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有人问东方朔:“陛下赏你那么多钱,你打算怎么花?”东方朔嘿嘿一笑道:“拿来讨老婆,1年换1个,岂不快哉?”汉武帝听说后,不怒反喜,哈哈大笑:“他要是做不出这些荒唐事,他也就不是东方朔了!”
那么他真的那么做了吗?你还别说,东方朔真是说到做到,45年的时间,愣是让他将长安城他看得上眼的女子娶了个遍。
想当年,汉武帝刘彻刚刚即位,雄才大略,想要一番作为,于是他在天下广纳贤士,有志青年纷纷向朝廷投简历,想要报效国家。
东方朔倒好,洋洋洒洒写了三千片竹简,装了两大箱子。其实内容概括起来也简单:臣,东方朔,22岁,身高1米90,长相良好,饱读诗书,还懂作战,威猛勇敢,诚信清廉,皇上,求您收了我吧!
汉武帝被这份简历吸引了目光,闲来无事时就看看,足足看了两个月。看完后发现,这小子似乎有些能耐,于是便让他到公车署里等着传唤。
公车署里俸禄少,这还是小问题,要命的是汉武帝把他忘在了脑后。
但是皇帝不召见,就要自己创造机会,东方朔找到了宫里养马的侏儒,吓唬他们:“皇上说你们不中用,要杀了你们!”
这些侏儒吓坏了,连忙跑去找汉武帝求情。汉武帝一听说是东方朔搞鬼,当时大怒,下令东方朔赶紧过来。
东方朔见到汉武帝,不但没害怕,反倒相当镇定,面对吹胡子瞪眼的汉武帝,解释道:“这些侏儒身高一米,微臣身高一米九,但我们拿的俸禄却是一样的,怕是会饿死微臣,撑死他们呀!若皇上认为微臣不能担当大任,那我便回乡待着,不再浪费京城的粮食了!”
他这比喻,他拿个头说事,怎么不拿胃口说事?
架不住汉武帝听完高兴啊,还把他升官到了金马门。
从此,东方朔便在汉武帝身边辅佐。许多人说他只是个“俳优”,在皇帝身边逗闷子的,但实际上东方朔知识渊博,能辨识很多奇珍异兽,为人又相当精明,实在是汉武帝身边不可或缺的名臣。
有一次,宫里闯进来一只很像麋鹿的动物,在场没有人能叫出名字,于是汉武帝召来了东方朔。
东方朔左看右看,这分明就是只鹿啊!但直接说出来,岂不是让汉武帝丢面子?于是他说:“我知道只是什么动物,不过请皇上先赐我一顿饭。”
吃饱喝足后,他又说:“请皇上再赐我几亩良田。”汉武帝又答应了。
东方朔顺口给这只鹿取了个名字叫“驺牙”,认真解释道:“驺牙一出现,就说明有别的国家要来投诚了,是好兆头啊!”
这个就不是信口胡诌了,当时汉武帝派兵大胜匈奴,已经是大势所趋,一年后,匈奴果然来投诚了。
他这一番操作,既保住了皇上的面子,又讨了皇上开心。
可是他装作又要饭又要田的贪婪样子,只是为了不让自己锋芒太露,遭人嫉恨。
现在说相声的把东方朔尊为祖师爷,说他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把汉武帝哄得很开心,还为自己讨来一个铁饭碗。
还有人说东方朔其实是汉武帝身边的一个小丑,但实际上,东方朔有很大的智慧和抱负,常常在汉武帝身边直言进谏,督促他做个明君。
更何况,适当扮丑,可笑却不可耻,也是他自己的处世智慧。皇上身边那么多人,想要脱颖而出,总要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才让皇上注意到自己,从而记住自己。
明代作家冯梦龙,集历朝历代聪明人的故事,专门写了一套《智囊全集》来记录这些名人的智慧故事。
这套《智囊全集》中除了东方朔以外,还有从先秦到明代共计1300多位名士,他们的朝堂智慧,他们的生活趣事,为人处世的精明,运筹帷幄的谋略,都在其中。
这本书影响有多大呢?清朝和珅爱读这本书,爱到能倒背如流,以学到的经验在乾隆朝,得宠几十年之久;
可是康熙、乾隆是不许百姓翻阅的,只用来供皇室子弟阅览、学习,因为这本书中汇集了太多谋略智慧,这些东西在他们眼里,都是“国之利器”。
俗话说:读史明智,我们普通人能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因为这套书里的故事凝结着先人的智慧,它能教会我们如何为人处世、领导大局、看透人心、走出困境。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可以买来一读,读小故事,学大智慧!