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因为孕育了黄河最大支流渭河而得名,是黄河旅游的典型代表。
渭河源风景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渭源县境内,距渭源县城南25公里。“探源渭水八百里,寻根文明八千年”是我们来此探源的主题。
整个景区植被茂盛、步移景换,时而山环水抱、景色奇秀,时而山花烂漫、绿草如茵,时而地势险峻、飞泉流瀑。
渭河发源于渭源县鸟鼠山,《山海经》、《尚书》、《汉水》、《水经注》等古代典籍对此均有记载。关于渭河源流有“三源合注”之说,但对“三源”的说法,至今仍存在争议。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渭河并非仅源自鸟鼠山这一座孤峰,而是起源于古代所说的鸟鼠山系,由众多的河流溪水汇聚而成,其主要源流包括北源、清源、南源等,而清源则为主要源流即为上源,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渭河源景区。
河流是我们农耕民族的经济命脉,作为黄河第一大支流的渭河,发源于渭源县然后一路向东,汇聚了诸多支流,流经陇西、天水、渭南、西安。其流域包括:甘肃省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天水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陕西省宝鸡市、咸阳市杨陵区、西安市、渭南市、铜川市、延安市,最后在潼关注入黄河,蜿蜒奔流八百一十八公里,在中国中部形成了一条由东而西的生命线,滋养着两岸,造福于秦陇。
渭河不仅是秦陇人民的母亲河,更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在华夏文明起源阶段,人文最早的始祖伏羲、女娲和人文初祖炎帝、黄帝,都是率先发源于渭河流域,并延伸至黄河流域。
大禹导渭、治理黄河、区划九州,奠定了夏王朝的基础;正如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一样,渭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渭河源景区以大禹导渭始祖文化为缘起、以华夏文明之轴的渭河河源文化为主题,以鸟鼠山系为依托,建设始于2012年5月,2015年6月成功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
禹王拜谒区也是大禹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域,包括玉龙景观道、历史文化展览馆、龙王庙、九鼎台、禹王殿和祭渭坛。
景区背后就是上面所介绍的渭河源生态探源区,渭源因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而闻名,渭河源景区是以大禹导渭始祖文化、鸟鼠同穴和谐文化和渭河文化为文化基地,是一个以泉瀑、云海、峡谷、秀山、原始森林和高原草甸为主的生态休闲旅游区。
大禹文化底蕴深厚,古今结合的生态大门主体是仿天然石材。同时,提取景区“源头”的元素,在大门一侧用小瀑布进行解读,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生态、文化的理念,整体上也与周围环境和景区特色达到了高度契合。
“渭河源”三个字为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所题,公元1875年,左宗棠奉光绪皇帝之命,监督新疆的军事事务,向西追溯渭河来到渭源,留下墨宝“渭河源”。
玉龙景观道的左右共24条龙,象征着24节气,龙是古代帝王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渭河历史文化展览馆的定位是“渭河文化”,旨在突出渭河在中华文明发源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展馆以图文、沙盘系统、实物、模型等形式全方位展示渭河流域文化。
这座大殿就是景区始祖文化展示区禹王殿,集中展示大禹治水成果,整个建筑采用汉唐风格,四角分别有四个塔楼,有镇守四方之意。“禹王殿”三个字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于右任所题。
进入大殿,首先看到的是大禹治水的主体场景雕塑,表现了大禹手持耒耜,带领人民与洪水搏斗的场景,左右为大禹的辅政能臣伯益、后稷。
九鼎八簋是中央政权的象征,根据周礼,贵族在使用"九鼎八簋"的种类、数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用于"九鼎八簋"种类和数量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贵族等级的高低。
渭河自东向西贯穿富饶的“八百里秦川”,孕育了渭河流域灿烂的文明。渭河文化不仅是秦陇大地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藏丰富的文化资源堪为华夏民族文化最为厚重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