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6日立夏,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第一个节气。
立夏表示春天结束、夏天开始,因此立夏又被称为“春尽日”。
立夏两开头,一年好兆头
今年立夏是个两开头的好日子:第一个开头是指立夏是夏季的开头日;另一个开头日是指,今年的立夏恰逢一个特殊日子——甲子日。
什么是甲子日?甲子日是中国干支纪日60天循环的第一天。
干支纪日法是农历纪日法,由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顺序搭配组成。
从甲子日开始,到癸亥日结束,六十天为一循环。
古人认为:甲子日是干支日之首,之后才有乙丑、丙寅等其他干支日陆续出场。
因此,甲子日有万事起始、确立的含义,在择日学中也运用了这个思想:“凡事之始,用甲子日最吉”。
比如,挂牌开业、搬家嫁娶等都选择甲子吉日,我们新中国成立的日子也是甲子日。
甲子日有什么讲究呢?古人认为:这么重要的日子,需要做好两件事:
1.饮食吃头尾,寓意有头有尾有福气。所以,立夏这天有吃头尾的说法,比如,鱼虾、鸡鸭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做事有始终,寓意有始有终有运气。立夏这天做事一定尽可能当日事当时毕,不要留小尾巴,如果有些难以下决心的事情,今天是个决断的好日子。
立夏三月中,一年大丰收
今年立夏在阳历5月6日,农历三月十七,是不多见的早立夏。
一般来说,立夏时间的公历比较确定,一般在5月5-7日。农历则不定,大多数在农历的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三月中旬左右的立夏则比较少。
因为今年闰二月,立夏时间就提前到了农历三月十七,因此今年属于早立夏。
春生夏长,夏季是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立夏早,预示着夏季来得早,利于增加光照时间,如果雨水充足,农作物便会有好的收成。
神奇的立夏蛋
每个节气都有养生食物,立夏也不例外。虽然立夏养生食俗因地不同,但是被大多数人公认的是吃立夏蛋。
夏天有暑热,大多数人,尤其是老幼,容易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倦怠、心烦气虚等症状,称为“疰夏”。
鸡蛋是天然的降暑营养美食,能补充炎热消耗的气血,可以用来预防“疰夏”。
根据中医理论,夏季宜养心。人们认为“心如宿卵”,根据“以形补形”理论,夏天吃蛋的作用可以“补心”。
所以古有谚语:“立夏吃了蛋,力气大一万。” 另外,立夏这天吃蛋,象征着生活圆满。
除了吃蛋,还有“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的说法。疰夏,又叫苦夏,指夏季倦怠、腹胀、厌食、消瘦等表现。
立夏这天,家长把煮好的清水鸡蛋,套在网袋儿里,挂在孩子脖子上,有夏季健康的寓意。
孩子们在一起,把胸前的挂蛋取下来,还可以进行斗蛋游戏。斗蛋时,头碰头,尾碰尾,谁的蛋先破谁先输。
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因此,鸡蛋是立夏最重要的食物,把吃和玩儿结合起来,全家老少一起过个快乐、健康的立夏。
立夏称体重,免灾增福消肉
立夏“称人”习俗起源于三国,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的儿子阿斗交给赵子龙送到江东,让阿斗的后妈,也就是回到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
送达那天正值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的面给阿斗秤了体重,说来年立夏还会再秤一次,看体重增加多少,再向诸葛亮汇报,从此形成“称人”的民间习俗。
据说立夏这天称了体重之后,可免疰夏,不怕热,不消瘦,不会有灾病缠身。若体重增,称为“发福”,若体重减,称为“消肉”。
今天,人们更喜欢消肉,通过称重,下定决心去除冬春两季的御寒脂肪,还有代谢不畅产生的湿气,让夏季穿的更随心、更自信。
立夏养生先养心
心为阳脏,主阳气。立夏阳气渐升,人的心神容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
此时,人们要格外重视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中老年人,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