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中国第一个“万元户”,曾登上《人民日报》,第一桶金从何而来?

文史藏经阁
文史藏经阁
2020-11-20 15:08:07

中国第一个“万元户”,曾登上《人民日报》,第一桶金从何而来?

如今的富豪再也不是用“万元户”这个名词代替了,他们的资产都是用“亿”做单位来衡量,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然而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的经济都还没有完全复苏,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低下,一个月几十块几百块就很富裕。当时人们追求的目标就是成为“万元户”,因为这放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一笔巨款。

七八十年代,工资和物价基本相关联,大米一毛多钱一斤,猪肉不到一块,想想这样的消费层面,“万元户”确实属于顶层。中国第一个“万元户”叫黄新文,他靠勤劳致富,还因此登上了《人民日报》。黄新文的第一桶金是靠养猪得来的,这和如今的有些农民差不多。这是眼光也是机遇,黄新文令人敬佩。

当时的年代,社会普遍生活水平不高,所有人都在想办法让自己富起来。因为大环境的原因,大部分人很迷茫,不知道该从何下手。黄新文脑子灵光,也很有胆魄,他瞄准了养猪生意,靠着勤劳,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到了“万元户”的行列。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他的选择,觉得没什么前景,殊不知这就是潜在的机会。

1978年,黄新文家里一共养了25头猪,包括母猪1头,种猪6头,小猪仔12头等。因为勤劳,善于总结养猪技术,心思时刻放在工作上,黄新文家的猪半年时间就涨到了快200斤。有钱人变得有钱是有原因的,懒惰不可能致富。仅仅就在当年,黄新文家的养猪生意就给他带来了21000多的工分。除掉所有开支,他家纯收入就达到了1万元。

“家和万事兴”,黄新文家里的人都是一把好能手,他家一共8口人,能干活的只有3个。他们分工明确,母亲和4个孩子就负责日常家务,轻松的活就留给他们。而健壮的劳动力就负责养猪生意,齐心协力。据说他们一家每天的都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其乐融融。全家人勤劳致富,结果不可能太差。

1978年出现了“万元户”,第二年年初,《人民日报》就刊登了一篇名为《靠着勤劳过上富裕的生活》的文章。要知道这是当时最具权威的媒体,他的事迹因此被很多人知晓。社会宣传这样的案例,就是为了引导人们勤劳致富。改革开放刚开始,黄新文就做出了榜样,这对社会风气的引导很有意义。

此后黄新文的生活水平大幅的改善,而且名气大增,提到这个名字无人不知。很多地方都发出邀请,想让他去传授养猪技术。黄新文因为养猪走上了致富路,他还成了领路人,带着其他人摆脱贫困的环境。经济改善后,黄新文也给家里重新盖了房子,买了不少贵重的东西,自行车、收音机,甚至他还去了香港专门买了台飞利浦的黑白电视机。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万元户”已经不再是稀奇的群体,黄新文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随着年龄的增大,黄新文的身体越来越差,经常躺在医院康复。这是因为十几年前,黄新文帮助邻居盖房子,一不小心从高处摔了下来,从此精神就出了问题。家人为了尽快让他恢复,花了不少钱,但是依然没什么起色。

如今的他早已承受不起医药费,万元户的光环失去,只留下残酷的现实。勤劳致富是真理,但有时候命运喜欢开玩笑。想想黄新文的一生,真的是坎坷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