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出生96天被父母抛弃,15岁时生母逼她为弟弟捐骨髓:我不捐

千里持剑
千里持剑
2022-01-04 09:46:26

2012年,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的一个小镇上出现了许多“控诉信”,信的内容是:一位母亲控诉一个名叫张建宏的男子切断了自己身患重病的儿子痊愈的希望。

这些控诉信将张建宏的个人情况都公示出来了,张贴这封信的人还称张建宏的“灵魂已经扭曲”,不肯救自己的儿子。

而得知了事情经过的村民们也没有指责张建宏,反而认为张贴这封信的人给张建宏一家带去了伤害。

张建宏和张贴此封信的人有什么纠葛呢?

1996年,江苏的一户农家中,他们的第二个女儿诞生了。看着刚出生的女儿,这家人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在那时,江苏部分地方的人们还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而在农村,老人们有这样的观念尤其普遍。

接连生下两个女儿的人,名叫陈玲。

从陈玲母亲那一代起,他们陈家就没有出过男子。为了“延续香火”,陈玲的母亲便给她招了个上门女婿。可谁承想,陈玲婚后几年接连生下两个女儿,就是不见儿子的踪影。在当时,村里没有男娃的家庭都会被大家议论,陈玲母亲害怕家中不添个男丁,他们一家今后在同村人面前会抬不起头。

于是,陈玲母亲决定,让女儿和女婿再生一个孩子。

但是,现在陈家已经有两个女儿了,多一个女儿就多添一份负担,陈玲的母亲便动了将这第二个女儿送出去的想法,陈玲也同意了。

陈家人在四处打听后得知江苏常熟的一个中年男子想要个孩子。这人就是张建宏。

张建宏当时30岁出头,他在几年前离了婚,现在独身一人。这样一个独身的中年男子,为什么不想着再婚,而是选择抱养一个孩子呢?

原来,张建宏和前妻共生了3个孩子,但不幸的是,这3个孩子都夭折了。这对张建宏和他的前妻来说都是莫大的打击,前妻也因此和他离婚。但张建宏心里却种下了想要抱养一个孩子的愿望。

陈玲家在淮安,张建宏则住在常熟,两个地方之间本来有几百公里远。但张建宏一听说陈家愿意将刚出生的二女儿送给自己养,他便不辞辛劳地驱车来到了陈家。

来到陈家后,张建宏看着尚在襁褓中、才96天大的女婴,他欣喜不已。和陈家人谈妥后,他抱过了女婴。张建宏很是喜欢这个可爱的孩子,刚好陈家还没有给女婴取名,张建宏便为她取名:张丽娜。

在陈家人看来,张建宏这是帮了他们家的忙,所以他们没有对张建宏领养孩子一事提更多的要求。但张建宏还是给了陈家人两千块钱。

独身一人的张建宏在常熟的一个小镇里承包了40亩的养蟹塘,他和养女张丽娜就以此为生。

他们的生活虽说不上富裕,但张建宏却对张丽娜极好。

经历了接连失去3个孩子的痛苦,张建宏十分珍惜和养女张丽娜的缘分。他省吃俭用地生活,就是为了给张丽娜买进口的奶粉、给她穿好看的小衣裳。在张丽娜刚被接到张建宏这里时,陈玲还来过两次看自己的女儿,但她此后也就再也没来过了。

既当爹又当妈的张建宏把张丽娜看作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张丽娜还小的时候,她想要什么玩具张建宏都会给她买。他从来见不得女儿在学校受一点欺负,村里人都没想到,一个下地做着粗活的大男人,能够一个人将这个女婴照顾得这样好。

另一边,陈家也在1998年添了一位新的家庭成员。而这次,陈玲“不负众望”地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婴给一家人带来了能够在村里“抬得起头”的希望,所以家人为他取名陈阳。

但令陈家人担心的是,陈阳自出生起身体就不太好,他比别的小孩子更容易生病。为了给陈阳“补身体”,陈家人可谓是想尽了办法,一听村里人说有什么东西吃了能强身健体的,他们都会不顾一切地找来。

但他们最害怕的事还是发生了。

陈阳4岁时,他在玩耍时不慎摔倒了。但就是这一摔,他的伤口处就血流不止,陈家人都吓坏了。

送到医院后才知道,陈阳这是患有血小板减少症,他体内的血小板数量比同龄人要少,而且还在不断地减少之中。

陈家人这才知道,陈阳爱流鼻血、身上也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也是这个病症引起的。

医生还告诉陈家人,陈阳体内的血小板数量只有1万左右,而正常人的血小板数量在100到300万之间。

医生建议陈家人先使用药物治疗的方式来刺激陈阳体内的血小板生长,这个病虽无法治愈,但也有好转的可能。

陈家人便带陈阳回了家。此后,他们十分小心地照顾着陈阳的日常起居,就怕他再受伤。

就这样过了十年。十年内,陈阳的身体情况也还算可以,他还进了当地的一所中学读书。

2012年,陈阳在上课时突然晕倒,陈家人赶紧将他送进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陈阳体内的血小板数量更少了。已经14岁的陈阳体内却只有3000左右的血小板。

而导致血小板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便是陈阳体内的骨髓已经病变,几乎没有再造血小板的能力了,如果陈阳一不小心受伤出血,那他要面临的将会是失去生命的危险。

想要治好陈阳,唯一的办法就是骨髓移植。

但我国的骨髓库中可移植的骨髓数量本就有限,再加上受移植者只能接受移植与自身相匹配的骨髓,所以骨髓移植一事并不容易。

而整日躺在病床上的陈阳早已没了曾经清秀可爱的模样。因为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又缺少锻炼,他长胖了不少,脸上还开始出现各种色素沉着。陈家人很怕失去这个唯一的儿子,但他们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

后来,医生告诉陈玲,兄弟姐妹之间配型成功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可以给陈阳18岁的姐姐做一个骨髓配型检查。

陈玲当即同意了医生的建议。不久后,陈阳姐姐的骨髓检查结果出来了。但令陈家人失望的是,家中大女儿的骨髓与陈阳的并不匹配,无法进行移植手术。

但如果将希望全部寄托在骨髓库中,不知道要等多久,陈玲怕自己的儿子无法等到那一天。这时,她突然想起了自己还有个女儿,那就是16年前被她送人的张丽娜。

如果张丽娜体内的骨髓能够和陈阳配型成功,那儿子不就有救了吗!

陈家人听陈玲说完自己的想法后,他们就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般,迫切地想要联系到张丽娜。

于是,陈玲立即奔赴张建宏家,她哭着将儿子需要做骨髓移植手术的事告诉了他。

此时,张丽娜已经上了初中,她就要满16岁了。健康、可爱的张丽娜是张建宏的“心头肉”。

听到陈玲说要女儿去医院做骨髓检查,如果张丽娜和陈阳的骨髓配型成功的话,她还要将体内的骨髓移植给陈阳,张建宏有些害怕。

如果女儿真的和陈阳配型成功,那她的身体在做了手术后会不会受到影响,不能健康生活了?

所以,张建宏一开始并没有答应陈玲。但在陈玲的多番恳求下,张建宏心软了:不就是去做个检查吗?还不一定能配型成功呢。

于是,张建宏跟张丽娜说,有个孩子需要做骨髓移植手术,但他并没有告诉张丽娜,那人就是她的弟弟。

在这个问题上,张建宏和陈玲心照不宣。陈玲只是想救儿子,她并没有和张丽娜相认的意思。而张建宏也不愿失去抚养了十多年的女儿。

善良的张丽娜在了解了陈阳的情况后跟着陈玲去医院做了骨髓配型检查。

半个月后,检查结果出来了,张丽娜和陈阳的骨髓配型成功。

陈玲高兴坏了,她和丈夫将检查结果给张建宏送去,意思就是:让张丽娜和陈阳做移植手术吧。

张建宏的内心却陷入了纠结。

他没想到女儿的骨髓能够和陈阳的配型成功。一边是陈家视若珍宝的儿子,一边是自己疼爱的女儿,张建宏知道自己不能太自私,而且张丽娜和陈阳本就是姐弟。但他怕啊,张丽娜也不过15岁,她还未成年就做这样的手术,今后的生活因此受到影响怎么办?

但张丽娜的亲生母亲陈玲告诉他,医生说了,这个手术对捐献者的身体没有太大的危害,恢复一段时间就好了。

但张建宏的心中仍有顾虑。他在思考一番后向陈玲提出了几个条件:

一是要去市里的大医院做手术,避免手术过程中出现问题;二是张丽娜还有几个月就要中考了,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手术时间定在考试后;三是陈家人要拿出50万的保障金给张建宏。

张建宏称,这其中的20万是如果张丽娜在手术后身体受到了影响,等张建宏年老后女儿不能照顾他时,他用作自己和女儿的生活费用。另外的30万,则在两家人的见证下交给公证机构保管,如果张丽娜在结婚生子后身体未因为做骨髓捐献手术而出现异常,那这30万就原封不动地退给陈家。但若张丽娜的身体出现了问题,那这30万就作为张丽娜的疗养费用归张丽娜所有。

一听要给张建宏50万,还要将做手术的时间延后,陈玲就开始和张建宏吵了起来。

陈玲说,儿子的手术越快做越好,晚一天做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她不愿失去唯一的儿子,所以不同意将手术时间延后。而且,陈家也拿不出50万,她还认为张建宏是“狮子大开口”,要这么多钱并不合理。

两人谈了多次也没谈拢,陈玲最终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告诉张丽娜,她救的是自己的亲弟弟。

陈玲在打听到张丽娜的学校后早早地去校门口等着,待学生们放学后,陈玲在人群中看见了张丽娜,她一把拉过张丽娜,告诉她自己是她的亲生母亲。

张丽娜一直以为自己的母亲早就去世了,看着这个曾带着自己去做骨髓配型检查的陌生女人,张丽娜有些不知所措。而后,陈玲还告诉张丽娜,她要救的是自己的亲弟弟。

张丽娜被这突如其来的“真相”给吓坏了,再加上陈玲一直拉着她,想要带她走,张丽娜便哭了起来。

学校的保安看见了这一幕,还以为有人来抢学生了。于是,保安报了警,张丽娜和陈玲都被送到了派出所里。

在家中务农的张建宏听说这事后赶到了派出所。看着抽泣不止的女儿,他知道陈玲将女儿的身世告诉她了。

张建宏十分气愤,他没想到陈玲会来这一招,这不是要离间他和女儿的关系吗!

但令张建宏欣慰的是,张丽娜主动站到了他身边,她还像以往那样叫了他一声老爸。张建宏高兴坏了,他后来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她又叫我老爸了。”

在派出所里,张丽娜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她也知道,正是眼前这个声称是自己母亲的人,当初狠心地抛弃了自己。张丽娜十分坚定地对她说:我不捐。

于是,陈玲本来通过要回张丽娜从而让她救自己儿子的愿望落空了。

但此时的陈玲已经被愤怒和挽救儿子生命的急切冲昏了头脑。她写下了《告沙家浜村民一封信》,在信中痛骂张建宏的“灵魂已经扭曲”,是个“畜生”。她将这封信印成了多份,贴在了沙家浜大街小巷的柱子上、墙上,以宣泄心中的不满。或许在她看来,村民们看了这封信后都会支持她这个“可怜”的母亲,从而逼着张建宏和张丽娜同意骨髓捐献吧。

但她错了,沙家浜的村民们在看了信后,都认为陈玲这样做不太恰当。毕竟是她先抛弃女儿的,她现在又要让女儿无条件地答应捐献骨髓一事,这样做根本没有顾及张丽娜和张建宏的感受。

无奈之下,陈玲告诉张建宏,如果他不“交出”张丽娜,那她就要和张建宏打官司了。

看来,陈玲因为是张丽娜的生母而动了将张丽娜要回来的想法。毕竟如果张丽娜回到陈家,那骨髓捐献一事就由不得张丽娜做决定了。

张丽娜听说了此事后,更加坚定了要和张建宏站在一边的想法,她是不会跟陈玲走的。

见女儿不愿和自己相认,陈玲应该也是有难过的吧,但她更担心的是儿子陈阳的健康。于是,陈玲又多次来到张建宏家,希望挽回女儿。她和张建宏也常常因此吵得不可开交。

后来,村里的干部出来和陈玲协商,让她不要再逼张丽娜捐献骨髓了。毕竟现在救的是她的儿子,而张丽娜和陈阳连面都没见过,两个孩子之间哪来的姐弟情呢?既然当初做出了将张丽娜送人的决定,那现在张丽娜就不再是陈家人了,捐或不捐,都应该是张丽娜自己的选择。

陈玲也渐渐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为了救儿子,她太冲动了。

最终,陈玲只得回到家中继续照顾儿子,并等着医院那边传来好消息。

幸运的是,不久后医生告诉陈玲,院方已经在中华骨髓库中找到了两例与陈阳相匹配的骨髓,很快就可以进行手术了。

这场一个曾抛弃女儿的母亲为了救小儿子而产生的闹剧终于落下了帷幕。

现在,张建宏仍待养女张丽娜如亲生女儿一般,张丽娜在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更加珍惜她和养父的缘分了。父女俩过着平静但温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