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古人靠着他们的智慧,创造出无数璀璨夺目的文化。让后人得以借鉴和参考,使其在生活中不再迷茫和困惑。
其中俗语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时至今日,许多年轻人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总能看到长者用一种老气横秋的语气说出一句令人茅塞顿开的俗语。而当我们回味之后,就会觉得此言非常地有理。
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朋友,经常听到老人讲古,以及说一些我们从未听说过的俗语。其中有这样一句:“三十出毫四十亡,五十出毫命方长,”这句俗语究竟表达出什么意思,出毫是指什么?又是否可信呢?
年龄和命数
说到这句话,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古人所言的命数。众所周知,古时候医疗条件非常落后,再加上吃喝不足,营养不良,因此古人们的平均寿命非常短。从夏商周开始到清朝,平均寿命最高的也不过三十多岁。
因此古人能活到四五十岁就算是长寿,六十岁即算高寿,人活七十已经算是古来稀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古人更愿意相信命运和命数,他们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是早已注定的事情。
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职业,相士,也就是算命先生。他们可以通过生辰八字和面相来判断一个人是这辈子是穷是富、是贵是贱。尤其是男女结亲的时候,双方的家长尤为在乎这种说法。
何谓出毫
这里的出毫就是指一个人的面部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身体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比如眉毛会变长,实际上眉毛变长就是所谓的出毫。说到这里,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印象,我们看影视剧的时候,大部分高寿的老人,眉毛都非常地长。
那么对于古人来说,三十出毫是一种不好的征兆。因为在古人眼里,二十为弱冠,也就是刚刚成年,三十而立,也就是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
成家立业,大展身手,甚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在这个阶段。然而,正处于青壮年的时候,却出现出毫的现象,也就是说开始衰老,自然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因此古人就会认为此人的身体开始衰退,是一种短命的征兆。
相反,五十出毫就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前文已经以及,古人到了五十岁就已经步入老年了。老年出毫在古人看来,不仅符合自然规律,亦是一种人长寿的象征。所以就有了三十出毫四十亡,五十出毫命方长的说法。
总结
事实上这句话虽然存在一定的道理,但却不是绝对的。现在科学表明,人大约是在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之间开始出现衰老的现象。如果经常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以及乐观的态度,也能使衰老年龄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