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第一懒人杨锁:床边刨坑大小便,为取暖放火烧家具,23岁活活懒死

北岳散人
北岳散人
2022-01-08 18:03:51

河南一村民活活饿死家中,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懒?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位天下第一懒人杨锁。----引子

大家好,我是小德。杨锁是河南罗山县某村的一个村民,2009年冬天被他的堂哥杨德玉发现饿死家中,当时杨锁只有23岁。但杨锁的家里并不是没有食物,反而因为可怜他父母双双过世,村里人和堂哥杨德玉对他都多有接济,家里米面菜肉都很齐全,而杨锁真正的死因竟然是因为懒,因为懒得把食材加工成食物,他宁愿看着食材腐烂变质,宁愿饿肚子也懒得动,导致最后终于把自己活活饿死了。曾有一个帮助过杨锁的村民说,他接济杨锁饭吃,杨锁却恨不得让他直接喂到嘴里,那么大个人了,他就没见过比杨锁还懒的人。

小德小的时候也学过一个关于懒人的寓言故事,说是一个人非常懒,他的父母要出一趟远门,怕儿子饿死就准备了许多大饼穿成串儿挂在了他脖子上,结果父母出远门回家发现儿子还是饿死了,因为他只把嘴边能够到地吃了,身后够不到的竟然也懒得转过来吃掉,然后就活活饿死了,小德一直以为这个故事只是一个夸张的寓言故事罢了,现实生活中应该不会有懒到那种地步的人,但杨锁这个活生生的例子简直刷新了小德的认知,而杨锁之所以那么懒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被“锁住”的孩子

杨锁出生于1986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朱塘乡,他的父母对他非常疼爱,甚至为了把他留在身边而特意为他起了杨锁的名字,希望可以“锁”住儿子一辈子不离开他们的身边。杨锁小时候基本都是脚不沾地的,即使到了学走路的年纪,他的父母还是在外出时抱着他,不让杨锁自己走一步路,声称怕孩子摔倒。杨锁8岁的时候,出门时他的父母竟然还是不让杨锁自己走路,而是父母用扁担挑着他。小孩子天性会模仿父母和周围的人,这是孩子学习生存技能的途径。所以杨锁长到一定阶段后,也会模仿父母干活的样子,这时候如果父母正确引导,那孩子很快就能学会那些简单的技能,比如洗碗倒水等。

但杨锁的父母不但没有在那个阶段对他进行正确引导,还会在杨锁模仿干活的时候进行喝止,告诉他别碰那些东西,那些东西很危险,你想要什么只要告诉我们就好等等。父母这样的溺爱无疑让杨锁缺失了正常成长的一些必经阶段,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懒”的种子。很快杨锁长到了需要上学的年纪,学校环境与他的家庭环境自然是大不相同的,学校中老师会教育孩子独立自主要求学生完成学业任务。从小无拘无束还娇生惯养的杨锁哪里受得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拘束,更受不了老师的批评和集体活动。

老师对这样娇惯的孩子自然也会加以管教,如果此时杨锁的父母不阻止老师和学校的管教,杨锁就还能正常的长大,可惜他的父母太过溺爱,认为老师对杨锁太过严厉,屡屡到学校闹事,导致最后没人敢管教杨锁,最终初中都没毕业杨锁就辍学了。看到这里,大家也一定明白了杨锁为何会那么懒,他真的如同他的名字一般,被他的父母牢牢锁住了。甚至有人说杨锁的父母就像在养宠物一样的养着他,丝毫没有考虑让杨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但不幸的是他的父母没能照顾杨锁一辈子,杨锁13岁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18岁时他的母亲也积劳成疾而过世。

父母去世后

母亲去世没多久后,没人照顾的杨锁就开始饿肚子,于是他开始变卖并不富裕的家产来换饭吃,但他的家庭情况本就不好,家中值钱的东西很快就被他变卖一空了,他初中就辍学,之后就一直在家受到父母的照顾,根本没学到什么生存技能,饿得受不了的杨锁只好挨家挨户地挨户地去讨饭。母亲去世时杨锁只有18岁,虽然已经到了法定成年的年纪,但村中的村民都非常朴实热心,都是看着杨锁长大的,邻里邻居可怜他小小年纪就失去父母成了孤儿,想着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虽然没有钱财可以给杨锁,但也时常会接济杨锁一些自家种的蔬菜或是自家养的鸡鸭等。东家给一些,西家给一些,杨锁其实也不至于太过受饿。

但就像我们视频开头那位村民所说,杨锁懒到恨不得让人喂他,给他生的食材他根本就懒得做成饭菜,而是眼睁睁看着那些食材腐败变质,宁可饿肚子,也不自己动手做饭。村民虽然可以因为同乡之情而接济杨锁,但却并没有义务要把饭喂到他嘴里,所以杨锁就一直过着有一顿没一顿,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去村民家讨要现成饭的生活。杨锁连饭都懒得自己做,自然也不会自己洗衣服,一件衣服穿脏了就扔掉换下一件,头发长了也不修剪,杨锁就这样朝着乞丐的方向大踏步前进着。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2年多,生活得越来越差的杨锁只好开始求助亲戚朋友,他的堂哥“杨德玉”见他可怜,就把杨锁接到了自己的家里,收留了他。但杨德玉也有一家老小需要养,不能像他父母一样一直无偿地养着杨锁,就为他找了一份在乡里建筑队的工作,希望杨锁能自力更生,但没做多久杨锁就抱怨太阳太晒了,活也太累而不干了。之后又有人在镇上帮他找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这次不风吹也不雨淋,活也轻松了很多,并且据杨德玉说,杨锁是家里几个堂兄弟中长的最英俊,脑子也最聪明的,想必服务员的工作他应该很快就能上手。

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杨锁不但不服务饭店的客人,甚至还让和他住在一个宿舍的同事来照顾他,人同事又没照顾他的义务,酒店又不是慈善机构,当然不留吃白饭的主儿啊,杨锁于是被扫地出门了。据说之后杨锁还被介绍去做过保安,但仍然是同样的情况,再次被辞退,杨锁只好又干起了沿街乞讨的老本行。每天过着吃了就睡睡了就吃的日子。懒惰的愈发不可收拾,冬天的时候不愿意出门找厕所,甚至就在家里刨一个坑解决。杨锁的这种生活持续到2009年冬天被发现饿死在家里。

2017年演员陈珊珊回到信阳老家探亲,无意中听到了杨锁的故事。决定把这件事情拍成电影以此来教育警示家长和孩子们,电影《罪爱》一经上映,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杨锁和父母恐怕没想到他们会以这样一种方式闻名全国,作为负面教材而留名历史。可能有人觉得杨锁的例子只是极端个例,但其实类似“为孩子却害孩子”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现在儿童中总是高频率出现双排牙的现象,这是因为乳牙没能按时脱落而恒牙已经长出的缘故,造成双排牙的原因往往是孩子缺少颌骨锻炼,也就是没有啃食的进食习惯,比如大口啃苹果吃,很多家长会把苹果等水果切成小块给孩子吃,或是碾成泥榨成汁。

而一旦形成双排牙则需要麻醉后拔出滞留的乳牙,否则对恒牙的正常生长会造成影响。所以是让孩子啃苹果还是麻醉拔牙,你会选哪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