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男人们留了上千年的胡子,为什么突然要刮掉?

史小今来了
史小今来了
2022-02-02 12:22:51

最近一段时间, 各类流量偶像, 新闻层出不穷, 小伙伴时不时就安利我, 说最近吃瓜都吃撑了。 在小伙伴的推送中, 偶然看到了一组消失已久的波叔的照片。 突然发现, 男人的胡须, 留和不留, 对一个人形象的改变, 影响还是蛮大的, 可能就像女人的刘海一样吧。

在古代, 形容美男子, 有一个词, 叫白面有须。 但是看看现在, 不管是演艺圈, 还是实际生活中, 不管是年轻的, 还是年长的, 大多数男子都是不留胡子的。 即便是偶尔也能看到, 也只能算白面微须, 很难再看到像关羽那样的美髯公子。 为什么男人留了上千年的胡子, 突然要挂掉?

胡须对于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们知道, 长胡子是男性青春期后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也是男子生理成熟的标志之一。 由于雄性激素的作用, 再加上长胡子的部位血管分布也比较多, 所以, 胡子往往比头发长得还快。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一天不刮脸, 就显得胡子拉碴的。

在古代, 胡须是男人阳刚之气的重要体现,也是男性美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例如, 影视剧中的太监不算男人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就是太监不论老小, 都是不长胡子的。 太监出宫, 为了混迹人群, 通常都会给自己粘上假胡须。

男人留胡须, 尤其是中年男人, 有时更能塑造出一种阅历和沧桑叠加出来的独特美感。 在古代, 因为留着漂亮长须而被称为美髯公主的男人, 有许多。 例如, 众人皆知的, 武有战神关羽, 美须与战袍齐飞, 何等威风? 文有东坡居士苏轼, “髯苏”之称可是有张岱的《西湖》一诗为证的。

男人的胡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是男人个性的一种表现。 由于遗传因素和生理机能的不同, 男人的胡须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象。 有的是像马克思一样的络腮胡, 有的是像老夫子一样的山羊胡, 有的则是像中山先生一样的八字胡。

有的又粗又长, 看起来格外豪迈; 有的数量稀疏, 却根根透着睿智; 有的随风轻舞, 让人感觉很是灵动……看胡须, 也能稍微猜测一下主人的性格和人设。

年纪越大, 胡须越长, 所以, 某些时候, 胡须也代表了男人年华的老去。 尤其是没有好好打理, 黑须中夹杂着根根白须的时候, 更给人一种糟老头子的感觉。 所以, 在现代, 胡须, 有时候也是沧桑和颓废的代名词。

男人为什么要刮胡子

综上所述, 胡须对于男人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那么, 从什么时候开始, 又是因为什么原因, 男人不再花费心力打理自己的美须, 反而将他们刮得干干净净呢? 人类的重大改变, 大多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科技的进步, 二就是战争的推动。 男人不再留胡子, 保持光滑洁净的下巴, 也与这两个方面有关。

咱们先说说科技的进步。 刮胡子, 就得有工具。 古代没有咱们如今的飞利浦电动剃须刀, 甚至连适合做剃须刀的钢铁材料都没有, 刮胡子那可是一件麻烦还容易受伤的大事啊。 搞不好, 还会闹出人命。 传说, 亚历山大大帝就是死于因为刮脸造成的伤口感染问题。

历史上, 适合制作剃刀的钢材最早是英国发明家在1740年左右冶炼出来的, 那个时候, 也就是咱们清朝乾隆年间。 直到1762年, 相对安全的剃刀才被法国人发明出来。 当然, 那个时候, 咱们大清朝虽然不会炼钢, 但是却也用精铁打造出了与法国人发明的折叠直式剃刀相当的剃刀。

要说咱们国家美容美发这个行业, 就兴起于清朝。“留发不留头”是清朝自建立后的基本国策之一。 当时, 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剃头的师傅, 全国各地都不少。 因为当时的剃刀虽然较以前的剃须工具有了质的飞跃, 如若操作不好, 还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所以必须专业人士来操作。

20世纪初, 与莱特兄弟一起捣鼓过飞机的, 英国工程师威廉·塞缪尔·亨森,发明了T字形剃刀。 后来, 美国商人金·坎普·吉列关注到这项发明, 并与威廉·塞缪尔·亨森合作,生产了世界上第一种T字型安全剃刀。 而这就是“吉列”成为安全剃须刀同义词的开端。

金·坎普·吉列是个不仅有眼光, 商业头脑也是一级棒。 他卖T字形剃刀不赚钱, 但是却用需要更换的一次性安全刀片赚了个盆满钵满。 后来, 他又研发出来配套的各种胡须泡沫和须后水, 直接让同名企业吉列, 成为了当年美国最挣钱的企业之一。

吉列T字型安全剃刀的出现, 也代表着男人刮胡子很难的年代过去了。 不用专业人士, 没有生命危险, 轻轻松松刮胡子。 懒得打理, 又难以忍受胡须脏乱差的人士, 都很高兴的自己动手刮胡子了。

20世纪初期, 是人类发明大爆炸的时代, 也是战争与文明相冲突的年代。 不断进步的科技, 解决了全世界男人剃须的工具需求。 而极端残酷的战争, 则改变了全世界男人留胡子的传统习惯。

喜欢追抗日神剧的朋友, 应该都会发现小日本有一个特别的明显的特征, 那就是那种人中一撮毛的小胡子。 这个是小日本的传统吗? 不是, 这个其实是一战时留下的战争痕迹。 这种人中一撮毛的小胡子, 在当时被称为卫生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 大多数男人都还是习惯留胡须的, 包括军人。 直到生化武器被大量用在前线攻击, 士兵们不得不戴上防毒面具作战, 男人的胡子才有了不能留下的根本原因。 因为只有把下巴刮干净, 才好让防毒面具与面部紧密贴合而不留下毒气泄漏的可能缝隙。

想要不影响防毒面具的效果, 最多只能留下人中的那一小撮毛。 所以, 当年的希特勒也把他浓密的八字胡变成了那种人中一撮毛的小胡子。 一战规模之庞大, 影响之深远, 导致战争结束后, 那一代的欧美青壮年, 几乎全部养成了天天刮胡子的习惯。 即便不全刮完, 最多也就留个卫生胡。

抗战剧中, 有胡子的小日本, 几乎全是那种人中一撮毛的卫生胡, 就是这个原因。 小日本, 也曾在中国的土地上, 使用过生化武器, 这是历史的罪证。 所以, 中国人, 鲜少有留这种所谓的卫生胡的。

因为战争, 被迫刮胡子, 最初的那些士兵内心应该是无奈的, 卫生胡, 是他们挣扎的保留。 战争结束后, 士兵们可能是习惯了, 而普通大众, 则是出于盲目崇拜和跟风, 也开始刮胡子。 到最后, 所有男人都习惯了天天刮胡子, 而女人也养成了这种清爽风的审美。

为了健康, 还是不留胡子的好

抛开战争不谈, 刮胡子这个习惯也是值得推荐的。 首先, 毛发之类的都容易吸附裹挟一些微小物体, 咱们平时用清水洗脸, 很难保证胡须时刻洁净。 其次, 长胡须的部位, 是人脸上表皮油脂分泌较多的位置, 这些油脂如不能及时清理, 很容易粘附灰尘, 滋生微生物。

人体在呼吸时, 排出的气体中也会有一些有害的气体和化学物质, 这些都会直接与胡须接触并残留。 胡须是裸露在空气中的, 大气中的一些重金属微粒和有害化学气体也会被胡须吸附。 若是吸烟的人, 那么烟雾中的一些致癌物质, 同样也会在胡须上滞留。

国外有专家曾对人体胡须的吸附性做过相关研究, 证实吸附有害物质的特性确实是存在的。 而被胡须吸附滞留的有害物质, 很有可能再次回到人体内部。 这就告诉人们, 人类胡须的清洁问题, 不仅仅是一个卫生问题, 它还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有人可能会说, 胡须还没头发多呢, 能有多大影响? 但是, 既然科技的发展, 让刮胡子这件事儿变得不再有危险, 而且还能让健康多一层保障, 男人们何乐而不为呢? 露出光洁的下巴, 优雅的唇线, 也是一种魅力的展现不是?

男人刮胡子, 是一段岁月的印记, 也是一次文明的进步。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 而审美亦是如此。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刮胡子成了世界大流行, 全世界的男性都换了风向, 美髯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历史有它自己的轨迹, 人类文明也是不断革新。 男人剃须刀的模样变了又变, 从立体, 到自动, 再到智能。 世界大战, 不管是第一次, 还是第二次, 渐渐离我们远去。 那些极端残酷的记忆, 也都被掩埋进沉默的泥土里。

近些年, 一些人的审美又有了复古的倾向。 大胡子型男, 会在一些硬汉影视中出现, 白面微须的大叔, 也会有一大拨人追随。 和平发展的年代, 男人的胡子刮与不刮, 不会再有人或事去强迫, 全是个人的一种自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