源网络
案发宣判后,在魏鹏远没有提出异议的情况下,这名常姓女子却突然提出,要求保留魏鹏远用于藏钱的那套朝阳区房产,并要求保留130余万的现金,用于孩子的抚养等费用,不过最终法院驳回了常某的不当异议。
抵挡不住诱惑,终将承受恶果
2016年10月17日,法院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魏鹏远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在法庭上,魏鹏远当庭认罪,他说“我现在真的很后悔,可以说肠子都悔青了”。
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且不得减刑、假释;受贿所得财物和来源不明财产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魏鹏远没有控制住自己,被欲望所支配,可以说是罪孽深重。
这些并不是一句后悔就能抵消的,凡事有因才有果,善恶到头终有报。
当然这位“亿元司长”并不是我国第一例贪腐案件,也不会是最后一例。
图源网络
据相关报道,我国已经出现了46人涉贪腐案件金额超过1亿元。
其中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是涉案金额最高者,涉案金额高达17.88亿元。
这些人为了自己的贪欲而大肆敛财,最后都没有逃脱法律的制裁。
多行不义必自毙,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是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在掌握权利之后,没能顶住金钱、美色的腐蚀,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一步步的堕入深渊。
希望这46位“亿元巨贪”能够警醒后人,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如此才能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