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弃舟登岸之后,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文中写道:
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林黛玉进贾府,最先看到的是什么?
没错,石狮子!
而后,刘姥姥带着板儿进城,找到宁荣街时,也是先“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
没错,刘姥姥最先看到的也是石狮子!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不管是在电视剧看到的古代建筑,还是在生活中看到的现代建筑,看门的往往都是狮子。比如故宫,比如银行,有的是石狮子,有的是铜狮子。
可是,同样是百兽之王,为啥古人不用本土的老虎,却用外来的狮子看门?
这话,要从张骞出使西域说起。
西汉时期,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从此,西汉和西域有了越来越频繁的商业贸易往来。商人从汉朝带去了丝绸、茶叶,也带来了瓜果、珠宝,还有一些珍禽异兽,其中就包括狮子。
东汉时期,随着狮子一起传入中原的,还有佛教。据《灯下录》记载: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所以佛教徒将狮子视为庄严吉祥的神灵之兽。
在《西游记》等神话小说里,文殊菩萨的坐骑就是狮子。而且,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狮子逐渐成为信仰的图腾,具有了辟邪驱恶、镇宅护卫的功能。于是,狮子开始作为镇墓兽,与石羊、石马等一起出现。
大概到了唐代,城市按照“里坊制”规划,也就是被横平竖直的道路分成一块一块的“坊”。每个坊都有门,每个门都有牌楼,每个牌楼下面都有一对大石头,用来防风、防震。
后来,为了美观,工匠们都会在大石上雕刻麒麟、海兽、狮子等动物图案,狮子也就开始看门了。
那为什么没有选择本土的老虎看门呢?民间也一直把老虎视为正义、勇猛、威严的化身啊!
确实,我国“虎文化”的历史肯定比“狮文化”要悠久。比如,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玉琮和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就出现了虎形兽面。而且,虎还是十二生肖之一,在军事上更是重要无比——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也因雕刻有一只老虎,而被称为“虎符”。
我想,大概是因为虎的另一重身份——神灵。
《礼记·曲礼上》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说法。传说,白虎是五百年才能变白的虎,是神物,是四灵之一。
用现代话来说,“白虎”和“青龙”是一对CP。你想啊,用龙来看门,不合适吧?同样,虎也不行。
因此,古人不用本土的老虎,而是用外来的狮子看门。
顺便说一句,大家都知道古代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看门的石狮子也一样,不能随便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