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里的三潭印月,说起来还是跟苏东坡有关。
1089年,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做官。苏东坡一见到西湖,差点要哭。十几年前的西湖,苏东坡写的诗是“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现在的西湖,大半个湖是水草,用不了几年,西湖就要废了。
苏东坡就跟朝廷申请了一笔经费,把西湖里的水草淤泥打捞出来,修了一座南北走向的苏堤。
苏堤上一共有六座桥,其中第三座第四座桥的东边,水最深,苏东坡就在这深水区,叫人建了三座瓶子形状的石塔。规定,这三座塔以内,不许种莲花跟藕。
南宋时,宫廷画院里一帮画师,在月明星稀的夜晚,跑苏堤来写生,看到天上一轮无忧无虑的月亮,西湖水轻轻地荡漾着三座石塔,这也太治愈了,就把它们画了下来,取名三潭印月。
元朝时,统治者特别痛恨西湖。他们的理由很无厘头,元朝统治者说,南宋这帮官场就是因为沉迷西湖,游手好闲,所以丢了江山 。西湖跟西施一样,是祸祸国家的美人。西湖都成了无人理睬的野百合了,苏东坡修的三塔,当然也在落寞中倒塌了,仅剩下塔基。三潭印月成了美丽的传说。
明朝正德年间,有个杭州知府叫杨孟瑛,他用苏东坡的方法在西湖里修了一座堤,后人把它叫杨公堤。
杨孟瑛疏浚西湖的时候,把苏东坡那三座塔的塔基也挖掉了。苏东坡版本的三潭印月,在1508年,永远告别我们了。
1607年,明朝万历年间了,当时的钱唐县令在苏东坡当年建塔的地方,修了一座岛,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小瀛洲。
十几年后,不知道是谁,在小瀛洲南边,修了三座葫芦形状的石塔,每座石塔开了五个圆孔。我们今天说的三潭印月,就是这三座塔。
每当中秋之夜,杭州人民就炸裂了。有人在石塔里点上蜡烛,再用薄纸蒙上,好家伙,石塔的孔是圆的,孔在水中的倒影也是圆的,月亮也是圆,月亮在水里的影子也是圆的,满湖都是圆圆的,傻傻分不清。
苏东坡从杭州调走后,去了密州,中秋之夜写诗,第一句就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先生,你来杭州,今天晚上我带你去西湖看月亮,都能把你眼睛看老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