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5年12月24日上午10时许,汪道涵在上海瑞金医院安详辞世,时年90岁。
很多人对这位从政数十年、一生历经风云坎坷中共党员的了解并不多,认为汪道涵仅有的知名度都是靠着1993年的“汪辜会谈”得来的。
而在1989年6月,江泽民同志被任命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曾专程登门拜访过汪道涵。
江泽民同志就自己升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一事,向汪道涵询问过意见。
江泽民同志
作为我国的最高领导人,在就任后,却会委身前往汪道涵家中寻求看法,这种做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当然,身居高位的江泽民同志自然不会无故前往,这一点毋庸置疑。
谁都不会想到,默默无闻的汪道涵,竟然在江泽民同志心目中有如此地位。
江泽民曾说,自己的生命中有两位贵人,是他们的存在,才造就了后来的自己,那么这两位贵人分别是谁呢?
王冶坪是江泽民养母的侄女
2022年11月30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的前领导人江泽民同志辞世,举国哀悼,亿万民众都被巨大的悲痛所笼罩。
江泽民同志
而在这亿万国人当中,有一位名叫王冶坪的老人,显得尤为悲伤。
王冶坪老人不是别人,正是江泽民同志的夫人。
作为江泽民同志一生的伴侣,在数十年的相依相伴中,两人之间的情感愈发深重。
王冶坪是1928年生人,祖籍江苏扬州。
江泽民同志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而夫人王冶坪的出身与江泽民同志不同,她的父亲是一位商人。
在王冶坪小的时候,家里的生意虽未达到日进斗金的夸张程度,但肯定是不愁吃喝的。
江泽民同志夫妇
良好的就家庭条件给了王冶坪受教育的机会,她从小的时候就接受到好的教育,饱读诗书。
作为江泽民同志养母的侄女,王冶坪自小就与江家往来。
在相处相交中,年轻貌美的王冶坪与意气风发的江泽民同志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王冶坪是上海外国语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而江泽民同志则是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的。
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能上学的人就相当稀少,而上到大学毕业的更是罕见至极。
江泽民同志与王冶坪两人都是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年纪相仿,所以二人之间有很多的共同话题。
江泽民同志夫妇会见外宾
在日寇入侵的年代,江泽民同志无时无刻都对国家局势充满担忧,他对日军的暴行感到愤慨,为此经常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江泽民同志此举遭到家中亲属和不少朋友的反对,认为是学生就该好好学习,不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其他地方,况且敌人残忍暴戾,爱国举动恐有性命之忧。
但王冶坪对此事却表现出了反常的态度,王冶坪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她对江泽民同志的做法极为赞赏,常常会鼓励江泽民同志坚持自己的做法。
两人怀揣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抱负和梦想,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携手同行。
江泽民同志夫妇
省吃俭用为丈夫买钢琴
在日常的琐事中,两人的感情经受了考验,最终于1951年迈进了婚姻的殿堂。那一年王冶坪23岁。
婚后,江泽民同志繁忙依旧。
江泽民同志在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积极跟随组织的步伐,开始为国家的建设建言献策、添砖加瓦。
建国初期,国内百废待兴,整个国家的体制、经济等等都在战乱年代被打烂,急需处理的事务相当繁杂。
组织临时决定,调任江泽民同志到上海赴任。江泽民同志在收到通知后,急急忙忙动身。
作为妻子的王冶坪毅然决然随着丈夫前往上海,尽管她知道去上海之后,自己的生活不会太舒适。
果不其然,赶赴上海的两人不得不长时间,挤在一间不到50平米的房子中。
生活在这样的小房子里,一切生活都显得不太方便,但婚前生活水平一直不错的王冶坪,并未有丝毫的嫌弃,反而在这间小屋子里,和丈夫共同孕育了三个孩子。
物质缺乏、工作繁忙、嗷嗷待哺的孩子、狭小拥挤的房子,这些都是两人面临的生活琐碎。可两人依旧乐观,依旧不忘心中理想。
江泽民同志夫妇
王冶坪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位文人雅士,喜欢弹钢琴,所以王冶坪就暗下决心,要为为丈夫买一架钢琴。
当时两人工资不高,但王冶坪知道精神食粮的重要性,她开始在本就供应给不甚充足的粮食分配上下文章,每次都让自己吃的少一些。
经过很长时间的积攒,王冶坪终于凑够了钱,为丈夫买了一架属于他的钢琴。
妻子将钢琴买回来后,江泽民同志欣喜不已,他高兴地不只是拥有了自己的钢琴,更是在为有一个懂自己的妻子而高兴。
江泽民同志平时的工作很忙,但只要稍有时间,王冶坪就会陪着丈夫弹钢琴,两人纯洁的恋情,在悠悠的钢琴声中得到了升华。
江泽民同志夫妇会见外宾
后来,江泽民同志因为工作出色,常常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调任。
而王冶坪一直默默的陪着自己的丈夫,为江泽民同志尽可能免去后顾之忧。
在多年的陪伴中,江泽民同志的职位不断上升,最终升任为了国家主席,家里的三个孩子,也皆成为了国之栋梁。
1989年6月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的工作比以前更忙了,整个国家的大事都需要他来操持。
那一年,江泽民同志已经63岁,已步入老年人的行列。而王冶坪依旧忙碌如初,默默为丈夫的工作奉献着自己。
江泽民同志夫妇
江泽民同志担任国家领导人期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成香港、澳门回归,上海成功举办APEC会议、中国加入WTO……
这一切成就是江泽民同志带领我国亿万民众共同创造的,是江泽民同志率领我们每位国人共同见证的。
但同时,这些功绩的背后都离不开王冶坪的辛苦付出。
为了丈夫,王冶坪甘愿成为那个潜藏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说她是江泽民同志的人生贵人,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除了妻子王冶坪是江泽民同志的一位贵人之外,他人生还有一位亦师亦友的贵人。
江泽民同志夫妇
汪道涵参加汪辜会谈一举成名
另一位贵人正是汪道涵。
汪道涵的大半生都在政治瀚海中沉浮,其从政经历长达半个多世纪,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政治老将。
汪道涵出生于1915年,赶上了国家最为危难的那个年代。
从十几岁开始,汪道涵便展现出了天赋异禀的一面。
那个时候,我国底层百姓的生命安全问题根本得不到保障,生活质量更是无从谈起。
年轻气盛的汪道涵深知,中国已到了民族存亡之际,自己必须得有所作为。
他屡屡参加革命活动,带领身边的人投身革命事业。
意气风发的汪道涵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被敌人逮捕后依旧坚贞不屈,出狱后,汪依旧坚持走革命道路。
作为一个非常热爱读书的人,汪道涵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书生意气。
他是在1933年的春天加入的中国共产党,之后数年,他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普通百姓的所思所想,为人民谋福祉。
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新四军四支队战地服务团团长、县长、行署副主任、专员、地委委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汪道涵转战政治经济方面,为地方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
在不断工作,取得硕果的同时,汪道涵的职务越来越高,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199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年高德劭的汪公被推举为会长。
两年后,“汪辜会谈”顺利举办,一经报道,震惊世界。此次会议中的“汪”字指代的就是汪道涵。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汪道涵的睿智、大度、沉稳、果决以及高超的会谈技巧,在此次会议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次会议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建国几十年来的首次,对台海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未来经济的建设,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更让汪道涵扬名天下。
因为汪道涵对我国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太过突出,所以,曾有一位名叫朱学勤的学者,将汪道涵故去时的场面与周总理逝世时的场面相比拟。
而汪道涵此人与江泽民同志之间,亦有一段数十年的情谊,此情谊亦师亦友,相当醇厚。
从1949年9月,两人便相识相知。
当年,江泽民同志还在上海益民食品一厂任职,而汪道涵正好受命,以华东工业部部长的身份,去江泽民所在的食品厂进行实地考察。
因为工作安排,两人就此见面,从此地相识。
经过当年的会面,两人便各自给彼此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在50多年后,80多岁的汪老还能清晰回忆起当年会面的细节。
他曾对外人高度赞扬江泽民同志,虽然自己年长江泽民同志十几岁,但却异常欣赏年轻时的江泽民同志,而且感到与其相谈甚是投机。
当然,让两人相处感到投缘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同为上海交大的校友之外,两人还有着极为相似的革命工作履历。
江泽民同志在参加工作后,曾被数次调动,而其中不少次调动,都是因为汪道涵的赏识和提议。
江泽民同志
对这位小自己十一岁的弟弟,汪道涵真是煞费苦心。
两人即是志同道合、无话不谈的朋友,又是无私培养、虚心求教的师生。
事实证明,汪道涵的政治眼光相当准确。
在两人第一次会面时,汪道涵就曾有些许预感,像江泽民同志这样有文化,对工作充满莫大热情的人,以后定会建立不朽奇勋。
在数十年的革命道路上,两人相互扶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交心。
江泽民同志升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却求教汪道涵
而江泽民同志对这位大学长,一直怀有敬畏和谦卑之心,哪怕是自己升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这一点亦未敢忘记。
江泽民同志
在国民的支持下和小平同志的肯定下,江泽民同志开始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可在受命之后,江泽民同志心里没底,决定还是以学生的态度,亲自登门,前去汪道涵家里询问老学长的建议。
这种行径前所未有,谁都没想到。
按理说,自己都成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了,根本没有必要去咨询一位老者。但江泽民同志却一反常态,以低姿态求教往日的这位老朋友。
汪道涵在见到江泽民同志,送给他一副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江泽民同志会见外宾
汪老送给江泽民同志的这幅对联,意在让他大胆为国造福,不因个人荣辱而损害国家利益。
在汪老的鼓励下,江泽民同志有了更多的自信,有了更大的胆略。
汪老再一次选择信任江泽民同志,选择力挺自己的小学弟。
其实,在江泽民同志的革命道路上,每次遇到重大抉择和挑战时,汪老几乎都会挺身而出,力挺他。
当然,这并不是徇私舞弊,也不是以私废公,这是汪老对江泽民同志有了深度解之后的准确判断,是汪老对江泽民同志工作能力的充分信任。
汪道涵曾对外国作者说,自己已经将江泽民当成“弟弟”,而江泽民同志也多次表示:“汪道涵为自己终身的良师。”
江泽民同志14年的治国生涯,是受过很多人所影响的,而对其影响最深的,怕是只有妻子王冶坪和汪老二人了。
一个满怀着国家情怀,心系亿兆黎民的人,若是能遇上一个知人善任的伯乐,那是何等幸运。
很庆幸,江泽民同志见到了汪道涵,而汪道涵也认出了江泽民同志这个人才。
没有他们二人对江泽民同志的信任和帮助,恐怕我国也没有今日之美好。
称这两位为江泽民同志的贵人,他们当之无愧,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